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政治采访之母法拉奇病逝:将争议留给后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14:56 新民晚报

  

国际政治采访之母法拉奇病逝:将争议留给后人

                           法拉奇资料照片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法拉奇15日在家乡

佛罗伦萨去世。这位“一息尚存,就要战斗”的女性走完了她77年的传奇人生,将争议留给了世界。

  曾经采访邓小平

  中国人对法拉奇并不陌生。1980年,这位一向好以咄咄逼人的问题采访政治人物的著名女记者,采访了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那次棋逢对手的采访中,法拉奇抛出了一系列在当时看来颇为尖锐敏感的话题,睿智的邓小平则借此机会明确阐述了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让西方世界对中国领导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法拉奇1929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17岁就加入了反法西斯抵抗组织。随后她投身新闻事业,先后为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和《欧洲人》周刊工作,并作为战地记者先后在越南、印巴、中东等冲突不断的地区采访报道。

  真正使法拉奇名扬天下的是她最擅长的政治访问,她几乎采访过整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云人物,包括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重量级人物。虽然身为女性,但法拉奇的采访风格相当硬朗,甚至咄咄逼人,即使圆滑老练如基辛格,有时也只有招架之力。

  在采访基辛格时,法拉奇旁敲侧击,使他不得不承认越战毫无益处。后来,基辛格曾懊悔道,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他“和新闻界打交道过程中最具灾难性的一次谈话”。

  深厚的新闻和文学功底,加上犀利的提问,法拉奇的政治采访越来越受瞩目。1974年,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出版,确立了法拉奇“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地位。

  “战斗”精神引争议

  自从17岁加入反法西斯抵抗组织后,法拉奇的人生一直充满着战斗的色彩,使她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特别是“9·11”后,她的一系列著作再次使她成为争议的焦点。

  “9·11”前,因为长期吸烟患上肺癌,法拉奇一直在美国纽约过着半隐居的生活。2001年9月11日,法拉奇目睹了世贸大厦双子塔被袭倒塌的一幕。随后,《晚邮报》请法拉奇就此写一些东西,法拉奇在极端愤怒的状态下,一口气写出了8万字长文《愤怒和自豪》。在删除其中对伊斯兰教过于极端的批评内容后,意大利的一家报纸破天荒地用四个整版加四分之一版刊登了这篇文章。据报道,文章一经刊登,这份报纸在4小时内卖出了100万份,打破了新闻史上的纪录。此后,意大利一家出版社又用未经删节的文章出版了同名书籍,销量直线上升。此文被看作是法拉奇的“复出”。

  文中对伊斯兰教的猛烈批评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和反对。一些人批评她是“种族主义者”和“反伊斯兰主义者”,就连一些资深新闻人士也认为《愤怒与自豪》是“倒行逆施”。

  将争议留给后人

  法拉奇在最后一本书——2004年出版的《对自己的采访》中,讲述了与疾病作斗争的故事。即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法拉奇仍然没有放弃斗争精神。她写道:“尽管我的生命已经来日不多,但我的大脑中还有抗体,我还有许多事情要说。”

  几天前,自觉身体状况恶化的法拉奇返回家乡佛罗伦萨,住进了一家私人

医院,并于15日去世。

  在得知法拉奇去世后,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对她给予了积极评价,称她为“积极投身文化战斗的斗士”。意大利记者联合会主席说,法拉奇是一位“伟大的、勇敢的记者”。

  无论如何,法拉奇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将所有对她的争议评论都留给了后人。贾延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