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洲“智能1号”探测器3日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6:3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新闻背景 人类50年探月路

  欧洲“智能1号”探测器3日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自己为期约3年的使命。这是人类月球探测史上写下的新篇章。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前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

  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个探测器。美国还于2006年4月提出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美宇航局希望这一项目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利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

  目前,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有关专家认为,“智能1号”向月球发起的“温柔一击”,堪称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欣华)

  “智能1号”如约“亲吻”月球

  欧洲月球探测器遨游太空3年,搜集大量宝贵数据后长眠“卓越湖”

  “智能1号”如约“亲吻”月球

  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小型探测器格林尼治时间3日晨5时42分22秒按预定计划撞击月球,完成了它最后一项使命。欧洲航天局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今天一大早,一小片闪光照亮了月球表面,‘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智能1号”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次年11月进入月球重力场,并开始以螺旋式运动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公里、远月3000公里的运行轨道。

  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财富。

  “智能1号”撞出三大成就

  “智能1号”与月球“共舞”近3年,为人类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财富。

  成就1近距离观察

  过去16个月中,“智能1号”使用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从月球轨道拍摄和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

  负责“智能1号”探险任务的科学家伯纳德·富万说,X射线分光计和红外线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月球表面钙和镁等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描绘出了月球元素和矿物分布的最详细地图。

  他说,“智能1号”还观察了神秘的月球极点,且调查了未来值得探索的区域。如果月球极点像一些科学家们所希望那样存在固态水的话,那么人类未来开发月球将拥有极重要的生存条件。“‘智能1号’的测量还为有关月球生成和进化的理论收集了证据。”富万说。

  成就2离子发动机省能耗“智能1号”按计划顺利撞击月球之前,科学家已经开始庆祝一项重要成就,即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试验成功。

  首先使用使用离子发动机技术的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深空1号”彗星探测器,但与“深空1号”的直线航行轨道不同,“智能1号”使用的是氙气燃料和利用了太阳能。“智能1号”从被月球“俘获”到完成撞击,耗时14个月,航行8400万公里,但只消耗了大约70公斤燃料,大约为使用化学燃料发动机的传统航天器所需燃料的1/10.不过,操作离子发动机比化学液体发动机更复杂。传统燃料航天器升空之后不需要不断调整角度和方向,离子发动机必须随时监控和校正。

  成就3施惠后来人

  富万接受美国Space.com网站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今后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宣言》,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合作从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授经验”。“智能1号”还为未来太空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比如:它证明了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可行性,为未来10年中欧洲航天局执行另两项太空探险任务———探索水星的“BepiColombo”探测器和近距离环绕太阳飞行的“SolarOrbiter”探测器———提供了可靠的动力选择;该技术还可用于建造飞往月球的大型货运航天器,以在月球建立首个永久性基地,或者用于首次载人火星飞行;它首创的一套全新通讯系统、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板和一套传感和扫描设备创造了“小型化技术的奇迹”,7件设备总重量只有19公斤,其中的分光计将直接使印度太空探险活动受益。(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分析 探测器的5种归宿

  空间探测器为人类探索天体和未知宇宙空间作出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贡献,它们的工作潜力耗尽后,科学家为它们安排了哪些归宿呢?归纳起来大致有5种:

  1、“浪迹天涯”

  以美国“先驱者10号”探测器为例,1972年升空的这个“先驱者”率先穿越小行星带,成功到达木星附近并获取其图像。2003年已飞出太阳系的这个人造天体中断了与地球的联系,开始“漂泊”。

  2、“粉身碎骨”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射的几个美国“漫游者”系列探测器都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在撞击月球前它们发回了1万多张清晰的月球照片。与此次击中月球的“智能1号”不同的是,“撞月”是“漫游者”们接近并考察月球的主要方式,而“智能1号”撞击月球属于“发挥余热”。

  3、“无限期驻守”

  2004年1月先后以软着陆方式登上火星的美国“勇气”和“机遇”号火星车,空前广泛、细致地实地考察了火星。待其工作能力消耗殆尽后,两辆火星车将永远伫立在火星上度过余生。

  4、“荣归故里”

  1970年发射的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在航天史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着陆、采集月岩样本并返回地球,这一成果当时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5、“水深火热”

  2003年9月,俄罗斯“进步M1-10”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作为探测卫星对地球上出现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拍摄,并将影像数据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在如此工作约一个月后,该飞船坠入地球稠密大气,在摩擦燃烧中大部分化为灰烬,其残片落入太平洋指定水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