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巴拿马运河扩建方案高票通过 美中日是大用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0:00 环球时报
巴拿马运河扩建方案高票通过美中日是大用户

繁忙的巴拿马运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走过了92年历史的巴拿马运河即将迎来“变脸”大工程。巴拿马当地时间10月22日举行了全民公投,最新统计表明,超过78%的投票者支持这项投资总额高达52.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工程。巴拿马选举法院主席已宣布,扩建计划“顺利通过”。运河扩建将在明后年动工,预计在20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百周年纪念时竣工。扩建运河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运河为什么要“变脸”

  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最宽处约300米,最深达到26.5米,是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被誉为“世界桥梁”,承载着世界5%的贸易货运。相关数据显示,巴拿马运河每年过往船只多达1.4万艘,约为每天通航40艘,但由于过往船只多为“重量级”,每艘船通过需要一天的时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新兴超级巨轮奔向相对狭小的船闸,使得巴拿马运河难以承受,这让巴拿马运河与很多大生意失之交臂。

  专业航运咨询机构出具的研究报告显示,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将在未来3年或5年达到极限。与此同时,同处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10月初也宣布在该国开凿新运河的计划。此外,南美的委内瑞拉也不想过多依赖这条黄金水路,打算从委西部经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建设一条跨洋

能源管道,将国内的石油和
天然气
直接运到太平洋西岸。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巴拿马政府于今年4月正式提出运河扩建计划。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装载约4000个集装箱的货轮刚好能通过运河。根据扩建计划,巴拿马将在运河的两端各修建一个三级提升的船闸和配套设施。新建船闸的宽度为55米,长度为427米,扩建后装载约1.2万个集装箱的货轮将能顺利通过。2005年,巴拿马运河“过路费”总收入为12亿美元。扩建后,预计2025年运河收入将高达60亿美元。

  支持扩建的“绿色”占上风

  根据巴拿马国家计票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共有77.2万巴拿马选民(占选民总数43%)参加了22日的投票。有意思的是,投票者穿的服饰显示了各自意见,支持者大多穿绿色衣服,上面写着“是”,反对者则身穿红色上衣,写着“不”。在首都巴拿马城的各条主干道上,绿色显然压过了红色。船只销售人员阿斯匹拉说:“投反对票就像是为运河关闭了发展的大门。改善运河条件意味着政府收入将提高,贫困人口也将减少。”目前,40%左右的巴拿马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失业率为9.5%。而运河扩建将创造最多4万个与建筑相关的工作机会。因此,巴拿马总统托里霍斯对扩建运河的态度十分积极。

  巴拿马前总统豪尔赫·伊柳埃卡从头到脚一身红,他说,投票站的服务人员穿着写有“是”字的衣服,这是一种“买票”行为。还有反对者表示,巴拿马目前债台高筑,如果扩建成本不断上升,将使国家财政面临崩溃风险。巴拿马运河也被拉美人视为骄傲,不过,一些专家对运河扩建的资金来源、能否按时完工、会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等问题提出质疑。

  美中日是运河大用户

  巴拿马运河扩建的消息,引起了日本的高度重视。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23日分析说,日本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运河“第三使用国”,缺少资源的日本离不开进口,因此对国际运输的变化很敏感。报道指出,由于扩建的资金来源将依赖于通过运河时的“过路费”,所以届时通过运河的费用将上涨。这将直接影响到美国、中国和日本。所以,这几个国家的“理解”将是运河扩建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巴拿马尚未与中国建交,但中国目前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则是运河的最大客户之一。中远集团总裁曾表示,“中远集团完全支持巴拿马政府提出的运河扩建计划”。有关专家指出,巴拿马应该早日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将大大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今年8月中旬,台“外长”黄志芳曾跑到巴拿马,表示台愿意插手运河建设。看来,随着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的临近,扩建运河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事件了。

  世界重要航道还有哪些

  除巴拿马运河外,国际上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水运航道值得介绍。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过往货船占56%,油轮占27%。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著名国际通航运河,具有昼夜通行、允许空载巨型船舶通过等特点。多年来,苏伊士运河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亚欧之间除石油外的一般货物海运,80%经过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东南端,是波斯湾出入印度洋的唯一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有“西方工业血管”之称。

  此外,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水运航道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路卓 本报驻委内瑞拉、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张卫中 林梦叶 本报记者 孙天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