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走进安倍时代 小泉退 安倍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9:54 金羊网-新快报

  新首相延续前任路线,组成鹰派内阁

  当地时间9月26日下午,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众议院首相提名中获得过半数支持,正式当选为第90任首相。稍早前,小泉在首相官邸手捧鲜花挥手告别,安倍紧接着确定了新的内阁名单。

  小泉临走也要攻击中韩

  26日一早,小泉内阁全体成员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暨首相欢送会。小泉面带微笑向众人挥手致意,然后发表告别演说。小泉逮着最后机会自夸说:“五年半前,我第一次走进首相办公室时,日本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悲观情绪充斥整个社会。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内阁成员的掌声中,小泉结束了5年零5个月的首相任期。与此同时全体内阁成员总辞职,为当天下午新内阁选举做准备。

  25日以首相身份参加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小泉依然没忘攻击中韩,他批评中国和韩国反对他参拜靖国神社,并中止两国间高层互访的行为,称这种做法“完全错误”。

  

日本走进安倍时代小泉退

  安倍前路不易走

  13时40分左右,日本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以339票(总票数476)和136票(总票数240)的结果指名安倍晋三担任日本新首相。而另一名角逐者、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只获得115票。

  结果公布后,全体成员为安倍鼓掌庆贺。安倍晋三正式当选为日本第90任和第57位首相,也是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26日晚,皇宫举行新首相任命与认证仪式。安倍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出席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新内阁成员名单。

  据悉,安倍将修改宪法,赋予自卫队参与海外任务的更大弹性,同时扩张首相权力。而在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表示不会“官式”参拜。

  此外,尽管上台之路非常顺畅,安倍未来面临的压力将非常大,当务之急是弥补由于小泉参拜造成的与中韩两国关系的裂痕;与此同时,他必须致力于继续深化日本经济改革。由于小泉任首相期间向媒体展现了颇具明星魅力的首相形象,温文尔雅的安倍要想超过他,恐怕还需要下点工夫。

  安倍内阁三大看点

  看点一:安倍组建的新内阁出现很多“老面孔”,他们都是小泉内阁中的要员,比如外相麻生太郎、外务副大臣盐崎恭久、自民党经理局局长山本有二等等。由于安倍基本延续的是小泉时期的路线和政策,因此这些小泉时代的老将既与安倍理念相同,又延续了强硬特色。

  看点二:除了能力是首要考虑因素之外,安倍还将年龄列入挑选条件之一,新内阁各年龄段分布均匀,形成“老中青”三代最佳团队。

  看点三:增设新官职。安倍打破常规,设立专门处理朝鲜相关事务的国务大臣。目前该职位由新的内阁官房长官兼任。

  

日本走进安倍时代小泉退

  ■成为新首相,安倍喜形于色。

  新内阁主要名单

  首相:安倍晋三

  总务大臣:菅义伟

  法务大臣:长势甚远

  外务大臣:麻生太郎

  财务大臣:尾身幸次

  文部科学大臣:伊吹文明

  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

  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

  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国土

  交通大臣:冬柴铁三

  环境大臣:若竹正俊

  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

  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

  反应

  ●中国

  温家宝致电安倍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致电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中方愿与日方一道,为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不懈努力。同日,李肇星外长致电麻生太郎,对他连任日本外相表示祝贺。

  希望新首相能改善中日关系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日本新一届领导人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建设性努力,中方愿意与日方一道为此共同努力。

  秦刚表示,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了障碍,症结日方也十分清楚。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在于中方政策主张和良苦用心能否被日方理解,以及中日之间确立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和三个政治文件能否得到切实的遵守。

  ●韩国

  希望新首相能有实际行动

  据新华社电 韩国总统府高级官员26日表示,韩国方面希望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端正历史认识,以实际行动改善韩日关系。

  这位官员说,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后,韩日两国首脑能否实现会晤取决于日本方面的态度。韩国方面将观察日本新政府的行动。这位官员强调,韩国处理韩日关系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只要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韩日首脑会晤就不可能举行。

  (子琦/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