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缅甸经济特区吸取上海金桥工业区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2:41 新华网

  缅甸经济特区由中国公司设计,其设计理念来自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成熟经验

  9月上旬,《缅甸时报》报道,缅甸工业协会副主席吴妙丁昂表示,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特别工业区法》将于近期出台。事实上,自年初以来,不时有缅甸私营媒体报道,军政府正在制订工业特区法。尽管缅甸1989年就颁布了外国投资法,但是已有法律还不足以解决特区需要法律保障的问题。

  而随着《特别工业区法》的即将出台,中国将在缅甸投资兴建仰光迪洛瓦工业特区的消息也已经在缅甸传开。

  吸取上海金桥工业区经验

  2005年12月20日,中方将中国专家规划设计的缅甸仰光迪洛瓦工业特区建设方案正式提交缅方。不过,缅甸官方媒体对此没有作任何报道,看得出缅甸政府试图保持低调。从另一看角度看,也可以说对于搞不搞特区最高当局还没有下决心。

  按照中缅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相关协议,在中国政府的资助下,上海金桥(集团)公司和有关专家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的经验,再结合缅甸的具体国情,经过10个月的努力,帮助缅甸政府制定了仰光迪洛瓦工业特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相关法律建议案。

  该项目课题组负责人金世和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透露,缅甸迪洛瓦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迪洛瓦、服务全缅甸、面向东南亚、发展工业化”,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努力建成一个缅甸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发展经济的示范区。有专家指出,引进外资当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愿意投资缅甸特区的所有外资,没有排他性。

  迪洛瓦工业特区圈定在仰光市以南25公里处,距出海口约20公里,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据中国专家介绍,规划设计采用了“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先立法、后开发”、“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规范、区内自由”等中国已经成熟的特区开发理念。

  缅甸专家私下认为,如果缅甸最高领导层能够采纳中方量身设计的具有21世纪开放特点的总体规划,那么缅甸设立特区的决策和特区发展的前景必然看好。

  外资可租特区土地75年

  缅甸不仅要在仰光建特区,还计划在缅泰边境地区设立工业特区。据官方媒体《缅甸新光报》早前报道,缅泰两国同意根据合作计划,要把缅甸妙瓦底工业特区建成带有试验性的经济特区。据有关方面透露,缅泰两国其实有意在临近缅泰边境的缅方地区建设3个工业区。它们是缅东南克伦邦的妙瓦底工业特区、帕安工业特区以及缅南孟邦的毛淡棉工业特区。

  有消息说,妙瓦底工业特区有可能率先启动,成为缅甸第一个工业特区。事实上,妙瓦底特区的土地招租已经开始。缅甸报纸援引第一工业部的说法,外资土地租用期可以长达75年,外商和居住在国外的缅甸公民可以租用特区土地,税收政策据说也相当优惠。

  缅甸私营企业挺发达

  搞特区也好,搞开放也罢,就是寻求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缅甸军政府1988年9月18日执政上台后,立即废除了吴奈温执政时期实行的封闭式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开始推行市场经济。然而,缅甸政局长期没有定数,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以缅甸人权等为由对缅实行经济制裁,致使缅甸吸引外资有限,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尽管如此,缅甸的基本建设和国民经济在困难中还是有了长足发展。据官方统计数据,从2001年以后,缅甸经济增长率年平均超过12%。

  缅甸虽然自1962年以来一直由军人掌权,但是国家经济一直是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近些年可以说私营经济达到历史最高峰,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逛一逛缅甸市场,便可发现外国货充斥全国市场,大到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小到文具玩具、常用药品。

  缅甸的执政者已经意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大力强调发展进口替代产品制造业和资源加工出口工业。缅甸专家断言,要使缅甸经济有大发展,工业必须有决定性的大发展,而缅甸工业要有大起色,必须放宽政策大量吸引外资,才能达到远景目标。(国际先驱导报驻仰光记者张云飞报道)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