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罗斯私人农场一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2:14 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9月4日电(记者王丹蒂)波卢巴尔斯基农场位于莫斯科东北100多公里的原野之中。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记者随中国记协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这个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私人农场。

  汽车驶出拥堵的市区,起伏的丘陵、广袤的草地、茂密的森林,以及间杂其中的乡间别墅和农家院落,构成了一幅恬淡悠然的俄罗斯乡情画卷。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波卢巴尔斯基农场——一户未设围墙的农家院落即在眼前:由于方圆十几里鲜有人烟,目力所及之处皆可称为这户人家的私人农场。

  农场主人尼古拉和他的老伴柳博芙迎了出来。黑红的脸膛、壮实的身体、淳朴的微笑——这些劳动人民本色是两位昔日集体农庄成员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柳博芙告诉记者,这块45公顷的土地是他们在1994年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的,当时这里只有一所房屋。在亲友的帮助下,老两口先后建起了住房、车库和牛舍,打了井,通了电,后来又买了拖拉机和汽车。

  如今,尼古拉夫妇的农场中养着20多头奶牛、40多只羊,还有几头猪和一些鸡,而农场地里的作物每年都要换着样轮种,他们今年种了4公顷土豆。

  尼古拉说,他们每年以批发价格卖给商贩20吨肉、25吨牛奶、60吨干草、40吨土豆……扣除税收和经营成本,年均能够获得纯利2000余美元。

  当被问及现在的生活是否比苏联解体前的集体农庄生活要好一些时,尼古拉笑着说:“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反正没有发财,不过总的来说是好了。”

  在他看来,过去在集体农庄生活时,大家的情况都一样,虽然钱不多,但人际关系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日子过得安稳。现在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由于缺乏劳力,挣钱很不容易。

  宅院内有两座别致的小木屋。其中一座木屋是桑拿澡堂,分里外两间,可供5、6个人同时享用;另一座木屋是“夏宫”——主人介绍说,他们夏季经常到这间舒适的木屋里休息。

  宅院内一座高大砖房是两位老人的主要房产。在一层客厅内,沙发、地毯、电视机、酒柜、挂毯等样样齐全,与城里人家的布置相差无几。房前是一座花园,园内除种养大量花卉外,还修建有一座木制凉亭,供人们在赏花之余品酒、聊天和休憩。

  尼古拉夫妇不必为生计发愁,但并非没有烦恼。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劳力缺乏,因为年轻人希望到城市里发展,不愿留在农场内帮忙,他们夫妇不仅要完成确保农场正常运营的大量工作,还要照看4个孙子孙女。此外,由于收购价格较低,产品难以卖出理想价格,老两口还要经常外出跑推销。

  尼古拉向记者“抱怨”烦恼时始终面带微笑。他的苦衷或许是俄罗斯新农民遇到的普遍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减少,农业亏损、农村人口减少等现象已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每年约有40%的耕地被弃置撂荒。

  波卢巴尔斯基农场是俄罗斯众多私人农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像尼古拉夫妇经营的此类私人农场在这一地区有近240个,而波卢巴尔斯基农场的规模和生活水平仅属中等。(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