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9·11”5年来改变了美国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5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数架美国民航客机,袭击纽约世贸中心以及五角大楼,这一系列袭击造成近3000人丧生。之后5年中,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均围绕“反恐”议题展开。然而,5年来,美国反恐战争效果如何?世界是否因此变得更安全?美国的这些政策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拷问。

  数字9·11

  遇难者人数 2749人

  失去父(母)亲的儿童人数 3051人

  遇难者平均赔偿金额 210万美元(最低25万美元,最高710万美元)

  大楼倒塌时间 12秒

  找到的尸体残骸 20730个

  未确认的遇难者人数 1151人(占总数的42%)

  紧急救援人员中因吸入粉尘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比例 70%

  从“9·11”到阿富汗战争爆发 26天

  零地带重建费用 100亿美元并在不断上升

  高度警惕

  百姓不知反恐出路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方圆十几英里的世贸中心遗址成为纽约人心目中的悲伤之地。

  靠近世贸中心遗址东侧的教堂街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摩托车马达声,数百辆摩托车由南向北浩浩荡荡地驶来,许多摩托车上挂着美国国旗,驾车人身穿写有纪念“9·11”事件5周年字样的上衣。

  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来自罗德岛州的理查德·德里费明介绍,此次参加这个名为“纪念‘9·11’摩托行”活动的共有300多辆摩托车,参加者来自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各州。他们9日清晨3时从波士顿出发,一路风尘来到纽约。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公众缅怀“9·11”事件的罹难者并为罹难者家属募捐。德里费明说,“9·11”事件夺去了他妹妹的生命,自己永远不会忘记5年前的那场悲剧,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种事不再发生。

  在世贸中心遗址南侧,人们站立在10号消防站侧墙前,瞻仰表现消防队员在“9·11”事件中灭火救人英勇行为的铜质浮雕,浮雕的上方刻有“献给那些倒下的和从事其未竟事业的人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两行大字。来自加州的消防队员佩德罗·克鲁兹蹲在写有牺牲的消防队员姓名的基座前,将自己同事安德鲁·弗雷德里克斯的名字小心翼翼地拓印到一张白纸上。

  从事丝绸贸易的莱德·耶特说,“9·11”事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他的生活,这场灾难使他意识到必须对周围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美国已经成为恐怖袭击的特定目标,类似的袭击随时可能发生。如何防止恐怖袭击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此他不知道答案在哪里。

  黑色记忆

  考验孩子幼小心灵

  “9·11”事件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在那些痛失父(母)亲的孩子心中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那一天既变成有些家庭新生活的起点,也变成有些孩子心中永远的痛。每逢“9·11”纪念来临,这些孩子面临的不只是伤痛,更多的是对心灵和勇气的考验。

  生日悲剧

  2001年9月11日是劳伦·埃贝林10岁生日。她坚持要等上班的父亲回来一起庆祝生日,但是劳伦再也没有盼回父亲。那一天,父亲迪安·埃贝林在世界贸易中心遇难。而埃贝林只是在“9·11”失去父(母)亲的3051名儿童中的一员。

  出乎意料的消息总会时刻提醒那一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劳伦一家2002年终于获得迪安的部分遗骸,并悲痛地将它们埋葬。2003年,尸体的其他部分也被寄到家中。上周,劳伦一家得知,纽约医疗主管机构和一家公司签订了150万美元合同,将对“9·11”中未经确认的9797块尸体残骸进行DNA测试。

  对于母亲埃米来说,自己再也不想听到丈夫残骸被找到的消息,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消息都会揭开家人新的伤口。每当电视上有“9·11”追踪报道的画面,埃米都会“发疯”似地冲过去蒙住女儿的眼睛。埃米曾对劳伦说她可以把生日改在9月12日,但劳伦坚持不改。

  最后记忆

  甚至直到今天,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5年前的9月11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劳伦却很清楚地知道父亲遇难前的经历。当第二架飞机冲向大楼时,父亲正在电梯里试图逃出世贸中心南楼。父亲当时勇敢地扳开电梯门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缝隙,帮助2名女同事成功脱离险境,并向救援机构报告事故发生位置。不久后,电梯从大楼15层高处急坠至地面。

  劳伦始终认为父亲还活着,并将寻人启事贴在一个家庭服务中心外的栏杆上,希望救援人员能给予帮助。但那时,距离整栋大楼倒塌已经有很长时间。

  劳伦一家深陷痛苦中无法自拔,她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未来和希望。母亲埃米用了5年时间才让自己明白,让丈夫获救的梦有多么不现实。埃米买了一本名为《后果》的摄影集,它清晰地展现了零地带发生的巨大灾难,但她没有把这本书给女儿看。

  缠绵莱妹 忽视拉丹?

  克林顿怒斥电视片“抹黑”

  “9·11”事件5周年将至,作为纪念活动之一,美国广播公司定于10日和11日分别播放《通往9·11之路》的上下两集,总长5小时。

  但电视片《通往9·11之路》尚未播放,已经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8日发出怒斥,否定自己如片中所说,因卷入性丑闻而分神,忽视了乌萨马·本·拉丹带来的潜在恐怖威胁。

  克林顿说,这部电视片很多内容根据民主党和共和党联合组成的“9·11”委员会的报告,既然如此,“他们应该讲实话”,“不应有与‘9·11’报告内容正好相反的内容”。当然,令克林顿勃然大怒的是,片子暗示,因受到莫尼卡·莱温斯基一案困扰,克林顿无暇顾及本·拉丹的威胁。

  英国《泰晤士报》9日报道,克林顿执政期间的政府高官也纷纷要求美国广播公司大幅修改或取消播放《通往9·11之路》,其中包括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前国家安全顾问桑迪·伯杰。他们指责这部电视片破坏前政权声誉,描写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比如片中说,尽管中央情报局探员已将本·拉丹锁定,伯杰在1998年拒绝授权采取行动。

  克林顿基金会负责人布鲁斯·林齐、奥尔布赖特和伯杰还称这部电视片是“右翼党派的政治宣传”,指出它的主要顾问是共和党人、前新泽西州长托马斯·基恩。此人也是“9·11”调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说,他们向美国广播公司递交一份请愿书,上有将近20万个签名,要求该公司放弃这部“体现右翼党派立场、的确失实”的电视片。

  《泰晤士报》说,克林顿及其前任“人马”此次的强烈反应体现出,“9·11”事件在5年之后依然对美国政治局面产生巨大影响。

  深陷泥潭

  布什政府渐失反恐魔力

  反恐战争深陷泥潭

  “9·11”发生不到1个月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相勾结为借口入侵伊拉克,两个月内便结束主要战事。

  与这些“成就”形成对比的是,5年中,美国政府眼中“9·11”事件的幕后总策划、“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依然在逃;而美国国内不断披露的报道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但5年来,美国的两场战争却给自己和当事国带来惨痛损失。

  根据伊拉克方面提供的数据,仅仅在首都巴格达,过去两个月内因暴力袭击死亡的伊拉克人就有3200多人,超过“9·11”事件遇难者数目。而美军自入侵伊拉克以来的士兵丧生人数已有2600多人,慢慢接近“9·11”遇难者人数。

  在阿富汗战场,美国政府支持的卡尔扎伊政权始终无力约束地方军阀势力,难以控制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导致卡尔扎伊在阿富汗民众中的支持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塔利班分子在阿南部的袭击活动近期再趋频繁,联军伤亡数字不断增加。

  孤立政策自我孤立

  “要么你们站在我们一边,要么就站在恐怖分子一边。”美国总统布什在“9·11”事件后不久便向世人传递着意欲孤立“恐怖分子”的信息。

  《泰晤士报》资深编辑杰勒德·贝克认为,“9·11”初期,美国在世界的同情中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此后便在反恐问题上走了一条“可怕的弯路”,包括关塔那摩监狱问题、宣称所谓“邪恶轴心”、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先发制人”战争、阿布格里卜虐囚丑闻,以及如今巴格达街头的严重暴力局势。这场所谓“反恐战争”不断受到合法性、人权等方面的质疑。

  在中东,美国试图与阿拉伯国家弥合分歧,但这种努力因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而收效甚微,近期爆发的黎以冲突则加深了阿拉伯国家民众对美国的戒心。

  贝克认为,世界当初因“9·11”对美国产生的同情已经转化成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愤怒,美国也“从一个极大罪恶的受害者转变成了全球痛苦的主要制造者”。

  5年来,“9·11”远远没有让西方国家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走到一起,而是让它们之间产生更多分歧。许多西方国家甚至希望美国人对自己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做法进行反思。

  “‘9·11’事件5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没有成功地孤立恐怖分子,反而孤立了美国自身,”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中东问题专家詹姆斯·多宾斯说。

  方向错误渐失人心

  也许有人会说,布什的反恐政策使美国在过去5年中没有受到过重大恐怖袭击。但在英国、西班牙、约旦、印度相继发生的恐怖袭击却在不断告诉人们:恐怖主义远没有得到解决。

  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声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恐怖头目本·拉丹已经不是恐怖袭击的具体策划者,却成为了恐怖袭击的主要灵感。因此,不管本·拉丹存不存在,“基地”威胁都不会在未来几年中消退。同时,作为美国“反恐”主战场的伊拉克,却成为了恐怖主义的输出源和训练基地。

  美联社援引“9·11”调查委员会官员托马斯·基恩的话说,尽管美国已经投入数千亿美元改善安全状况,但美国发生大型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且只是时间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9·11”事件发生后的最初阶段,超过80%受访美国民众认为,他们的国家正在走向正轨;当美国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支持上述观点的民众分别超过70%以及60%。凭借“反恐”牌,共和党接连赢得了2002年中期选举和2004年总统大选的胜利。现在,2006年中期选举即将来临,美国总统布什再次全力打出“反恐”牌,以期保住共和党对国会的控制权。

  然而,美国民众对“反恐”战争日益失望,这张旧牌用起来已不再得心应手。5年后的今天,不仅仅是欧盟这一美国传统盟友,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越来越质疑美国所走的这条道路。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超过60%的受访美国民众认为美国走错了方向;此外,多数人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而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与此相对应的是,布什的民众支持率从“9·11” 事件之后的90%左右跌到40%左右的低位,而副总统切尼以及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是只有20%左右支持率。

  “在那里(伊拉克)发生的一切,正在让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或许我们应该寻求以另一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恐怖主义)。”俄亥俄卫斯理安大学教授肖恩·凯日前对法新社说。

  此外,5年来美国在“反恐”过程中曝出一连串丑闻,在国外有虐囚、滥杀和“黑狱”造成的道义困境,在国内则有“特工门”、境内窃听和设立战犯法庭等引发的法律争议。这些事件无疑使“反恐”战争的道德和法理基础大为削减,增加了布什政府的政治负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