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国家政局波动经济照样增长 进入入盟反思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00 环球时报 | |||||||||
9月23日,在布达佩斯的议会大楼前,大批匈牙利民众要求总理下台 在很多国家,政治人物是受到尊重的,但在东欧的一些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前段时间,波兰一家报纸对100个从业人数较多的职业进行了受尊重程度调查,政客排名倒数第一,远在清洁工、护士这些收入少、劳动强度大的职业之后。就在最近几个月,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三国执政党都因腐败等问题在选举中失败。凑巧的是,9月19日,匈牙利总理的“说谎录音”导致数千人围攻电视台,时至今日,在首都布达佩斯的议会大楼前,每天仍有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要求总理下台。有西方媒体评论称,这表明东欧国家对经济变革越来越感到疲倦
一些示威者到了晚上就“下班” 匈牙利的暴力冲突和抗议活动无疑是目前东欧地区最热的新闻。在当地,《环球时报》记者的感受是,普通人并不支持暴力活动。在电视台进行的现场直播中,甚至能看到闹事者到处转战,很多警察和西方记者跟在后面追,人数比闹事者还多。 在匈牙利,整个事件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最初,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费伦茨的一段讲话录音被媒体披露,他说:“我们从早到晚都在撒谎……因为在我们执政的4年里,政府拿不出引以为傲的业绩。” 这件事导致9月19日凌晨,很多示威者冲击匈牙利国家电视台,他们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9月20日凌晨,示威民众又试图冲击现执政党社会党党部及国家电台,与防暴警察再次发生激战。此后,示威民众聚集在议会大楼前声讨政府。这些活动基本是白天进行,不少人在夜里11点之后,赶末班车回家。《环球时报》记者在抗议现场采访时发现,闹事者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右翼激进分子,不少人穿战斗服、战斗靴、光头或者发型怪异。 政治人物说谎为何会在匈牙利引起轩然大波呢?据分析,主要原因是今年大选之后,执政的联合政府为了达到欧盟的经济标准以及尽快加入欧元区,开始紧缩财政,减少赤字。政府推出的提高税收、公共交通费、医药费、国立大学开始收费等相关措施与执政者在大选前的承诺完全相反。不少示威者对物价不断上涨以及福利的降低感到极端不满,他们表示要坚持到底,直至总理下台。 东欧也出现了“经济剧变” 像匈牙利这样的东欧国家,虽然不少人对政府不满,但更多的人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因为东欧人确实经历了经济上的剧变。以捷克为例,打开欧洲地图,正中心那个国家就是捷克,它在历史上曾受到日耳曼人几百年的统治,二战前,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家,捷克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都超过了当时的奥地利。长期的优越感在1989年消失了。听早年来捷克的华侨朋友讲,当时屈指可数的商店里商品种类单调,大街上零星驶过的大多是本土产的老式“斯柯达”汽车,沿街房屋斑斑驳驳,任何一座城市都是陈旧的灰色调。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大多数剧变后的东欧国家一样,任何中国产品,即使是在中国滞销的大量库存产品,运过来都会被抢购一空。情况直到1996年才开始转变,政府出台了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首先允许贷款买车,一时间国际知名轿车迅速涌入,捷克朋友说,从那时起真的看到生活环境变了,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新款“斯柯达”,还有“福特”、“雪铁龙”、“欧宝”甚至“奔驰”、“宝马”,三四十岁有固定收入的人们几乎都在考虑“我要买新车”。接下来层出不穷的变化日盛一日,目前,在人口只有100万的布拉格,大型超市就不下20家,一家人开车到超市购物、娱乐正逐渐成为全新的消费观念。现在捷克人的生活已经与西欧国家没什么差别了,他们喜爱运动,周末和休假对他们很重要,因为自己的国家深处内陆,夏天他们喜欢去海边度假。 由于外国投资持续增加,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业以及旅游业等经济支柱产业的带动下,捷克已连续1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创下了国内生产总值7%的历史最高增长纪录,在中东欧国家中位居前列。目前捷克全国的人均月收入是2万捷克克朗,相当于900美元。据捷克媒体估算,到2038年,捷克人均收入将赶上邻国奥地利。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贫富差距拉大和退休者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这使许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社会主义时期收入平等和高福利的日子。在布拉格火车站工作几十年的老工人诺瓦克愤愤地说,1989年剧变前,根本没有无家可归者,而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沿路乞讨和拾垃圾的老人,让他感到心痛。记者认识一名退休的幼儿园老师,退休金只有9000克朗,付完7000多克朗的房租后,生活费已所剩无几,不得不当保姆贴补家用。可是年轻人显然更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29岁的大学老师芭德拉指着路边建筑物上花花绿绿的大广告牌对记者说,以前这些都没有,真难想象生活多么贫乏。 当然,东欧国家的经济也存在问题。如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规划下,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直接得益于西欧国家的投资。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东欧国家的经济也随之增长,一旦遇到经济寒流,受影响最大的也是东欧国家。此外,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和经济模式使得大量东欧人员外流。用美国《新闻周刊》的话说:东欧正失去它的年轻人——不是输给了岁月,而是输给了西欧。据统计,有12万立陶宛人在爱尔兰居住;波兰1/10的医生流失,约50万人居住在英国。这种人口流动会把很多东欧国家“掏空”,使其失去国家凝聚力。据权威机构推测,2050年之前,拉脱维亚的人口会变成现在的一半,因为现在成千上万的拉脱维亚儿童由他们的祖父母看护,而他们的父母则在爱尔兰采蘑菇。最可怕的是,连拉脱维亚的奥运明星运动员叶卡布斯也公开在电视上宣布要去爱尔兰洗车。在波兰,失业率达到了16%,但技术工人仍很短缺。今年年初,当波兰人听说朝鲜的焊接工人正在波兰的造船厂工作时,他们震惊不已。 政局动荡,但经济照样增长 政局不稳是不少东欧国家的“症状”,但其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恐怕也算是“东欧特色”了。以波兰为例,伴随着一次次政府危机,不到1年波兰财政部长换了4个,但波兰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5%,是近几年来最高的。政府一面讲国家是病态的,要清除各种“毒瘤”,一面向国外资本保证到波兰投资是安全和有利可图的。波兰现在是政治一套,经济一套,相互间的影响不大,政治危机并没有影响波兰的资本市场,伴随着不稳定政治前景的是股指上扬、货币升值。波兰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有后发优势,起点低,增长点多,再加上有欧盟各项发展基金的支持,使波兰经济发展的动力十分强劲。因此,今天波兰的股票、外汇和期货市场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美联储财政政策变化的反应,比对本国政治动荡的反应更敏感。 政治、经济上的“双轨现象”使得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政治动荡不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上周四,波兰总理宣布,解除联合政府中自卫党主席莱佩尔的副总理职务。其实,1989年至今的17年内,波兰先后有12任总理组阁,每任总理的平均任期不足一年半。由于政府更迭频繁,再加上政客出尔反尔,民意测验失灵,波兰民众自己也笑称就连算命先生也无法预知波兰政坛变化。近日,波兰议会第二大党公民论坛党决定正式提出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的动议,并决定在10月7日组织反政府游行。类似事件还有很多,波兰民众对政治的厌倦体现在去年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中,投票率分别只有50%和40%。 东欧国家怎么了 当前发生政治动荡的东欧国家都属于新加入欧盟的国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学者李俊认为,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匈牙利、捷克和波兰等国一直在“消化和吸收”各类入盟指标,在政治体制上已基本完成了民主转型,在经济层面,由于“剧变”时经济基础薄弱,在西欧国家的经济带动下,东欧各国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但与此同时,入盟的东欧国家与欧盟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在政治上,东欧国家不愿意当“二等公民”,希望得到更多发言权。在经济上,东欧国家的许多民族工业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利益受损,经济民粹主义思潮在社会中兴起。在认同感方面,西欧日趋严重的移民问题,也造成东欧国家民族主义的反弹。如英国破获恐怖袭击后出现的关于东欧移民过多的大讨论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东欧国家的民众。 在外交上,东欧各国与原欧盟国家的矛盾受到美俄关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郑羽教授指出,东欧与俄罗斯同属于斯拉夫人种,文化上存在更多的相通之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衰败,这让东欧国家转向了西方。这几年,俄罗斯的崛起对一些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东欧国家的政策精英开始主张“东西平衡”,质疑美国的反恐政策。 从以上各方面来看,东欧当前的各类“症状”可以说是“欧盟扩大疲劳症”的表现。而对于东欧的入盟国家而言,则进入了“入盟反思期”。先前,这些国家的国民对加入欧盟的期待很高,希望入盟后生活水平能有很大提高。但是,几年来,各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民众的期望值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任何执政者的丑闻都有可能演变为点燃民众不满情绪的导火索。这是否能真正演变为更深层次的政治风波,还取决于各国民众对于十几年来转型的承受能力。▲本报驻匈牙利、捷克特约记者 滕维杰 塞 美 本报驻波兰特派记者 金 钊 本报记者 王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