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9·11五周年祭反恐精英美英史无前例大洗脑单干变协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0:39 东方今报

   美国中央情报局:

  反恐“中枢神经”没落

  五年前,美国媒体曾经形容说,如果把全球反恐力量比喻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躯干,那么中情局的反恐中心就是人体的中枢神经,“9·11”事件使中枢神经系统被激活。中情局
像一条硕大的章鱼,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200个情报站。

  然而,这条巨大的“章鱼”在五年的反恐怖战争中却未见成效,其中失败的标志是中情局于2005年撤销了“拉登处”。1996年,中情局为搜捕拉登组建了一个专门的部门,该部门共有24名工作人员,办公地点设在弗吉尼亚州北部的中情局总部附近。

  国际反恐怖研究机构认为,这项举措表明,中央情报局在反恐怖斗争中打了一场败战。导致美国中情局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陈旧”!尽管中情局在全球有庞大的情报网络和庞杂的人员,但他们的思想却仍停留在冷战时期,那就是将“基地”等恐怖组织当成一个“国家实体”来看待,以至于将自己陷入“不对称”的战争中,最后导致传统的情报方式无法应对非传统的恐怖威胁。

   美国国家情报局:

  反恐怖“总大脑”诞生

  2004年12月7日和8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50多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情报机构改革法案,决定创设统管全美15个军方和非军方情报机构的国家情报局局长。国家情报局局长虽不是政府内阁成员,但属于部长级,有权利用美国在全球的情报资源,监视“基地”等恐怖组织的活动。

  美国国家情报局首任局长内格罗蓬特走马上任后直言不讳地说:“有媒体说我是美国的情报‘沙皇’,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我倒是同意我们是美国反恐怖‘总大脑’的说法。”内格罗蓬特身边有一个极其秘密的“反恐怖智囊团”,这个智囊团有50名成员,他们是从15个情报机构抽调来的“精英”。据说内格罗蓬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让身边的智囊团帮助他识破各情报机构的“壁垒”,使它们无法再“私藏”情报,从而让美国的整个情报机器一体化。

  内格罗蓬特的另一大举措就是重视“实地情报人员”的培养,将美国的情报特工安插进准恐怖组织,乃至恐怖组织内部。有消息说,美国的间谍已经能打入“基地”组织的中层!

   美国军事情报局:

  适时掀起“洗脑运动”

   2006年2月1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签署并发布了《反恐战争国家军事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是美国对过去五年反恐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对涉及反恐战争的各方面问题均做出了较为理性的分析,同时,对美国今后的反恐战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称为一场“洗脑运动”。

  在这场“洗脑运动”中,美国军方认为,在反恐战争中,美国最主要的敌人是跨国界的、流动性强的组织或个人以及他们的国家(非国家)支持者,目前,以“基地组织”为主体并联合其他极端分子的恐怖联盟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它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网络化运行结构;②指挥体制上采取分散式授权。洗脑运动提出以下建议:组织领导全球反恐战争,切断恐怖组织网络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扩大反恐联盟并帮助盟友发展反恐能力;制止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全球反恐战争制度化。

   英国军情五处、六处:

  打破部门间的“壁障”

   英国反恐怖之所以能取得相当的成绩,这跟英国及时改革反恐怖机构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根据英国情报部门的任务分工,军情五处主要负责英国国内的情报工作,而军情六处则负责海外情报工作,军情五处没有在海外搜集情报的权限。

  英国议会上院目前已经就军情五处在国外招募线人的议案达成了共识,英国军情五处最快将于9月份就能取得在国外的行动权,以便更加有效地防范恐怖分子对英国发动袭击。英国议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议员称,英国警方此次成功地挫败了恐怖分子企图炸毁客机的阴谋,英国军情五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军情五处已经对数名恐怖嫌犯进行了超过一年的严密监控和情报调查。

   ■各国反恐怖机构现状

  如同“7岁小孩儿踢足球”

  五年来,世界各国情报机构之间勾心斗角、关系紧张,不时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仍没有改变。今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第20届冬奥会前夕,竟有8个情报部门同时就本届冬奥会面临的恐怖威胁进行了分析评估,而且最后得出了大同小异的结论。

  虽然这些情报机构进行这项评估的理由表面上看都十分充分,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9·11”事件发生五年之后,美国和世界各国情报机构之间仍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的状况。美国一位情报官员把这种各情报部门的互相竞争形容成“像一群7岁的孩子在踢足球”。本版撰文 徐冰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