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桥本的转变看中日关系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0:11 新华网

  

从桥本的转变看中日关系前景

  7月1日,68岁的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东京病逝。这是2002年9月22日,桥本龙太郎在北京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时讲话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网专稿:7月1日,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不幸病逝,中国媒体纷纷给予追悼,
认为这位代表性人物的离去"令人格外痛惜"。推究原因,则是桥本退出政坛后致力于日中友好,曾多次率团来华进行友好访问,尤其是今年3月的访问更是引起举世关注。在两国关系依然云遮雾绕、波诡云谲的今天,他的逝世无疑是中日友好事业的一大损失。

  然而,抛开为逝者讳的一面,必须看到对桥本的评价远未"盖棺定论",尽管晚年被右翼骂作"媚中派"、"卖国贼",但至少在10年前,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政治家,其所作所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难以认同。如1995年8月15日,在村山富市首相发表"反省"讲话的当天,担任通产省大臣的桥本率领10名内阁成员和100多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1996年4月17日,担任首相的桥本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重订美日安保条约,将中国视作首要战略对手,把台海纳入"周边事态";1996年7月29日,时任首相的桥本以生日为借口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成为1985年中曾根后第一个参拜的日本首相。如果说历史问题影响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度,那么桥本无疑曾经是这个情结的重要煽火者;如果说现实问题决定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那么桥本同样也曾经是这道坡坎的努力堆砌者。将前后的形象叠加起来,才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桥本,尽管这种真实让人倍感一言难尽。

  类似的评论在日本的二战受害国中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更为激烈和负面。如新加坡学者卓南生就坚持认为,虽然桥本1997年访华时以首相身份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并写下"以和为贵"的留言,却"难以消除他为日本南侵辩护,及其致力于将'村山谈话'抽筋去骨之丑恶形象"。

  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最值得思考的并不是对桥本本人的评价问题,而应该追问到底有什么因素促动了他的态度转变。要知道,通常称道的所谓"剑道人生",既造就了早年的鹰派强硬,也成全了晚年的孤独坚持,不过是为桥本孤傲坚强的性格奠定了本色,而真正的思想动能大概还得归因于复杂的外界影响。就桥本的一生来看,可以纳入观察视野的,既可能是亲临历史故地的心灵震撼,也可能是仕途失意后的严肃反省,还可能是他和政界、财团部分对华友好人士的良性互动。只有彻底解开这个谜团后,我们才不至于惊呼"后继乏人",同时也能为中日关系的"再正常化"寻找一些可靠的基础。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记取仇恨的民族。我们不会忘记桥本一度曾有过怎样的污点,但我们更记得他晚年推动中日友好的热情。找出个中的转变规律,避免早年故事再度发生,将是我们对桥本的最好记念。(沁荣)

  本网声明:本文为新华网专稿,任何媒体或网站(含网络供稿用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注中日关系<<<<<

  桥本龙太郎与中日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日下午,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病逝,享年68岁。目前,日本平均年龄超过78岁,所以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没想到他这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桥本龙太郎生前一度曾任“日本遗族会”会长,经常参拜靖国神社。他执政后于1996年7月29日59岁生日那天又参拜了靖国神社,引起国内外谴责。后经中方严正交涉,他在任内不再前往参拜。他于今年3月末访华时曾主动向中方谈及此事,表示他的堂兄和小学老师当年出征前曾跟他说过“靖国神社见”,可以后再也没回来。所以他是出于个人感情前往参拜的,不是参拜甲级战犯,但不管怎么说也没能得到中方的理解,于是就决定任内放弃参拜。[点击详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