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奥尔特加何以重登尼加拉瓜总统宝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5:09 新华网 | |||||||||
新华网马那瓜11月8日电(记者 杨文正)11月7日,尼加拉瓜最高选举委员会宣布,左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桑解阵)总书记丹尼尔·奥尔特加在5日的大选中胜出,当选尼加拉瓜总统。上世纪80年代奥尔特加曾担任过总统,但在1990年的大选中落败。现在,这位61岁的政治家将再度跨进阔别了16年的位于马那瓜的总统府。 奥尔特加何以能在下野多年后再度登上总统宝座?分析人士指出,尼加拉瓜多数选
桑解阵曾为美国所不容 桑解阵成立于1961年。当时,受到古巴革命胜利鼓舞的一些尼加拉瓜年轻人拿起武器,走上推翻亲美的索摩查独裁统治的战场。奥尔特加1963年离开大学加入桑解阵,开始了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斗争生涯。 1979年7月19日,桑解阵带领尼加拉瓜人民终于推翻了索摩查家族长达40余年的统治,建立了民族复兴政府。奥尔特加先是担任民族复兴政府执政委员会协调员,而后又在1984年的大选中荣登总统宝座。此时的奥尔特加以为新生政权诞生后,就可以改变尼加拉瓜的面貌,老百姓也可以从此不再有衣食之虞。 然而,奥尔特加上任后不久,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利益以及与当时的苏联进行争夺的考量,不能容忍在“美国后院”再出现一个反美政权,因此一直视当时的尼加拉瓜政府为不共戴天之敌,公然扶植反政府武装力量,企图一举推翻桑解阵政权。 战争环境使民族复兴政府难于有效治理国家,奥尔特加的政治抱负也无法实现。美国虽然最终没有能在战场上实现其政治目标,但在1990年通过幕后影响大选的方式还是扼杀了奥尔特加通过竞选连任总统的愿望,迫使桑解阵从此由执政党变为国内最大反对党。 此外,天主教教会势力对尼加拉瓜国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上世纪80年代桑解阵执政时期,桑解阵与教会曾严重对立。进入90年代后,双方的紧张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未缓解。1996年和2001年举行大选时,尼加拉瓜大主教都曾在选举前夕发表批评奥尔特加的讲话,对选民投票起到重要影响。 多数选民要求改变现状 在1990年、1996年和2001年的三届大选中,尼加拉瓜的多数选民没有选择桑解阵推举的奥尔特加。现在,人们发现,与1990年相比,国家经济虽有发展,但多数人并没有从中获益,今天的尼加拉瓜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二贫穷的国家。统计数字显示,1990年尼加拉瓜的贫困人口为220万,目前已超过400万,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其中230万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 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尼加拉瓜50%的家庭缺少足够的食品,全国约有150万人营养不良。根据官方数字,由于失业严重,自1990年以来,已有80万尼加拉瓜人远走他乡,到海外谋生,他们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16%。 奥尔特加以其政治家的敏锐,顺应民众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潮流,在竞选中鲜明地提出,尼加拉瓜的穷人已经耐心地等待了16年之久,但他们等到的只是“虫蚀过和有毒的果实”。尼加拉瓜贫困的人们要用自己的选票,表达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奥尔特加在竞选中争取穷人选票的策略取得了收效。 2001年大选失败后,桑解阵意识到必须与教会改善关系,为在2006年大选中获胜创造条件。最近几年,奥尔特加接连采取行动与教会主动修好,不仅多次拜访尼加拉瓜大主教,还不计前嫌,公开承认桑解阵80年代曾奉行错误的宗教政策。桑解阵与教会主动和好的做法赢得尼加拉瓜人的好感,从而在本次大选中赢得了更多的选票。 尼加拉瓜最高选举委员会7日晚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在已统计的91%的选票中,奥尔特加得到38%的有效选票,尼加拉瓜自由党联盟候选人蒙特亚莱格雷获得29%的选票,位居第三的制宪自由党候选人里索的得票率为26%。蒙特亚莱格雷也“出身”于制宪自由党,但此人在本次大选前自立门户,分散了右派政党的选票。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奥尔特加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桑解阵崛起顺应拉美潮流 奥尔特加在本届大选中的得票率不足40%。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符合选举法的胜选规定。尼加拉瓜选举法规定,获得全国有效选票最多、且超过选票总数40%的候选人将当选为总统。如果候选人获得的有效选票超过35%,且得票率超过第二名候选人5个百分点以上,也可以当选总统。尼加拉瓜现行的选举法是1999年修订的,旧选举法并没有候选人得到超过35%的选票即可当选的条款。 桑解阵1990年下野后处于反对党地位,理所当然地要寻求降低候选人获胜的得票率,以利于自己重新当政。经过与执政党——制宪自由党的反复谈判,选举法得以修改。7年后,桑解阵果然利用修改过的选举法把奥尔特加送回总统府。 当然,有评论认为,尼加拉瓜本次大选的结果顺应了近些年来拉美地区向左转的趋势,奥尔特加的当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在拉美地区提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正日益失去市场。同时,美国对于拉美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也正在日益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