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松本楼: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友情的见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3:53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见证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友谊的松本楼。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松本楼地处东京中心地区日比谷公园内,三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中,古朴自然。

  松本楼的主人最早是孙中山生前挚友梅屋庄吉,孙中山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经常在这里出入,现在的主人是梅屋庄吉的外孙女婿小坂哲琅。

  故人遗物备受珍视

  松本楼客厅的左侧,静静地摆放着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曾经弹过的钢琴,据说年轻时的宋庆龄非常喜爱音乐,1915年在梅屋家居住时这架钢琴伴她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钢琴的上面摆放着孙中山1914年与梅屋庄吉夫妇的合影,在钢琴的下部摆放着1913年在松本楼举行的孙中山来日纪念酒会的照片、邓颖超女士接见梅屋庄吉的外孙女夫妇的照片等,说明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老朋友,也说明现在的松本楼主人非常珍视中日友好。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受他伟大人格魅力的感召,有不少日本民间友人支持他的革命活动,其中在经济上对孙中山帮助最大者之一就是梅屋庄吉。

  倾囊以授资助革命

  梅屋庄吉(1868-1934),日本长崎人,家庭富裕,崇尚维新,1895年1月在香港中环大马路28号梅屋照相馆与来访的孙中山一见如故。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在中日亲善、东洋兴隆、人类平等方面“肝胆相照”,为实现其理想,决定“先行大中华之革命”。梅屋庄吉当即爽快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此后对孙领导的革命斗争他都尽可能予以支持和资助。

  武昌起义后,梅屋庄吉积极参与日本声援辛亥革命的活动,并在家境中落的情况下提供捐款,以致负债累累,被迫改组其所经营的公司,出让公司股票。1913年后梅屋庄吉极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在山东组建讨袁军。1916年梅屋庄吉在滋贺县八日市建革命军飞行学校,为革命党培养飞行员。

  梅屋庄吉共援助了多少钱?据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中村义说,仅资金援助就远远超过10亿日元。松本楼印刷的史料小册子中说,换算成现在的钱,梅屋庄吉投入中国革命的资产总额高达2兆日元。

  促成中山夫妇婚事

  梅屋庄吉对孙中山的另一大帮助是促成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就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强烈的共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5年10月25日,在梅屋庄吉的帮助下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喜结连理。在以后的十年中,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贤妻,也是最理解孙中山的同志和最信赖的战友。

  孙中山先生非常感谢梅屋庄吉夫妇无私的帮助,为了表示感谢,曾在庄吉和服短外褂的背面挥毫写下了“慈母”二字,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慈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在各方面像慈母一样悉心照料自己和宋庆龄,这里饱含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孙中山对梅屋庄吉的感激之情。

  后来,孙中山在北京肝癌晚期入院,梅屋庄吉十分焦灼,除了与犬养毅等委托萱野长知前往探视外,还拍电报要居住在大连的养女梅子立即赶往北京。获悉孙中山逝世,梅屋庄吉立即致电宋庆龄、孙科,称赞孙中山“乃中国革命之大恩人,世界之伟人”,指出“先生去世,不仅使贵国前途未卜,更是日本之不幸”。为使人们永远缅怀孙中山的伟绩,教育后代人民珍惜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梅屋克服种种困难、阻挠,斥巨资为孙铸造四尊铜像,运到中国,分别竖立于南京、广州、澳门等地。梅屋庄吉还计划拍一部《大孙文》的影片,但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而未能实现。

  中日友好世代传承

  此后梅屋庄吉仍坚持中日友好,虽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诋毁为“卖国贼”、“中国间谍”,仍不畏强暴,上书当时的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表示:“实现中日亲善,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故友孙中山的遗嘱,终日苦思其实现。”1934年11月15日梅屋庄吉计划赶赴中国进行和平斡旋,因患晚期癌症,晕倒在火车上,23日去世。

  梅屋庄吉有一个女儿,嫁给国方家,改名为国方千势子,1978年国方春男和千势子夫妇应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访问中国,当时已85岁高龄的宋庆龄在上海自己家里与国方千势子共进晚餐,时隔63年与千势子再次见面,宋庆龄非常高兴。这次见面之后,宋庆龄还给国方夫妇写了一封信,信大意是,他们的访问,使自己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回忆起梅屋庄吉先生及夫人与孙中山和她自己之间的友情,虽然时间流逝,世事变化,但这种宝贵的友情不会消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消失。这一信件一直作为宝贵的资料保存在小坂家里。

  记者探访松本楼本来想让楼主小坂哲琅说几句话,不巧他正在中国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活动,要到19日才回日本,但记者在11月8日使馆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时曾见过小坂哲琅先生,言犹在耳,他说,对孙中山的最好纪念就是要继承孙中山主张中日友好,热爱亚洲和平的遗志,致力于日中友好,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想如果当天采访到小坂哲琅,这该是他最想说的心里话。(新华社驻东京记者何德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