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突破“围城”:让动物过上好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3:22 深圳特区报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建造动物园,好让动物有个“家”,然而这样的“家”却让它们处境悲惨,一场动物园改革浪潮正在美国兴起——

  动物园是个好地方,动物园里的动物远离天敌,优哉游哉,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然而,对于很多动物来说,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是以牺牲天性为代价的。

  梦工场动画大片《马达加斯加》讲述了狮子、斑马、河马和长颈鹿费尽心思逃出动物园,重返大自然的故事。荒野的呼唤,对于每一只动物来说都是难以抵制的诱惑。尤其是和动物园窄小的生活空间相比更是如此,因为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无论如何那里实在太糟糕了。

  另一些动物却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很惬意。一些灵长类动物能够自己动脑,通过手来略微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然后等吃等喝,大有“乐不思蜀”之感。

  有的动物想逃出去,有的动物想住进来。钱钟书先生曾以“围城”比喻人类的婚姻困境,对于动物园的动物来说,它们似乎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围城”困境。

  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正在成为文明人类的重要课题,而动物园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给这些“人类的朋友”提供怎样的生活?如何才能对那些关在牢笼里的“朋友”更“人道”些?美国的动物园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水深火热

  动物园不是它们的家

  孤零零地站在狭小的栅栏里,21岁的亚洲象比利高大的身躯是如此显眼,栅栏外的20多个学生可以近距离把这只巨兽看个一清二楚。比利上下晃动着它的大脑袋,拖着沉重的身躯在栅栏里走来走去,鼻子上卷着一个供它玩耍的蓝色塑料圆柱。它那魁梧的灰色躯体、发皱的皮肤、蒲扇似的耳朵以及巨大的獠牙,都给围观的小学生带来很强的胁迫感,虽然有人是头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观察活生生的大象,但他们却一点也不害怕,他们在惊叹和欢笑声中达成了一个共识:这头大象真酷!

  但在很多动物保护者、动物行为专家和一些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看来,比利的处境不但和酷远远沾不上边,而且还相当不妙。在野生环境下,大象每天要走上近50公里路,饱尝鲜嫩青翠的树叶,到水塘中尽情洗澡,并在可能有多达20只的集体中充分施展“社交才华”。而身处洛杉矶动物园的比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说,还只有一块连一英亩(约合4047平方米)都不到的地方供它散步。当然这样的情况也许会略有改进,根据一项3900万美元的预算,2009年动物园将完成升级,届时比利将能与另外两头大象共享一块差不多有三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美妙,也很人道,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对比利也颇为“慷慨”。但是要和广袤的亚洲丛林相比,三个足球场很宽敞吗?批评人士依然认为,对于一头大象来说,那点空间还是不够,难以让比利有足够的运动。生活在这样局促的环境里,大象容易患上关节炎、足病甚至导致早年夭折。他们还提出,比利经常摇头,这是大象在感到悲伤的时候惯有的动作,很可能是由于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导致的。

  戴维·汉克斯断言:“经我多年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动物园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大象的需求。”汉克斯的观点得到了众多响应。在过去5年中,全美主要动物园——无论是旧金山的、芝加哥的、底特律的,还是费城以及纽约的——都已经悄悄地作出了停止展出大象的决定,一些动物园要等他们能为这个庞然大物找到新家后才会复展,而另一些动物园则要等现有的大象老死以后再作决定。

  除大象外,很多动物行为方面的专家反对动物园限制长颈鹿、瞪羚和其他能在大草原上风驰电掣般奔跑的动物活动,因为奔跑是它们千万年进化出的天赋。科罗拉多大学的动物行为学专家马克·比克福说:“它们在动物园中的栖息环境与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对于熊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很多动物学家认为它们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动物园里。熊往往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喜欢探险,动物园通过人造的环境很难满足它这些天性。动物保护主义者一直抱怨纽约动物园的北极熊古斯患上了精神疾病,“尽管古斯看上去很健康,有人一直要求把它送回到野生环境中去”,动物保护组织负责人艾利森·鲍威尔说,“可古斯并不是从北极抓来的,它生于俄亥俄州动物园,”这样“根正苗红”的熊敢冒险让它回到野生环境下吗?(孔令龙)

  又想看到它们又想让它们过得好

  给它们一个新空间

  有的动物想逃出去,有的动物却想住进来,动物园面临着一个“围城”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主动进行改变。而真正的改变也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困境。把不适应的动物“请”出去

  全美的主要动物园正在经历着改革运动。旧时的那些钢筋混凝土笼子,看上去就像是动物的牢房,已经大部分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其实就连栏杆本身都已经差不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现在阻隔参观者和动物的基本上是环绕的壕沟或者壁垒,这样能给展览的动物营造出尽量类似野生自然环境的栖息场所。

  尽管做出了这样的改观,但很多批评家认为动物园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些所谓的模拟栖息环境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用来提升参观者的想象空间。而“从那些身处其中的动物的角度来看,”汉克斯说,“这种假模假样的环境并不比以前住的笼子好多少,这些只不过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舞台效果罢了。”

  尽管批评声不断,但人们逐渐达成共识,即动物园目前正处于新一轮改革的边缘。这次焦点的问题是包括大象、长颈鹿和熊等动物,到底是否适合在动物园中喂养。

  像底特律这样地处温带的城市,严冬对于动物就是一大考验。尽管大象能够忍受寒冷,但站在冰雪之中还是会增加它摔倒的风险。替代方案是在冬日里让不耐寒的动物在室内度过,可单调的水泥墙壁又容易使动物发狂。很多动物园,比如圣迭戈动物园,便逐步淘汰了像驼鹿那些只适合在特定的气候下生存的动物。

  这种“因地制宜”的选择是动物园改革的一部分,园长们纷纷把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动物“请”出园去。比如,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博物馆在21英亩(约合8.5万平方米)的沙漠中养了300多种动物和1200多种植物,与常规动物园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饲养“没有本地户口”的动物,因为这里的定位并非让游客能和各种动物照张相,而是要系统介绍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那里完全不同的动物设置思路要优于绝大多数动物园,”汉克斯说。大型动物园应学迪士尼乐园但大型动物园并不能照搬这种模式,比如圣迭戈动物园每年接待约300万游客,和很多大型动物园一样都是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而且,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把吸引参观者了解各种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举例来说,费城动物园并不能转型成只展示土生土长的黑熊、浣熊、野生火鸡和花狸鼠的动物园,这样会失去吸引力。

  在这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困境中,汉克斯给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他认为能让各地游客都能大饱眼福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大型动物园,有几家就够了。他说:“在美国有两家迪士尼乐园,足以满足全国孩子的需要。与之相似,全国有两处‘囚禁’大象的牢笼就足够了。”

  有一处颇受动物行为学家赏识的“大象牢笼”位于奥兰多动物园。那里的4头大象有2.5万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我们的原则是让大象尽可能地像在野外生活,”约尔·波特园长说:“这意味着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不约束它们的行动,更不体罚。”让大象一起生活,一起游泳进食,一起在泥塘里打滚,也许这才是尽可能好的选择。就像《马达加斯加》中演的一样,体验过野趣的动物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变得更像荒原的动物园里。(严森)

  乐不思蜀

  “饭来张口”的日子很自在

  当然,对于一些动物来说,动物园也许是个好地方,食物充足,远离天敌,还可以不受风吹日晒之苦。美国费城动物园设立了大型猫科动物馆,里面展示着狮子、美洲虎、美洲豹以及老虎等猛兽,这也是动物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虽然这里也遭到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抨击,但不少专家认为,这些大型猫科动物被关起来并不会影响它们的生活,因为即使在野生环境下,这些动物的大多数时间也是躺在地上消化食物。

  西雅图森林公园的前园长,向来以直言不讳著称的动物园顾问汉克斯认为,大猩猩和很多灵长类动物也能适应动物园“饭来张口”的生活。他说:“这些灵长类动物能够自己动脑,通过手来略微改造它们的生活环境,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

  一些生长在动物园中的鸟类和两栖类动物,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有比野生环境下长得多的寿命。这也就是为何在动物园中总能见到很多野生的鸟和青蛙的原因,毕竟,讨口饭吃不容易啊。

  不“人道”的

  动物园成为被告

  今年7月,印度的一个民间组织“善待动物协会”将全国37家动物园告上了法庭。那个组织认为绝大多数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缺乏看护动物的专业技能培训,兽医也没有治疗野生动物的经验,而有些动物园干脆就没有兽医,新德里动物园因人手少而隐患重重。这里的饲养员不足40名,却要照顾1250只动物。这种情况下,在很多动物园,工作人员都将动物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而不是将它们看作是有呼吸、有感情的生命。

  动物园自身的状况也很糟:大象一直被铁链和脚镣紧紧地拴在窄小的栅栏里;熊被窄小的空间逼得发狂;蛇被扔在坚硬的混凝土地面上,夜行动物饱受耀眼的阳光折磨,没有一个小窝棚,也没有地洞可以遮阳;水栖动物只能在浅水里游荡;群居性动物只能看到孤独的身影;动物从来没有接受过体检也不锻炼;很多动物被人从动物园偷走,对动物的介绍除了名字外别无他物......

  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更使动物们的悲惨生活雪上加霜,一些人常用点燃的烟头、玻璃瓶子投掷动物,使一些动物浑身伤病。而动物园方面对此应对的方式简单粗暴——为了防止游客打动物,他们把大多数动物养在封闭的水泥房里,铁丝网也锈迹斑斑。

  可即便如此,因年久失修,动物园里还事故频发。2月,孟买动物园有几只狗钻进了鹿栏,受惊吓的鹿群在奔跑中相互践踏死了13只。前几天,还有两只美洲虎幼崽误食了消毒剂死亡,还有一只熊从动物园走失。

  小金的自我救赎:

  勾结同伴成功“越狱”

  动物保护主义者经常把动物园比作动物的监牢,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情节那样,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动物可能成功“越狱”。

  今年6月13日,新西兰奥克兰动物园4岁的亚洲短爪水獭小金,就勾结两个同伴合伙“越狱”。不知是不是受到了电影的启发,小金的出逃过程像极了肖申克:由于新修的巢没有很好地与围栏的墙壁连接,小金奋力在两面墙上打了洞,逃出笼外。在出逃过程中,那两个同伴手脚不够麻利很快被捕获,只有小金成功突破层层封锁,翻过1.8米高的围栏溜出了动物园。之后小金迅速通过一条小溪游入怀特马塔港,开始了它的胜利大逃亡之路。

  小金逃走后,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动物园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搜捕,试图将小金捉拿归案。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到处设置食物诱饵,找来追踪犬在动物园周边地区寻觅,甚至试图用水獭叫声的录音引诱小金回来,但小金却和工作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先是有人在离奥克兰动物园10多公里的岛上看见水獭小金在岸边晒太阳;而当动物园员工前往海岛布设捕捉装置之后,水獭小金又似乎厌倦了海岛生活,回到了大陆,有人在北岸德文港再次目击到水獭小金的出没。

  也许是最终厌倦了奔波的生活,在近一个月后,这只水獭在新西兰豪拉基湾莫图塔普岛上的陷阱中被发现。被捉住后,按照动物园发言人的话说,“它(小金)现在状态相当好。不过出逃的经历让它有些疲惫。”

  这只水獭有些疲惫倒也难怪,因为在出逃的路上,游泳健将小金为了自由共游了近30多公里,成为成功的马拉松游泳健将。如果按照身长和距离来换算的话,这相当于一个人前后游了400多公里呢。(狄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