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新洲际导弹两射两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2:59 现代快报

  200秒后偏离轨道

  10月25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战略核潜艇出海,准备在白海水域执行最新式“布拉瓦-M”潜基战略导弹的试射任务。

  莫斯科时间下午17时05分(北京时间21时05分),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布拉
瓦-M”导弹破水而出。为了配合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试射,俄宇航控制中心对导弹飞行情况进行了监控。

  “布拉瓦”的点火起飞过程非常完美,然而没过多久,监测人员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对头。按照预定计划,导弹从白海水下发射之后,应该命中俄东部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上的目标,但升空200秒之后却偏离了预定方向,导弹控制系统随后起动自毁程序,导弹残骸坠入海中。

  根据俄海军总参谋部代表提供的消息,有关方面已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将对导弹发射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

  导弹试射连遭失败

  导弹发射失败两小时之后,俄罗斯军方宣布了这一消息。但是,无论是国防部,还是俄联邦宇航局,都未对此事发表评论。而海军总参谋部的一位官员表示:“‘布拉瓦’导弹此次发射应被视为是成功的,因为在其点火起飞过程中,执行试射任务的潜艇和海军官兵都没有受到伤害。”

  军方立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已是“布拉瓦”导弹今年遭遇的第二次试射失败。9月7日,同样是“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核潜艇,同样是在白海水域,一枚“布拉瓦”导弹在发射几分钟之后坠海。事后调查表明,发射失败缘于导弹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在不到一个半月的短短时间里,最新式潜基导弹连续失败,不仅让全体俄罗斯人失望,也让俄军大丢面子。

  战略潜艇无弹可装

  来自俄军工委员会的消息说,“布拉瓦”导弹试射可谓事故不断。除了这两次失败坠毁之外,2005年9月第一次试射时也因弹头部分爆炸而未能飞抵预定目标。为此,有关方面很可能重审“布拉瓦”导弹试验方案,进而导致其在2007年装备俄海军的计划流产。

  应该指出的是,俄总统普京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曾多次强调,俄拥有可以穿透任务防御系统的“超级战略武器”,伊万诺夫甚至保证:未来25年内俄将绝对安全。专家普遍认为,所谓的“超级武器”之一就是“布拉瓦”弹道导弹。

  按照俄罗斯军方的意图,“布拉瓦”将用于装备941型“鲨鱼”级核潜艇和正在建造中的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目前,“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三艘“北风之神”核潜艇正在北方机械制造厂建造之中,其中“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很可能在2007年开始服役;到2015年,俄军将装备五艘该级潜艇。

  但是,如果“布拉瓦”导弹的问题届时仍无法解决,能够携带12枚导弹的“北风之神”就将面临无导弹可以装备的尴尬境地,俄罗斯靠“白杨”加“布拉瓦”平衡美国的战略构想也将受到影响。

  对美战略平衡堪忧

  不过,俄罗斯当局并不那么悲观。政府一位消息人士强调,没必要把这次失败看成灾难。按照他的话说,美国试验海基导弹时也曾遭遇失败。但是专家指出,美国人在试验“三叉戟-1”型导弹时,23次只有3次不成功;而在试验“三叉戟-2”型导弹时,49次发射只失败了1次。“布拉瓦”试射只进行了4次,却有3次出了问题。事实上,俄国内围绕“布拉瓦”导弹早已存在争议,部分专家人士对其性能也大为怀疑。

  “布拉瓦”导弹可携带10个分导核弹头,射程可达8000公里,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索洛莫诺夫曾经夸口,称“布拉瓦”将与“白杨-M”构成俄战略核力量的主体,强调“白杨”和“布拉瓦”拥有激活阶段时间短的独特技术特性和坚固到可以抵挡核爆炸和激光武器的极强生命力,因此能够百分之百地穿透敌人的反导系统。

  不过反对者却认为,即使同美国的老式导弹“三叉戟-1”相比,“布拉瓦”都明显处于下风。有专家曾表示,也许北约代号“轻舟”的SS-N-23导弹可以成为俄核力量的“撒手锏”,但是这种潜基导弹的可靠性同样令人怀疑。2004年2月,俄举行大规模战略首长司令部演习,俄核潜艇两次发射“轻舟”两次出现事故,一次没有射出,一次发射后自毁。邱晴川

  俄罗斯海军25日说,俄军方当天试射的一枚“布拉瓦-M”(“权杖-M”)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偏离轨道坠入海中,试射宣告失败。这是该新型导弹一个半月里的第二次发射失败,也让俄最新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面临没有武器装备的尴尬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