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土耳其“张艺谋”捧诺贝尔文学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19:30 深圳晚报

      ■本报记者昨夜连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披露帕穆克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中译本出版始末

      ■据称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因帕穆克推迟颁奖■近期将推出《白色城堡》和《雪》中译本

      

      10月12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备受世界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诞生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尔汉·帕穆克(OrhanPamuk)。而此时在地球的另一侧,走在下班途中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几名编辑,纷纷赶回办公室,共同为这个消息欢呼雀跃。正是他们,于今年8月1日,把这个对于中国读者还有些陌生的作家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首次引到了中国内地。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名字叫红》来到中国内地时,还并未与诺贝尔文学奖有任何关系,并不像一些外国作家是在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后,各出版社才争相出版其作品。

      下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当初是如何发现这本书的,为何会选择出版,又是怎样评价这本书的?昨天晚上,记者迅速连线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助理施宏俊以及《我的名字叫红》中文译本编辑姚映然,了解该书在中国内地的出版始末。

      

      遭遇帕穆克作品是一个偶然

      

      姚映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已经回到了办公室。她说,下班后,突然有个媒体朋友打电话给她,说帕穆克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随后她的手机就几乎被一些媒体的朋友打爆了。“作为《我的名字叫红》的中文译本编者,我感到非常高兴。”

      姚映然说自己遇到这本书纯属偶然,以前她对奥尔汉·帕穆克几乎没有了解。她上网搜索国外出版信息,第一次见到《我的名字叫红》时,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它的英文书名是〈Mynameisred〉,我赶紧让同事找来它的英文本,结果是一口气读完的,非常好看。”

      姚映然最开始把它当成一本推理小说来读,可到最后,她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学作品,随后她又找来帕穆克的《雪》、《白色城堡》等作品来看。读到最后她觉得,作家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是有“企图”的,他在探索一些东西,比如土耳其的文明。土耳其也在东方,也处于西方文明冲击的处境,因此一个东方人来读他的书,是很有共鸣的。

      “尽管我对这个作家很陌生,但出于对作品本身的信心,我把书带到选题会上,结果得到公认的好评。”后来,姚映然又找到一个佐证:《我的名字叫红》曾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100本好书。

      

      帕穆克在土耳其有点像中国的张艺谋

      

      2005年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开始与代理公司联系版权事宜。尽管有英译本,但出版社仍决定从土耳其原文翻译,并费尽心思找研究土耳其文学的沈志兴来翻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助理施宏俊认为,尽管这增加了很多出版成本,这样做却对得起原作者和中国内地的读者。正因为如此,直至2006年8月1日,《我的名字叫红》才正式与中国内地的读者见面。

      《我的名字叫红》中文简体版的确有些姗姗来迟,它虽然是帕穆克的第六本书,却是来到中国内地的第一本书。国内了解帕穆克的人并不是很多,对他仅有的了解也是据说2005年的诺奖文学奖推迟颁发了一周是因为他。

      其实从2004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已经关注帕穆克了。施宏俊说,这与该社的定位很有关系。因为并不是出版外国文学的专业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一直在关注新的出版潮流。在欧美主流文学中,这些年对非主流文化的关注度非常高,尽管一直用土耳其语写作,但并不妨碍他走入欧美。出版社正是关注到这个潮流,才关注起帕穆克。除了《我的名字叫红》外,该社还引进了帕穆克的《白色城堡》和《雪》,并都将于近期推出。

      施宏俊打了个比喻,他说尽管有些不恰当,但有利于读者了解作者。“帕穆克在土耳其的地位有点像中国的张艺谋。张艺谋在创作电影时,内心的潜在观众是西方的;帕穆克在创作时,他的潜在读者仿佛也是西方人。”

      施宏俊本身十分喜欢《我的名字叫红》,他认为这是一本纯文学的书籍,出版社并没有采用一些畅销书等签售的形式运作,而是召开了欧美文学专家和书评人的座谈会。虽然帕穆克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施宏俊并没有期望该书的销量能呈现井喷现象,他认为,这应该是一本长远的读物,不会像畅销书一样昙花一现,因为它好看而且耐读。

      

      相关链接

      

      奥尔汉·帕穆克

      

      学习建筑出身的帕穆克是当今土耳其最重要也是最畅销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等大师相提并论。帕穆克于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以来,帕穆克获得过欧洲发现奖、美国独立小说奖、法国文艺奖、德国书业和平奖等。

      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的地位;2003年获都柏林文学奖,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成为包揽欧洲三大文学奖项的当代文学大师。

      《纽约时报》评价:帕穆克的小说内容博学多闻,形式前卫实验,但又流畅好读。《芝加哥论坛报》称奥尔汉·帕穆克是一位清醒的城市编年史家。《纽约客》则认为帕穆克让人联想起普鲁斯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奖金。

      

      《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主人公,每一章皆以“我”开头,“我的名字叫黑”、“我将被称为凶手”……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故事”,让小说进入“历史魔幻”之境。

      小说的背景是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1591年,一位苏丹的细密画师被人谋杀,尸体被野蛮地抛入一口深井。画师生前接收了一项苏丹的秘密委托,与其他3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用欧洲的画法精心绘制一本旷世之作。他的死亡显然与这项秘密任务有关。

      紧接着,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所有牵涉其中的画师都人人自危,除了自己,他们不相信任何人。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3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究竟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青年黑能让自己的爱人重回怀抱么?作者让所有的角色都现身说法了: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他们仿若有生命般,靠着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仔细地告诉我们每一条蛛丝马迹。

      

      获奖原因

      

      “寻找故乡忧郁灵魂时,发现文化的新象征”

      

      帕穆克并非结果公布前最被看好的人选,他算得上是一匹“黑马”。此前,许多人看好叙利亚作家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倒是在一家博彩网站上,帕穆克赔率最高。

      瑞典文学院说,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穆克,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帕穆克的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

      评委会提到,帕穆克在其作品《白色城堡》中,将西方小说叙事方式与东方文化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融为一体,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的地位。评委会还指出,帕穆克的作品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简洁而有诗意,富有情趣,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作品为广大普通读者接受的作家。

      帕穆克作品多反映土耳其过去和未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冲突,以及土耳其曲折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土耳其文学的象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