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能否保小国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0:05 环球时报 | |||||||||||
核武器不能带来安全
现在世界上极个别综合实力并不强的小国在谋求拥有核武器,而实际上,“核武器对于小国来说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副主任樊吉社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小国拥有了核武器是否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力是一个问题。因为核武器构成威慑需要许多其他方面的支撑,比如投送能力、预警能力、生存能力等等。从核试爆到形成实际威慑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没有用就被别人摧毁了,这是一般小国无法承担的”。其次,小国能不能对核武器实行有效控制也是一个问题。这方面技术要求相当高。比如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不能保证不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小国就很难掌控局势。 “第三,经济的代价能否承受也是一个问题。”樊吉社指出,追求核武器的小国经济条件都不好。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在冷战结束后有所加强,小国从国外获得相关的核技术、核材料以及核设备越来越难,发展核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拿引起众多争议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为例,这个核电站建设总共投入了100多亿美元,相当于伊朗2000年全年的石油收入。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以及可能面临的严厉经济制裁将增加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内政局动荡。另外,现在国际道德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核武器是不可用的。打破核禁忌给自身带来的收益可能远远少于损失。 伊朗前国防部长阿里曾表示:“拥有核武器将使其他国家把我们当成威胁,从而损害我们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得我们的处境危险。”有专家认为,如果拥有50到100件核武器,将会起到有效的威慑。但是,在从0到50件的期间,小国所冒的风险太大。因为在这期间,谋求核武器的小国很可能遭到别国的军事打击。如此一来,核武器非但不能带来安全和大国地位,反而可能会引火烧身。 小国为什么要谋求核武器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拥有核武器会给小国带来安全,比如,伊拉克要是有了核武器,美国或许就不敢打它了。美国对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朝鲜和伊朗。如果有了核武器,就是放在货车上冲向对方也是一种巨大威慑。巴基斯坦国内就盛传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卡吉尔地区爆发冲突,印度准备对巴基斯坦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巴基斯坦秘密将核弹头装上导弹,并故意让美国卫星拍到,将信息传递给印方,结果制止了这次进攻。樊吉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要看小国针对的敌人是谁,面对实力相差太大的对手,小国使用核武器无异于自杀。” 国际战略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谋求核武器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樊吉社博士告诉记者,小国谋求核武器有三大动因:首先,几乎所有想发展核武器的小国所 处的地区环境都比较恶劣,比如巴基斯坦、以色列等;第二个动因是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比如朝鲜对美国威胁的感受;第三个动因是要在地区扮演强国的欲望,比如伊朗、印度等。这些动因交织在一起,围绕在核武器周围形成迷人的光环。印度一位前国防部高官直截了当地说:“核武器是使一个国家得以在宴会头桌吃饭的好东西。” “核武器有没有用,还有赖于国家领导人对威胁的主观判断。”樊吉社表示,一些外界看来很愚蠢的行为,放在某个特定的内部环境里反而是可以理解的。 放弃发展核武器反而会改善安全环境 目前,全世界拥有核武器或者被认为有核武器发展计划的国家和地区有10个,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是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合法的有核国家,享受国际法给予的一些特权。剩下的3个事实上的核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它们的核地位没有被国际社会承认。除了这8国之外,还有伊朗和朝鲜被认为正在积极谋求核武器。 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拥有核武器或者被认为有核武器发展计划的国家和地区一共有21个,到了80年代,则减少到了16个。进入21世纪,又有6个国家相继放弃了核武器发展计划。这些国家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环境得到了改善,而放弃核武器反过来进一步改善了它们的安全环境。巴西和阿根廷在冷战结束之后相继放弃了核武器发展计划,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它们如今的安全环境要比印巴之间好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获得核武器之后,其安全环境更让人担忧。 南非核问题是世界核发展史上极具特色的个案。1993年3月24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向世界宣布,南非在1991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前,已经拆除了6个核装置,南非的核材料和核设施都处在了国际安全保障之下。这样,南非成为核不扩散历史上唯一自愿放弃核武器能力,随后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南非的核计划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70、8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当时南非实行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政策,导致它在国际上非常孤立;苏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南部非洲的扩张政策,也使南非深感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南非选择了发展核武器来加强威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南非的安全环境也出现缓和。放弃核武器,摒弃种族隔离政策成为刚刚上台的德克勒克政府重返国际社会的两个最重要举措。 核试爆恶化朝鲜生存的国际环境 美国著名学者肯尼思·沃尔兹有关核扩散的理论是二战后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之一。他假定国家行为体都是理性的,核扩散越多,促使政策制定者更加小心,这将形成一种均势平衡,从而有利于国际安全。但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均势平衡已无法再建立起来。而且核武器越扩散,战争爆发和使用核武器的风险就越大。这种威慑性的恐怖平衡一旦失去控制,最终结果将是爆发世界大战乃至核大战。更何况人们也很难界定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理性政府,所谓“理性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人们的一种期望。 核扩散的另一个危险是恐怖主义与核武器相结合。现在许多恐怖组织和犯罪分子都在千方百计设法获得核技术和核爆装置,这不仅对现有的核不扩散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对该体系中脆弱的一面提出了挑战。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国家试图发展核武器,首先受到核不扩散体系和国际法的制约。核不扩散条约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展核武器等于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恶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樊吉社指出,从1993年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到现在,朝鲜的主要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恢复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另一个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在当前国际社会把注意力都放在伊朗之时,朝鲜可能希望通过极端行为来引起注意。然而这次核试爆让原来的两个目标变得非常渺茫。核武器不仅不能给朝鲜带来安全,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专家分析,朝鲜核试爆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对朝鲜的制裁当中,对朝鲜援助也可能部分终止。另外,美国还可能对朝鲜进行封锁,检查所有通往朝鲜的船只,控制流向朝鲜的物资。朝鲜的孤立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孟祥青表示:“可以想象,一个小国如果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它的生存与发展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与此同时,朝鲜核试爆也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带进一个紧要关头。“如果防扩散这个主流话语遭到侵蚀,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核扩散。”樊吉社说。 专家指出,朝鲜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美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过度强调施压和制裁,在极力压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却提升核武器在自身国家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如此一来,美国将难以说服其他国家在发展核武能力方面保持克制,有核国家的核军控、核裁军将遥遥无期。▲ 本报特约记者 田 铮 本报记者 何申权 江雪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