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中印增加互信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9:10 国际在线

  作者:沈丁立

  胡主席正在访问我国的战略伙伴印度。与印度的这种关系,是在一年前温总理访问新德里期间确立的。不过,在事实上,这种战略伙伴关系还很脆弱,需要悉心培育。

  在建立中印战略合作关系中,人们不时发现困难,核心就是信任:印度是否真正信
任中国,或是中国是否信任对方。说实话,在中印完全解决边界问题之前,这样的信任确实不容易建立。

  譬如,我在培养一些研究南亚问题的博士生,其中有两人收到印度尼赫鲁大学的邀请去做学术访问,但在申请印度签证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最后,一个得到了签证,另一个则没有。

  显然,在中印学术交流上,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这种障碍的来源,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印度。中方发出邀请很方便,印度学者获得我国签证也很顺利。一个星期后,笔者就将接待有两个外交部前副部长组成的印度高级代表团,复旦大学对这样的交流十分期待,完全不设障碍。

  那么,印度政府为什么要防中国人、防中国学者?难道我们去了就能抢了人家的安全真经?难道我们就不怕人家对我们了解太多?在我看来,印度朋友的警惕性过高了一点,自信心还不足。但其实,对中国过度的防范,也损害了印度的机会。而中印加强交流,虽然双方都承担一些风险,但收益更多,得失相比,得大于失。

  太多的理由表明中印应该增进互信,加强合作。

  要是有信任,中印就不必一味彼此防范,也就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比如,在双方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印度就不用部署那么多的军队,而中方也可以撤出我们的士兵,要知道那些冰天雪地的地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在世界最高的边界地区解放人力,让战士们过上好日子,何乐而不为?

  要是不再一味彼此防范,中印就可以将省下的军费用于经济建设。我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而印度也已开放了快20年。我国经济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已经将自己送上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高度,而印度经济20年来年均增长5%~6%的水平也让世界刮目相看。如果可以减少旁骛,专注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和印度将一同改变世界经济秩序。

  要是中印崛起成为事实,两国人民就可以更多、更好地消费对方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我去过印度很多次,一直以来的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中国游客太少了,访问学者和学生也屈指可数。其实,中印两国一衣带水,地理接近,交流的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加上两国都是文明古国,疏于往来的现状,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而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彼此造访的渴望和可能都会增加,这种情况也将得到改善。要是民间的往来加强了,中印就没有理由不进一步对对方敞开胸怀。而政治信任加强了,中国就能腾出手来,在东南方向上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国家的“反独统一”事业,而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也就更有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毫无疑问,这对彼此都是有利的。

  要是中国和印度真诚相对了,“解决边界争端”也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姿态,而可能成为一个事实了;要是双方尊重现实,体谅彼此的核心关切,互谅互让,合理取给,就一定能够给两国24亿人民带来永久的和平。这样的“要是”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它们都将成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应该承认,目前,“要是”也还只是“要是”。中印之间存在明显的猜忌。印度方面限制中资在印度投资就是一例。他们认为,来自中国的资金比较敏感。与此同时,印度在华投资日益增多,我国政府欢迎外资,包括来自印度的投资,显示出中方的大气和自信。

  当然,中国政府不会忽视外资带来的风险,无论是市场占有还是国家安全,中方不会不加考虑。问题是收益与风险相比,哪个利益更大。当一个国家闭关自守时,它未必是安全的,我国的清末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当国家开放交流时,它也未必是不安全的,交流带来的观念和技术往往比苦思冥想带来更多的启迪。

  以中印幅员之辽阔,这两国相互吸纳再多的彼此投资也不会嫌多。中印人民的生活品质会由于交流和合作而改善,而不是降低。在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依靠限制投资而增加安全,肯定不是自信有力的表示。我们期待两国的领导人会睿智指引双方的友善交往,为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多实际内容。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