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科毒垃圾事件: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0:10 新华网

  非洲国家科特迪瓦近日发生有毒垃圾污染事件,因中毒症状3.6万人次就诊,7人死亡。肇事者是一家荷兰公司,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该公司将数百吨含有剧毒物质硫化氢的垃圾随意倾倒,而且倾倒点竟然就在居民区旁边。

  科特迪瓦政府发言人对此评价说,“某些西方公司太不负责任”。如果这是起偶发事件,用“某些公司不负责任”勉强还解释得过去,但据一份相关统计,发达国家每年将80
%以上的工业以及民用垃圾运往了一些不发达地区,比如亚洲和非洲,因此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不可胜数。遏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早有定规,1992年5月正式生效的《巴塞尔公约》明确要求,各国应把危险废料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保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如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以此观之,恐怕“某些公司不负责任”这样的说法已经不足以定性类似的悲剧了。

  垃圾肯定是弃之而后快。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把持现行国际经济主导权的发达国家来说,要求他们如此自律只怕是奢望了。但如果在“己所不欲施之于人”的同时,想点办法去帮助一下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也算有点良心,可现实仍然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非洲和欧美之间的贸易存在巨大逆差,发达国家向非洲输出高价的科技类产品,然后再用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去进口非洲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仅仅这样也就算了,发达国家还依靠农业补贴等手段强力打压国际农产品价格,非洲经济由此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这多少让人想起殖民主义时代,英国人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酿造朗姆酒,接着用朗姆酒去换取非洲黑奴,然后再把黑人奴隶运到西印度群岛去种植甘蔗。“欧洲人来到非洲的时候带来了圣经;欧洲人走的时候带走了财富,可把圣经留下了。”这句殖民时代的名句或许是个深刻的写照。

  《达尔文的噩梦》今年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影片讲述了非洲国家坦桑尼亚盛产一种名叫尼罗河鲈鱼的淡水鱼类,由于肉质鲜美,深受欧洲国家民众青睐。可当地并没有因为该种鱼类大量出口得到任何好处,当一架架飞机满载鲜美的鲈鱼飞走,运回的却是大批被当作交换的武器,于是当地人越勤劳地捕鱼,他们所得到的收入就越显得可怜,他们的生活也因为鲈鱼换回的武器而变得越为动荡。影片中有一组对比镜头,让人看了唏嘘。一个镜头是,凡是出口往欧洲的鲈鱼都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地点经过严格卫生检查。而在另外一个镜头里,当地孩子由于缺少食物,只好捡地上那些用来捆鱼的胶带,炼成油吃下去,胶带是有毒的,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便在稍稍感到果腹的满足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影片一直在追问:“我们给非洲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姑且不论,但就科特迪瓦有毒垃圾污染事件,“带来了什么”或许很好回答———给这块贫穷的大陆带来了垃圾和灾难。(作者:倪旅泉)

  

科毒垃圾事件:带来了什么?

  综述: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新华网阿比让9月17日电(记者黄伟) 8月下旬,一艘外国货轮通过代理公司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十多处地点倾倒了数百吨有毒工业垃圾,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导致7人死亡,因不良反应而就医的超过3万人次。污染事件引发科过渡政府集体辞职,当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目前尚在评估中。 >>>点击详细

  新闻背景:科特迪瓦毒垃圾的来龙去脉

  来源:解放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