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两大悬念:美欧制不制裁?伊朗害不害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20 石家庄日报

  新华社8月31日电(王薇)联合国安理会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及相关活动的最后期限已进入倒计时。分析人士认为,8月31日,始终坚持拥有发展核技术权利的伊朗不会给世界带来惊讶,而从9月1日起,伊朗核问题将集中体现为两大悬念:美欧会不会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伊朗是否会迫于制裁威胁软化立场。

  评估报告

  联合国下属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于8月31日向理事会35个成员国提交报告,公布有关伊朗铀浓缩活动的最新细节。

  8月3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依然在伊朗境内收集信息,筹备次日提交的评估报告。一名联合国高级官员说,截至8月29日,伊朗核设施内的离心分离机还在进行铀浓缩活动。

  美联社从一些熟悉内情的外交官处了解到,这份长四至五页的评估报告将证实:核查人员最近被禁止检查位于纳坦兹的大量地下设施,而这些设施可以放置多达5.4万台用于生产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报告还会披露伊朗核计划的一些新内容,如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研究一种更先进的离心分离机,可以增加运转速度,生产更多浓缩铀。

  报告也会谈到,由于伊朗拒绝提供更多信息,核查人员对一些可疑情况的调查进展停滞不前。

  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名外交官告诉美联社,这份报告中将会详细阐明,伊朗拒绝考虑安理会提出的暂停铀浓缩的要求。一旦报告内容提上桌面,安理会即可启动新讨论,考虑是否对伊朗实施经济和政治制裁。

  三层制裁

  尽管联合国安理会7月31日通过的第1696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朗无视安理会设定的暂停铀浓缩活动的最后期限,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第41款“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实施经济和外交制裁,但这项决议同时明确说明,任何制裁措施都不会随着伊朗拒绝暂停铀浓缩而自动启动,还需5个常任理事国的进一步讨论。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说,美国目前尚未决定8月31日期限过后如何立即作出回应,但他重申,如果伊朗置安理会决议于不顾,美国会寻求对其实施制裁。

  据《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美国和英法德3个盟国正在考虑对伊朗实施3个层面的制裁。首先是“低烈度”的措施,包括禁止向伊朗出售与核有关的原料、冻结伊朗海外资产和向参与核计划的伊朗官员实施旅行禁令。

  如果伊朗“不吃这一套”,制裁将在数周后升级,包括更大范围的旅行禁令和冻结伊朗政府官员财产。如果伊朗继续抵制,制裁措施便会再度升级,包括限制与伊朗之间的商业航班,以及限制世界银行向伊朗提供贷款。

  法新社说,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8月30日“有把握地预计”,安理会将在一个月内作出决议,向伊朗实施制裁。国务院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说,伯恩斯将在下周早些时候会见另外4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的高级官员,讨论制裁一事。

  誓言不退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31日说,伊朗决不会在核问题上屈服于国际压力,更不会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选择退避。

  艾哈迈迪-内贾德当日在伊朗西北部省份西阿塞拜疆参加群众集会时说:“伊朗在面临胁迫时不会后退一步,西方应该明白,伊朗人民不会屈服于压力,不会接受任何对其权利的侵犯。”

  艾哈迈迪-内贾德说,尽管“经常施加压迫的国家”不愿伊朗取得进步,但以那些成功发展核技术的年轻科学家为代表的伊朗人民有能力将国家建设好。

  路透社8月31日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伊朗的信心部分源于它在近十年来承受美国制裁的经验,促使它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正如伊朗经济分析人士赛义德·雷莱兹说:“我们尚未加入全球经济,因此也就不会在潜在制裁中死去。”

  但他也不认为,制裁后果会如伊朗官员所说无足轻重,制裁会令“伊朗经济困难”,在美国制裁期间,伊朗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每年100亿至150亿美元。然而,路透社8月31日援引分析人士和外交家的话说,尽管国际市场油价上升给伊朗带来更多收入,但伊朗经济目前依然受到高失业率、通货膨胀和高物价的困扰,如果再受到经济制裁,将会变得更为脆弱。

  此外,伊朗由于缺乏足够的炼油能力,长时间以来依靠进口汽油,因此燃料进口限制将是对伊朗的严重打击。

  作为对制裁的报复,伊朗已经宣布,可能会减少石油供应,继续抬高国际市场油价,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措施也会使伊朗付出代价,因为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出口总收入的80%。

  背景资料>>>

  伊核问题演变历程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

  1980年4月,美国与伊朗断交。此后,美国开始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2003年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存有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2005年12月,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今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问题再度升温。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外长经过多次磋商,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安理会。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8月22日,伊朗对六国方案作出了正式答复,表示愿意马上与这项方案的提出国进行认真对话。但美国认为,伊朗故意回避最为关键的暂停铀浓缩问题,没有满足安理会的核心要求。(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