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战让拉氏走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7:42 大众网-大众日报

  当乌云夹着雷鸣闪电向高大建筑袭来时,首先受到攻击的必然是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免受损失。作为伊战的主要负责人,拉姆斯菲尔德在共和党中期选举失利这场风暴到来时,自然就成了“避雷针”。

  ——媒体谈到拉氏“辞职”原因时如是说。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8日晚突然宣布,出于调整对伊拉克政策的需要,他接受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辞呈,提名前中央情报局长罗伯特·盖茨接管五角大楼。英美媒体评论说,拉氏策划了伊拉克战争,却也是伊拉克战争的牺牲品。

  败选替罪

  布什出面对共和党失利领责并不出人意料,但将国防部长换人绝对是“突然袭击”之举,因为就在中期选举开始前几天,布什还表示希望拉姆斯菲尔德能随他干到总统任期届满。

  舆论认为,选民用选票表达了对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的不满,这是导致共和党在选举中惨败的根源,而拉氏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布什在白宫与拉氏和盖茨一起与记者见面时说,他和拉氏一致认为,由于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局势迟迟不能稳定,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现在“需要新思维”。美联社指出,布什显然希望盖茨能够提出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思路,由此与民主党控制的新国会建立和谐关系。

  祸起伊战

  拉氏现年74岁。他在布什政府中出任国防部长的6年间,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然而,美军2003年春进占巴格达,同时也预示了拉氏厄运。过去3年多,在伊拉克丧生的美军累计超过2800人,美国在伊拉克的驻军有增无减,时下维持在15.2万人左右。美国用于伊拉克战争的军费开支急剧膨胀,超过3000亿美元。由于伊拉克局势至今动荡,暴力事件不断,美国在伊进退两难,拉氏遭到的指责越来越多。

  2004年春,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曝光,举世哗然,拉氏因此两度请求辞呈,都遭布什回绝。一些媒体记者认为,布什之所以力挺拉氏,是因为拉氏能够充当“避雷针”,转移外界对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批评。

  堪比越战

  拉氏任国防部长时间之长仅次于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后者在上世纪60年代因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而辞职。华盛顿战略与财政评估中心负责人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说,拉氏和麦克纳马拉都与战争紧密相连,最终都成为战争和政治的牺牲品。

  拉氏还是唯一两度入主五角大楼的政客。上世纪70年代中期福特总统执政期间,他首次担任国防部长。

  拉氏不仅以鹰派著称,他的傲慢也经常招人非议。2003年1月,拉氏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被问及美国如何缓和与盟国因伊拉克战争而趋于紧张的关系。拉氏说:“你们以为欧洲就是法国和德国,我认为那是老欧洲,如果你们看看北约内的所有欧洲盟国,就会发现欧洲的重心已经东移。”这一“老欧洲”怪论凸显了美国与法德等传统欧洲盟国之间的严重分歧。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伊战让拉氏走开

  美国防部新“掌门”——

  罗伯特·盖茨

  罗伯特·盖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一头银发的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果不提起,很少有人会想起来上世纪50年代出任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府国防部长托马斯·盖茨是罗伯特·盖茨的父亲。

  现年63岁的盖茨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政坛的“老江湖”了。从1966年涉足政界到1993年从政府退休,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宦海中摸爬滚打了近三十载,前后共“服侍”过六位总统。盖茨的大半政治生涯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度过的,他也因此创造了一个“神话”,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从中情局最普通职员升到局长的人。

  (麦麦)

  

伊战让拉氏走开

  “杀气腾腾”的过气防长——

  拉姆斯菲尔德

  拉姆斯菲尔德1932年7月9日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房地产商家庭。1954年,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1963年至1969年,拉姆斯菲尔德任国会众议员。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在福特政府中任国防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2001年1月,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拉姆斯菲尔德再次在布什内阁中出任国防部长至今。

  拉姆斯菲尔德是布什政府中“鹰派”力量的代表。出任国防部长后,拉姆斯菲尔德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且策划和指挥了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人物之一。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