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不要把反恐异化为文明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7:18 新华网

  “9·11”恐怖袭击五周年已经来临,美国正在准备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布什总统也将首次赴三处遭袭的现场致哀。当年的临时停尸房已经设为永久纪念遗址,被命名为“纪念公园”,供人们为死去的亡灵寄托哀思,为活着的生灵祈祷安康,为这个不安宁的世界祈求和平。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劫持民用客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和华府五角大楼,代表美
国金融权势的双峰大厦顷刻间化为平地,近3000不同国籍的人不幸罹难。这起事件震惊了美国,震撼了全世界,预示着21世纪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的新片《世贸中心》正在北美上映,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两名警官从倒塌的世贸大楼中奇迹逃生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表现了美国人民的不屈意志和献身精神;而英国广播公司电视4台拍摄的虚拟纪录片《总统之死》也即将在加拿大上演,虚构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在芝加哥被恐怖分子暗杀。一位领导反恐战争的总统倒在血泊之中,提示人们反恐战争尚未成功,前面的道路依然严峻和艰险。

  同“珍珠港”事件一样,“9·11”恐怖袭击事件赋予美国人民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警示,激起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声援,也考验着美国领导人危机管理和驾驭全局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在布什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空前团结一致,发起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战争。美国从此进入了“战争状态”,布什总统也成了战争总统。5年过去了,美国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胜利,也招致了不少挥之不去的非议责难。美国中期选举在即,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况更成为两党选举政治的热门话题和攻击政治对手的便利武器。

  在国内战线上,为了适应国土安全和反恐战争的需要,布什政府新建了国土安全部,重组了情报机构,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防恐反恐的政策措施,粉碎了几起恐怖分子策划的袭击预谋,保证了国土未遭新的袭击。布什政府斥资数百万美元研制新的测谎技术,用以提升现有测谎设备的准确度;批准对公民的通讯进行监控,搜寻恐怖分子的活动线索。然而,美国政府专注了反恐,却忽视了防灾救灾,面对卡特里娜飓风横扫新奥尔良,吞噬了上千条生命而一时束手无策。美国人民为了人身安全,甘愿牺牲了宝贵的民权自由。

  在国外战场上,从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到入侵占领伊拉克,从先发制人军事打击“邪恶轴心”到发动颜色革命改变“专制政权”,从西亚打到东南亚,从中亚延伸到加沙。美国拘留了上万恐怖嫌疑犯,却暴露出阿布·格拉布令世人发指的虐囚丑闻。美国领导的联军消灭了不少恐怖分子,但误伤了更多平民,恐怖分子的主要首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仍逍遥法外;原先计划数月就可以结束战斗,几年后的今天仍看不到战争的尽头;战争初期志愿者联盟有几十个大小成员,但现在连坚定的盟友也要从战场撤军;国内反战运动方兴未艾,指责伊战失策的声浪此起彼伏;5年前布什总统的支持率高达80%以上,但今天却跌到了40%以下;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正面临国会要求下台的压力,而1994年以来就控制国会两院的共和党也面临中期选举失守的风险。

  反对恐怖主义是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和平和发展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时至今日,布什政府的任期已经进入多事之秋,全球反恐战争也到了新的转折点。美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需要对这场战争的成败得失进行理性的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拨正反恐战争的航向,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战术,把这场关乎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战斗进行到底。切记不要把反恐战争异化为人类文明冲突,切记不要在反恐战争中使用双重标准,切记不要要求别国合作反恐却又把对方视为潜在对手加以牵制防范,切记不要以反恐为名另辟谋求地缘优势的战场。

  “9·11”警钟长鸣,警示国际社会只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促进全球发展与繁荣。(刘学成)

  

不要把反恐异化为文明冲突

  美国际问题专家:“软硬结合”才是反恐制胜之道

  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9·11”事件5年以来的反恐历程表明,仅依靠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无法战胜恐怖主义,只有将“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起来,才是制胜之道。点击详细

  “9·11”五周年 亲历者回首忆当年

  十几位在“九·一一”那场劫难中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九日在凤凰卫视设在世贸遗址附近的直播现场,讲述了各自的故事。他们中有营救小组指挥官、消防员、失去儿子的母亲、志愿者等。》》点击详细

  

不要把反恐异化为文明冲突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