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隐面人"离世尘封冷战内幕 曾拒中情局百万报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0:51 国际在线

  主政东德情报部门35年 一生波澜跌宕充满神奇

  

隐面人

  马库斯·沃尔夫资料图片

  2006年11月9日凌晨,在柏林市中心“尼古拉小区”一间寓所里,有位83岁的老人“平静而永远”地睡去。刚好在17年前的这一天,生存了28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而这位长眠的老人与“柏林墙”和那个冷战时代有着太多的关联。他,就是前东德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国际情报界著名的“隐面人”——马库斯·沃尔夫。

  创建东德对外情报事业

  1923年1月19日,马库斯·沃尔夫出生在德国巴-符州小镇黑兴根。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是一名医生兼作家,当年著名的反法西斯剧作《马门教授》即是出自他的手笔。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弗里德里希因为自己犹太人和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得不离开德国。随后,他的一家经瑞士和法国,辗转流亡到了苏联。在莫斯科,马库斯·沃尔夫读完了中学,然后报考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苏德战争爆发后,马库斯中断了大学的学业,他与弟弟康拉德一起被送到“共产国际”的一所学校接受政治和情报业务的训练。后来,康拉德参加了苏联红军,成为了一名中尉。而马库斯则留在莫斯科,担任了反战机构——“德国人民电台”的评论员。1945年希特勒灭亡之后,沃尔夫随同一批德共党员从莫斯科飞回德国。之后,他作为“柏林电台”的记者,参加了著名的“纽伦堡审判”的报道工作。

  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宣告成立,马库斯·沃尔夫被派驻东德驻莫斯科大使馆,任首席参赞。然而他的外交生涯十分短暂,两年后他应召回国,受命参加了东德对外情报机构的筹建工作。

  冷战年代,柏林和德国堪称是国际情报斗争的“主战场”,东西方的大批谍报人员曾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较量。起初,东德的国外情报局对外打出了“经济研究所”的牌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西德的政府和情报部门进行渗透。沃尔夫在回忆录中说,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最初是在苏联克格勃教官的指导下“边学边干”。很快,东德在海外的谍报队伍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冷战时期世界上最为“强悍”的情报组织。1957年,不到30岁的沃尔夫当上了东德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总局局长,后来又升任该部副部长,官至上将。

  略施“罗密欧谋略”大获成功

  从50年代初到1961年建立柏林墙期间,东德有数以百万计的公民移居或逃往西德,东德情报部门抓住机会,在移民中“夹带”了大批间谍。当年,东德的派遣活动大都经过了精心策划:大部分间谍通常先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干上一段时间,站稳脚跟后再根据现实条件逐步向目标领域渗透。短短几年,东德间谍不仅打进了西德许多重要的公司和政府部门,有的人甚至还爬到了很高的位置。冷战时期,沃尔夫在德国境内外指挥的正式特工多达4000余名,此外还有无数的情报员、交通员和特工教练。

  早在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即已“感到”了沃尔夫这个人的存在,认为他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东德情报机关的灵魂人物。然而在冷战时期的许多年中,西方情报部门一直不知道沃尔夫的真实面目,他被称为神秘的“隐面人”。1978年,沃尔夫去瑞典出差。由于疏忽,他在斯德哥尔摩街头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议员弗里德里希·克雷默会面的情形被瑞典情报人员偷拍了照片,并很快被一名东德的变节情报人员指认出来。至此,西方情报机关才第一次看清沃尔夫的面孔。当时,德国《明镜》周刊为此还专门发表了一篇主题长文。

  当年,沃尔夫指挥的情报活动指向了西德的联邦政府,其刺探情报的一个成功手段就是“罗密欧谋略”。所谓“罗密欧”是指东德情报部门的一些年轻英俊的军官,他们专门找身居西德政府重要部门的单身女秘书下手。沃尔夫在回忆录中详细讲述了他们派遣第一个“罗密欧”的故事。这个年轻男子的代号叫“费利克斯”。他在大学攻读工程专业时被物色为东德的情报人员。1952年,“费利克斯”移居西德。起先,他的掩护职业是洗发水推销员,为了接近政府工作人员,他曾有意赶在下班时分等候在离波恩政府大楼最近的一个公共汽车站,试图混在人群中捕捉线索。几经周折,“费利克斯”终于结识了阿登纳总理办公室主任格洛布克的女秘书“诺尔玛”,两人迅速堕入情网,“费利克斯”由此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