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忘记“9•1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3:56 新华网

  “9·11”过去5年了,但是我们仍然距离它太近,因而无法对它作出历史性的评价。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当“反恐”的激情逐渐平复的时候,当时间已经把“9·11”一代消磨的时候,后来人将会把“9·11”当做当代世界的一个梦魇。因为“9·11”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并不是因为那一刻在世界政治上有着多么巨大的分量,而是因为从那一刻起,整个世界又多了一个沉重的符号。

  历史学家韦尔斯说过:物质的贫富、疾病的起止、气候的变化、人民的迁徙都可能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但是它最根本的生命力却是思想。因此“9·11”带给这个世界的最大变化也是思想上的,这个世界多了一些无处不在的“敌人”,也多了一个随处可用的符号。而之后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马德里火车爆炸、伦敦地铁爆炸,也分别被称为俄罗斯的“9·11”,西班牙的“9·11”或者是英国的“9·11”。

  的确在“9·11”之后,全球安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富汗、伊拉克爆发的战争皆拜其而赐。一些国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另一些国家则被推到了冲突的前线。而当人们惊恐于一次次的恐怖袭击或者“反恐”斗争的时候,其实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已经在走向胜利。因而在这5年中,全球政治与安全,基本上是围绕“反恐”和延伸议程在开展。

  但是“9·11”不是这5年的全部。在这5年中,世界经济仍然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增长,高科技股还在圈钱,贫富差距、疾病、饥饿仍然蔓延在这个世界的许多地方。问题是,如果“9·11”成了世界政治的负担,那么这种负担必然会分摊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其实这种事实已经出现了。

  而如果某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将“9·11”作为维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工具,那么在“9·11”那天死难的人,将会增添更多的无辜色彩。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分量,并不在于死去的人多还是人少。人多到远古某次地震产生的大规模伤亡,而人少则会像1914年6月28日那天的萨拉热窝街头,只有一个叫做斐迪南大公的被刺杀。前者或许在史书中只有一句话的记录,而后者却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当我们真正反思“9·11”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作为历史的扮演者,必须要给“9·11”一个真正人本主义的诠释。“9·11”就是“9·11”,一场不该发生的恐怖袭击,一次改变世界命运的恐怖袭击。但是无论是9月12日,还是9月13日,我们都应该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纪念是为了忘记。忘掉“9·11”,并不是要忘掉在那场灾难中的死难者和死于那场灾难的理性,而是忘掉“9·11”带给这个世界的负担,忘掉恐怖主义的阴影。只有快乐地忘记,才能战胜“9·11”和恐怖主义希望实现的目标。 【作者】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911五周年美国民众回首事件感受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