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人难解“9•11”悲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4:42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像珍珠港事件一样,“9·11”已作为里程牌式的事件永远地载入了美国和世界史册。时间会冲淡伤痛的记忆,但深藏在美国人心头的悲情却挥之不去。在5年后的今天,“9·11”情结仍根植于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的方式。

  集体记忆

  一名美国新闻同行告诉记者,他位于白宫附近的办公室里至今还储备着大量饼干、方便面、罐头、饮用水,以便在万一遭到恐怖袭击被困时救急之用。此外,还有逃生用的荧光棒和防御化学武器袭击的面罩,办公室人手一套。"这些都是9·11的附产品,"他说。

  另一位女同行从9·11以后早上上班再也不坐地铁。因为她认为,总有一天恐怖分子会在华盛顿地铁早晨上班高峰期发动袭击。她说,恐怖分子熟悉美国的新闻运作模式,因此肯定会和9·11劫机者一样,选择在某个早晨下手。

  而美国报纸上也经常会登出某机场或某地铁站发现无人认领的包裹而中断运营、结果往往是虚惊一场的新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大概是美国人在经受了9·11这样的巨大惊吓之后的正常反应。

  过去曾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只有对于遇难者家属或者是事件中的几个坠机地点---纽约曼哈顿区、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和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镇的居民,9·11在他们的脑海中才是永不褪色的。

  然而,通过平日与一些素不相识的普通美国人闲聊,才深刻意识到,9·11的心理影响之广超乎想像,已经成全体美国人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

  华盛顿警官吉斯普·罗素说,9·11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包括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出行方式。在那之前,出行是件轻松的事,但从那以后,就会产生压力感。他说,只要是亲友当中有某个人要坐飞机出远门,他就不由得心头一紧。

  对于来华盛顿旅游的密歇根州居民海斯一家而言,9·11似乎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深刻记忆。不过,当他们来到首都,发现无处不在的警卫和探测器后,立即联想到了5 年前的那一天。户主里克·海斯感叹道,"现在自由越来越少了"。

  而住在华盛顿附近亚历山德里亚城的越战老兵约·布鲁克说,每到9·11这一天,他总感觉好像"世界停转了"。

  "幸存者负疚感"

  5年前的9月11日,纽约市消防队员托尼·桑瑟维诺在纽约世贸大楼遭袭现场亲眼看到他的同事丹尼·苏尔被一具从正在燃烧着的世贸大楼北塔上掉下来的尸体砸死。直至今日,桑瑟维诺仍然无法释怀,痛苦不堪。和许多其他亲身经历过9·11事件的人一样,他一直备受所谓"幸存者负疚感"的折磨。而且研究表明,像9·11这种意外事故造成的失去亲人的痛苦将导致疾病或死亡,而遇难者年幼的子女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家住西弗吉尼亚州的老太太沙龙·安布罗斯有两个儿子,一个死于1999年,另一个则在9·11事件中不幸遇难。她说,每当她给两个儿子上坟时,"就会产生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只想躺在他们中间"。

  纽约市的温迪·考斯罗夫女士则永远无法忘记她丈夫在纽约世贸大楼倒塌前从大楼北塔105层给她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她的儿子自此变得仇视社会,而女儿则自暴自弃,常常做出自残行为。而她自己尝试着鼓起勇气独自生活下去,但每当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妇牵手走过,便立即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

  阿肯色州62岁的迈克·洛说,自从在9·11事件中失去女儿后,老伴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再也不愿和任何人交往。

  和上述例子中的人物一样,对于9·11事件近3000名死难者的亲友而言,大多数人至今仍沉浸在悲痛当中,能够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生活的人是极少数。

  纽约9·11遇难者家属援助组织"世贸中心家属中心"创办人托马斯·德马里亚说,许多遇难者家属都会经历一个悲痛、震惊、愤怒、困惑和沮丧的过程,幸运者最终能够在几年后从悲伤中走出,但对于大多数人,精神创伤可能是一辈子都难以抚平的。

  "世贸中心家属中心"目前大约每个月接待遇难者家属600多人次,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随着9·11纪念日的临近,前来咨询的人数迅速上升。德马里亚认为,这可能是媒体上关于9·11事件的大量信息再次触发了遇难者家属心头的伤痛。

  更大的阴谋?

  9·11事件后,美国对外发动反恐战争,对内从政治、立法、金融、机构设置、技术、治安等各个方面强化本土安全防范措施,投入的金钱不计其数。在这5年内,为了反恐,美国民众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了许多权利,牺牲了许多自由。但许多官员和反恐专家都认为,美国目前仍不安全,面对恐怖威胁仍有漏洞和弱点。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事务教授布鲁斯·霍夫曼说:"我们没办法在每个早晨对每个可能的受袭目标进行防范。原来的漏洞堵住了,新缺口就又出现了。"

  在民航领域,美国先是禁止乘客携带小刀,然后恐怖分子便试图在鞋子里藏炸弹;在要求乘客脱鞋检查后,恐怖分子便又企图携带液体炸弹。而如果政府把重点放在飞机上,恐怖分子便会转向汽车和火车下手。因此,一句话,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但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却是有限的。

  美国从9·11之后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美国加强国内安全措施所致,使得恐怖分子难以在美国境内成事。另一种说法认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美国的穆斯林与当地社会融合得比较好,因此极端主义难成气候。

  还有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是认为恐怖分子正在策划一次比9·11更大的阴谋,为此他们正在耐心地准备。美国陆军学院教授谢尔法·祖尔认为,"基地"组织在9·11后被美国的强烈反应所震惊,因此他们采取了等待时机的对策。过去5年来没有发动袭击,只能说明他们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本网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 )

  

美国人难解“9•11”悲情

  后911时代的"文明冲突":软硬较量下的赢家和输家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曾经说过:这场战争胜负的衡量标准,是看我们杀死和成功阻吓的恐怖分子是否超过他们所吸收的新血人数。

  按照这样的标准,成绩不容乐观。2001年,伊拉克叛乱分子的官方统计数字是5000;今年,据报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2万。正如五角大楼反恐副主任罗伯特·凯斯伦准将所说的那样,“我们消灭他们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他们自我复制的速度。”>>阅读详细

  911遇难者求救录音首度公开 惨烈呼救刺痛人心

  “这里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热……我要死了,对吗……”16日,无数美国人在电视或网上痛苦地倾听“9·11”遇难者梅丽莎·道艾撕心裂肺的惨烈呼救声。纽约市当天公布了1613个“9·11”那天纽约紧急呼叫中心(911)的电话录音。这是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首次向公众公开遇难者的求救录音。>>阅读详细

  [经典视频]悲剧瞬间:911五角大楼逃生记

  “9·11”图集四周年 两周年点击收看更多精彩视频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