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拉克狙击手成美军杀手 狙击技术学自美军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0:00 环球时报
伊拉克狙击手成美军杀手狙击技术学自美军教材

图为一名蒙面伊拉克狙击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伊拉克狙击手成美军杀手狙击技术学自美军教材

图为《终极狙击手》封面。


  几名美军士兵像往常一样在伊拉克街头巡逻,全然不知在100米外,一名伊拉克狙击手正通过瞄准镜,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一名美军士兵应声倒地,而那名狙击手高喊着“真主伟大”,坐上车迅速消失在人海中……这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公布的一段反美武装分子狙击美军士兵的录像中的画面。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拉克狙击手如今已成为除路边炸弹袭击外的又一大“驻伊美军杀手”,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狙击技术竟然学自美军的一本辅助教材。

  狙击手令美军警惕

  萨达姆当政时曾培养过数百名狙击手。当时他们装备的主要是从苏联购买的SVD狙击步枪。这种枪是AK-47的“狙击版”,威力很大,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几乎没怎么遭遇狙击火力,因此许多人认为伊拉克的狙击手部队已经被摧毁了。伊战爆发后,反美武装成为袭击美军的主要力量,但其狙击手对美军的威胁十分有限。2005年11月之前阵亡的2000多名美军官兵中,只有26人死于狙击手枪下。今年1月份,驻巴格达美军也不过遭遇了11起狙击手袭击。因此美军狙击手对伊拉克同行颇为不屑,常讥笑他们“太业余”。

  从今年6月开始,事情突然有了变化,到9月时,仅驻巴格达美军遭狙击手袭击的事件就猛增到23起,10月份更增加到36起,并导致8名美军丧命。为避免让敌人掌握情况,五角大楼通常不向媒体透露士兵死亡的具体原因,只用“轻武器交火”或“战斗行动”等含糊字眼来发布消息,但会把真相告诉死者家属。据美国媒体报道及美军家属博客上的信息,今年已有近20名美军被伊拉克狙击手击毙,“虽然对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还是路边炸弹袭击,但那些躲在暗处的狙击手同样令人警惕”。

  美军教材是老师

  就在驻伊美军为越来越活跃的反美狙击手大为头痛的时候,29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捅出了一个更让美军吃惊的消息——伊拉克狙击手队伍的壮大得益于美军对他们的“间接培训”。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伊拉克反美武装已经组建了一支狙击手部队,其训练教材借鉴了美军著名狙击手约翰·普拉斯特所著的《终极狙击手》一书。普拉斯特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少校,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多次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执行绝密狙击任务。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作为狙击手的训练方法和成功战例,此书被业内人士奉为“军、警、民狙击手的权威教材”。

  据了解,《终极狙击手》在网上可以买到,而且还附送教学光盘。不久前,半岛电视台及CNN等媒体得到了反美武装“伊拉克伊斯兰军”制作的录像,上面有许多狙击手训练和实战的镜头。其中一段显示一群武装分子手持装有瞄准镜的美制M16步枪,在田野里进行狙击训练。此时,一个看似指挥官的人对着摄像机镜头说,他们的训练教材正是借鉴了《终极狙击手》这本书。此外,互联网和好莱坞大片也成为狙击手“自学成才的摇篮”。反美武装将训练手册在网上发布,鼓励“有志之士”通过自学、电脑游戏甚至钻研有关狙击手的影片来提高自己的射击技能。

  用狙击手打心理战

  美军在互联网上发现的狙击手训练教材还显示,反美武装已把狙击作为向美军发动心理战的重要手段。教材中提出的种种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如狙击目标应重点选择工程师、医护人员和牧师,因为这些人的死伤会严重打击美军士气;坦克驾驶员和通信人员需重点打击,以制约美军机动性、切断部队间的联系;狙击时要避开美军大部队,“除非有把握杀死他们并逃跑”。教材中还显示伊政府军不是主要袭击目标。

  最近,一部名为《朱巴归来》的纪录片被反美武装制成光盘发给伊拉克平民,片中主角是被美军称为“朱巴”的伊拉克狙击手。自2005年以来,这个神秘枪手一直出没在伊西部地区。他每次袭击只发一枪,专打美军防弹衣的“破绽”——脊柱下部、肋骨部位或胸部以上,而且从不失手,传说他已打死打伤上百名美军。尽管有西方媒体称此人已被美军击毙,但影片否认了这一点,还把他当做民族英雄颂扬。本报特约记者 吴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