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智能1号”成功撞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23 大华网-汕头日报

  核心提示

  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小型探测器格林尼治时间3日晨5时42分22秒按预定计划撞击月球,完成了它最后一项使命。欧洲航天局声明说,那一刻,“月球表面被一次微弱的闪光照亮”。“智能1号”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次年11月进入月球重力场,并开始以螺旋式运动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公里、
远月3000公里的运行轨道。

  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财富。

  成就一:近距离观察

  科学家、工程师和操作人员2日夜晚至3日晨一直守候在德国达姆施泰特欧洲航天控制中心,目睹了“智能1号”的最后时刻。当操作人员宣布“我们已经着陆”时,控制中心大厅内一片掌声。

  欧洲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说:“确认撞击在格林尼治时间5时42分22秒完成,那时位于澳大利亚新诺舍的地面站突然失去了与这个航天器的无线电联络。‘智能1号’在‘卓越湖’区域结束了它的旅程,撞击点具体位置是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欧洲航天局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表面时,进入角度大约为1度,速度大约为每秒2公里。撞击时间和地点事先都经细致计划,为的是便于地面观测者通过望远镜观察撞击过程。全球职业和业余天文学家这次均获良机目击撞击过程,由地面观测者采集的数据和撞击图像将在未来几日提供给世人。“智能1号”重仅367公斤,体积约1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洗衣机大小。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伸展开后长约14米。虽然个头不大,但在过去16个月中,“智能1号”使用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从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

  成就二:离子发动机

  早在“智能1号”按计划顺利撞击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庆祝一项重要成就,即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试验成功。这并非人类首次在太空探险中使用离子发动机,首先使用这一技术的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深空1号”彗星探测器。

  为了这一试验,与“深空1号”的直线航行轨道不同,欧洲科学家们让“智能1号”“舍近求远”,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随后点燃离子推进器,逐步扩大其环绕地球飞行的椭圆形轨道直至其被月球重力所“捕获”。“智能1号”使用氙气燃料。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从尾部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从而为探测器提供动力,从外表看上去,“智能1号”喷出的是鬼火般的蓝色光。

  与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化学燃料发动机相比,离子发动机的威力看起来有点小得可笑,每次提供的能量相当于人拿起一张A4纸或者把一张明信片放在手掌上所需能量。但是,化学发动机的燃料在几分钟内就会消耗完毕,而离子发动机能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停地向航天器提供动力。而且在太空无阻力环境下,在吸干氙气燃料前,离子发动机可以缓慢而持续地加速。这特别适于远距离太空航行,执行这种任务时,耗时不是大问题,航天器有效载荷才是首要考虑点。

  成就三:施惠后来人

  富万在接受美国Space.com网站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即将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宣言》,宣言中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并合作在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递经验”。“智能1号”探险期间,欧洲航天局邀请其他多个国家准备对月球展开“撞击行动”的科学家加入其中,向他们提供经验,比如准备于2008年10月升空的美国航空和航天局“LCROSS”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将分两次撞击月球南极,希望能找到那里有水和其他化合物的痕迹。

  在技术层面,“智能1号”也是未来太空任务的先锋,“智能1号”运行总管奥克塔维奥·卡米诺·拉莫斯说,“智能1号”给科学家们留下宝贵经验,这次“探险”好比引导一艘小帆船去经受旋风和暗流的考验,但它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已经显示离子发动机可行,”卡米诺说,离子发动机将成为未来10年中欧洲航天局执行另两项太空探险任务时的选择,即探索水星的“BepiColombo”探测器和近距离环绕太阳飞行的“SolarOrbiter”探测器。预计于2013年发射的“BepiColombo”探测器将先使用传统推动装置迅速冲出地球轨道,然后再用离子发动机推动奔向目标。由于离子发动机持续不断推动,整个航行时间将比不使用这种发动机缩短一半。

  同时,卡米诺说,这一推进技术还可用于建造飞往月球的大型货运航天器,以在月球建立首个永久性基地,或者用于首次载人火星飞行。“就欧洲航天局的项目来说,‘智能1号’代表了一个巨大成功,从技术和科学角度看,都有非常好的投资回报,”欧洲航天局科学主管戴维·索思伍德说,“看来,从现在起,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将计划前往月球了,进一步的科学探险行动将从这个小航天器的技术和操控经验中受益良多,同时‘智能1号’收集的科学数据已经在帮助我们更新对月球的现有认识。”(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链接

  在月球“葬身”

  的人类探测器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林小春)欧洲“智能1号”探测器3日击中月球表面,成为又一个在月球上“葬身”的人类探测器。以下为此前一些“香消玉殒”于月球上的人类探测器:1、1959年,苏联研制的“月球2号”在飞行33小时后抵达月球,但在着陆时坠毁。这是第1个撞击月球表面的人造飞行器。2、1962年,美国研制的“漫游者4号”准备给月球拍张照,却坠毁在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那半面上。3、1964年至1965年,美国研制的“漫游者6号”、“漫游者7号”、“漫游者8号”和“漫游者9号”给月球拍了约1.7万张照片,为后来的“阿波罗登月”铺平了道路。任务完成后,这4个探测器均严重损坏,最后撞击月球完成使命。4、1965年,苏联研制的“月球5号”、“月球7号”和“月球8号”在发生技术故障后撞上了月球。5、1966年至1967年,美国研制的5个测绘用探测器完成任务后在月球上坠毁,成功避免成为太空垃圾。6、1969年至1971年,苏联研制的“月球15号”和“月球18号”分别绕月飞行52圈和54圈后在月球表面坠毁。7、1990年,日本发射月球探测器“飞天”。1993年,“飞天”撞击月球后结束它的历史使命。8、1999年,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曾撞击月球找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