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盟承诺推进对华军售解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2:37 东方早报

  欧盟9月10日承认解除军售禁令问题的重要性,并承诺向解除禁令的目标推进。这是欧盟在美国压力下的重新表态。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抵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出席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当天,第九次中欧领导人发表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会后,温家宝总理表示,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圆满的,必将进一步推进中欧关系向前发展。

  10日,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赫尔辛基举行开幕式。总理温家宝和来自东盟10国、韩国、日本及欧盟成员国25国和欧盟理事会共39方代表出席开幕式。

  启动新框架谈判

   中欧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就启动新伙伴合作协定谈判、欧盟军售禁令问题、保护和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一些国际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伍贻康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成果是令人满意且符合当前情况的。特别是双方同意启动有关伙伴合作协定的谈判,成为本次会晤取得的实质性成果。

  联合声明强调,为全面反映当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双方同意启动有关伙伴合作协定的谈判。新协定将涵盖双边关系的全部领域,包括加强政治事务合作。考虑到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整体目标,谈判也将完善1985年《中国与欧共体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并将以相对独立的方式执行。

  伍贻康指出,中欧关系目前已经进入良好、成熟的发展时期,但需要在原则性和方向性上做进一步明确,鉴于会前很多人对框架协议谈判的启动持比较悲观的态度,所以这是本次会晤所取得的一大突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框架协议谈判可能将赋予中欧经贸问题相对独立的解决方式。

  向解禁军售目标推进

  在联合声明中,欧盟承认解除军售禁令问题的重要性,并确认愿在2004年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以及此后的欧盟首脑理事会结论的基础上,向解除禁令的目标推进工作。

  声明提到,双方强调在人权领域采取具体步骤的重要性,努力取得更有意义和积极的实际成果,重申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该领域合作与交流。

  双方期待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底前更新2004年市场经济地位报告,以加深双方在有关突出问题上的沟通,这将有助于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伍贻康认为,过去欧盟方面一直强调要将框架协议谈判捆绑人权问题,但从这次会晤的成果看来,他们似乎在该问题上有所让步,即不以人权问题为前提条件,而是将它提上议程,放到谈判桌上再谈。

  对于欧盟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欧方的表态是值得欢迎的,虽然目前在这两个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机尚不成熟,但相比前一年,欧盟此次的态度是积极的。去年,因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的阻挠和反对,中欧双方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谈判一度搁浅,现在,欧盟主动提出重新启动双方交流,是值得关注的一大进步。

  伍贻康提出,希望欧盟方面能够突破一些制约,在增进中欧关系方面步子再快再大一些。目前,中欧之间仍存在一些摩擦,比如欧盟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反倾销和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此次会晤取得了预想的成果,但还有更多实际行动等待落实。

  亚欧首脑会议开幕

   据新华社报道,10日,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开幕式。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来自东盟10国、韩国、日本及欧盟成员国25国和欧盟理事会共39方代表出席开幕式。

  今年适逢亚欧会议成立10周年。10年来,亚欧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交流。会议已经成为两大洲加强协调、开展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对话平台。在本届为期2天的首脑会议上,亚欧与会各方将围绕加强多边主义和应对安全威胁、文化与文明对话、全球化和竞争力、亚欧会议未来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伍贻康认为,亚欧首脑会议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缺乏机制性运作系统,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与会各方更多的是发表一些意愿,并未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落实。我们应当期待这一一年两届的会议更加务实,亚欧双方进一步加强互补互信。同时,亚欧首脑会议需要在推动机制化和弥补不对称性上做出努力。

  目前亚欧会议内亚欧双方成员的数量存在严重不平衡,伍贻康认为,除了数字问题,双方在发展阶段上也面临较大差别。而且,一些欧洲国家在发展与亚洲关系上显得不够积极。要解决上述问题,亚欧首脑会议这种对话形式是不可缺少而且有待加强的。

早报记者 郑洁 朱衍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