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凭啥中国不能享受现代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4:39 东方早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有报道称中国和印度等发展迅速的国家,应该以拯救地球的名义,放弃享受生活?然而,美国清洁空气政策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使这个论调不攻自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批评美国和澳大利亚说,严重缺少领导导致阻止全球变暖的努力受到威胁。安南发出警告说,
全球变暖的趋势“已危险地接近无可挽回的临界点”。

  美国清洁空气政策中心1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报告说,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减排,使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气候方面毫无建树的论调不攻自破。

  美国澳大利亚拒签协议

   100多名环境部长聚集在内罗毕讨论通过一份新的协议,以便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发挥作用。专家认为该新协议要取得效果,应该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参加。许多人都指望即将出炉的由一联合国科学性网络的气候评估报告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促使美国加入这个强制体系。

  安南说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拒绝签署此协议,理由是这将不公平地损害其经济发展。“美国和澳大利亚必须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采取措施。他们对其国家公民和全世界都有责任。”安南呼吁说。美国作为全球污染的最大制造国在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全球变暖形势严峻

  人类是怎样改变地球的气候的?一份令人期待已久的联合国报告将告诉人们答案。科学家指出这份报告将敦促政府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在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名印度气候学家表示说,这份多卷的对于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世界如何变暖的官方评估可以刺激正在进行的谈判更加有目的地进行下去。

  报告中指出,全球的气温已经达到了过去至少12000年都没有的水平,这是因为过去30年的快速的变暖趋势。

  格陵兰岛的冰块开始融化,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称之为“戏剧性的”41立方英里每年的融化速度,远远超过每年14立方英里的降雪补给速度。从1961年到2003年,海洋的水平面因为变暖已经达到每年升高2毫米的速度,而预计1993年到2003年,将达到超过每年3毫米的速度。

  以拯救地球的名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有报道称中国和印度等发展迅速的国家,应该以拯救地球的名义,放弃享受汽车、空调、电器商品等发达世界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15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我们使用那些陈旧技术造成了这种问题,而这些国家有机会跳过这些技术,”他表示,“你知道,人均拥有光伏(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是肯尼亚。我提这一点是因为它表明:对于还没有电网、电话网络和其他设施的国家来说,跳过这些技术,直接使用太阳能之类的东西,其实更经济。”

  清洁空气政策中心主席内德·赫尔姆说,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成本和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显示,中国和巴西已采取“单边行动”减少了排放量,而且预计到2010年,这两个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将超过美国的减排目标。

  报告说,中国和巴西70%的温室气体减排及印度30%的减排都是由本国自主完成的,而不仅仅是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进行的。

  链接

  京都议定书

  中国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美国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自2000年来采取各种方案与政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分别将排放量降至预定目标下的7%~14%。

  美国

  美国在2000年到2004年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3%,低于41个工业国家的2.4%的整体增长水平。而同一时期内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约16%。

  GDP不同的工业能耗

  中国

  中国人均能耗仅0.7toe(toe:吨标油)

  美国

  目前工业化国家效率最高的水平在人均能耗3toe左右

  目标

  中国

  至2020年,美国将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标准。

  美国

  争取到2020年,将能源利用率提高20%,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含量为450PPM。

文 周云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