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机会再次降临欧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8:58 国际在线

  作者:陈玉刚

  如果说欧美关系有一块试金石,那就是中东。

  二战后,面对共同的苏联威胁,美欧结成盟友关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这种关系最主要的组织保障。批判性一点地说,是美国借此控制了西欧,迫使西欧服务于美国的全球
战略。

  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在太平洋同样实现了顺利交接,但在北非、中东却屡屡出现麻烦———老牌殖民国家,特别是英/法,并没有完全体认到它们的时代已经终结。就是在那里,认知和现实间的错位划开了美欧之间最早的伤痛。

  英美在阿以问题上素有分歧,不过二战后,英国很快放弃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主导权,而美国的介入使整个方案朝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倾斜。接下来,真正造成美欧芥蒂的,是中东的石油和运河利益。

  战争结束后,美国明确了节省本土石油、获取中东石油的战略,而彼时,欧洲的石油公司,尤其是英国石油公司几乎垄断着中东的石油利润,双方注定会有一搏。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公司国有化,英国利益被挤出伊朗;随后,美国借助两次政变成功上位,在赢得伊朗王室“友谊”的同时,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石油资源。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是一个转折点,有人甚至认为那才是所谓“美国世纪”的开端。战争就几天时间,陷于外交孤立的英国和法国,在美国的逼迫下接受了与埃及的停火协定。中东问题的主导权,最终转移到美国手里。

  似乎从一开始,欧美在中东事务上就掉进了一个零和困境中。按照现实主义的博弈理论,一方所得必是另一方所失,一方赞同的必是另一方反对的。不过,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这种尴尬一直为冷战的铁幕所遮蔽。

  1967年和1973年两次中东战争都在美苏对峙的框架下发生,欧洲人不过道义上参与。值得一提的只是,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在这当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犹太军事机器的推进,欧洲人对特拉维夫基于内疚之上的支持很快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以色列地区霸权的反对。

  冷战的结束,给了欧洲人一个重返中东的幻象。在柏林墙倒塌和“历史终结”的乐观情绪中,他们与美国人一道对伊拉克进行了一场“海湾战争”———这恐怕也是有史以来欧美在这一地区最一致的一次行动。战争取得了胜利,科威特从萨达姆手下恢复了主权,但欧洲从中分享的“红利”并不多———非但没有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反令其作为美国“随从”的形象日显。

  而“9·11”似乎注定会改变一切。当来自沙特的恐怖分子将客机撞向世贸双塔,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张力,中东之门似乎又一次向欧洲人敞开。这一次,他们选择以不惜让欧美矛盾公开化的剧烈方式介入,法国和德国甚至威胁动用安理会否决权,以阻止美国得到对伊拉克进行“反恐战争”的授权。

  这样,在其“中东分歧”形成半个多世纪后,美欧正面碰撞的阶段终于来临。最近的例子是以黎战争。对于以色列的大打出手,欧美各执一词———欧洲人批评以色列“反应过度”,美国人则指责欧洲人放任“反犹主义”。此外,在伊朗核问题上,双方的立场也颇有出入。在德黑兰毫不含糊地拒绝了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之后,美国便开始筹划全方位的对伊制裁,但欧盟态度犹豫,认为外交解决的空间仍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朗核问题上,英国采取了与伊拉克战争时不同的姿态,伦敦、巴黎、柏林的联手,终于使一种“统一欧洲”的声音成为可能。而在黎巴嫩南部部署维和部队的问题上,欧洲国家也最积极,贡献最多。同时,讨论阿以问题的美、俄、欧和联合国四方也建立起来。于是一位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不禁感慨:欧洲的机会终于来了。

  真的吗?事隔半个多世纪,欧洲终于要与美国人在中东平分秋色了吗?

  笔者认为,没有那么乐观。首先,这次黎以冲突在阿以和平进程中并没那么重要,最多只是以色列配合美国“大中东计划”的一次行动———结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无损大局。更何况,欧盟对如何最终实现阿以之间的和平也没清晰的想法。

  其次,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欧盟一直在努力掌握主导权,但不算成功———那厢德黑兰已多次表示要与美国直接谈,这厢欧盟内部又打起了口水战,以至于芬兰外长都承认:如果欧盟想要介入中东问题,那么它需要更大的内部一致。换句话说,机会也许已经降临,但欧洲却未必准备好了。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