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越战“梦魇”重扰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3:31 世界知识杂志

  林利民

  2006年10月,驻伊美军阵亡103人,受伤700余人,创下伊战三年多来单月伤亡人数的新记录。《美国新 闻与世界报道》为此专门发文,称美军在伊拉克遭遇了“黑十月”。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媒体披露,截至2006年11月
2日,美军在伊拉克已阵 亡2814人,伤2万余人,其中重伤9500人。美国在伊拉克已消耗数千亿美元。而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预测,美国在伊拉克的最终战费开支将超过2万亿美元。美国媒体还推算,美军在伊拉克每1秒钟需要开 支6300美元,伊拉克战争已成了无底洞。

  无独有偶。紧随“黑十月”的是11月7日的美国中期选举,

伊拉克战争自然成为此次选举的主要议题。投票前夕, 《今日美国报》与盖洛普公司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60%的民众认为发动伊战是选错了战场;55%的民众认为伊局势已经 “失控”;58%的民众认为伊战不会有赢家。民主党也以伊战作伐,集中攻击共和党的伊拉克政策,频频得分。共和党穷于 招架,节节败退。结果民主党不但夺回了参众两院的控制权,甚至还席卷了28个州的州长职位。共和党为失败找了替罪羊, 新保派领军人物拉姆斯菲尔德黯然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这一系列事态的发展演变——从美军在伊拉克遭遇“黑十月”到共和党中期选举败绩,再到拉姆斯菲尔德去职,不禁 令人想起30多年前的越战“新春战役”。当时美军在越军“新春攻势”中阵亡1001人,国内反越战运动因而高涨,在野 的共和党不断以越战作伐,攻击执政的民主党,约翰逊总统不得不知难而退,放弃参加1968年总统大选。而事实上,美国 总统布什等人此前也不得不以越战类比伊拉克战争,承认美国在伊拉克陷入类似越战的“困境”。

  与越战时期相比,今天美国的综合实力无疑要强大得多,军事实力尤甚。以2006年为例,美国的GDP总量超过 12万亿美元,包括军费、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的特支费、情报开支、国土安全部开支等在内的国防总开支超过5000亿美 元,超过世界其他各国国防开支的总和。美军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也远非当年越战中的美军可比。不仅如此,与越战相比,美 国还有一个更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当年的越南得到中苏两个大国及社会主义阵营和不少发展中国家支持,今天的伊拉克抵抗运 动则基本上是孤军奋战。然而,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依然深陷游击战的汪洋大海而焦头烂额、狼奔豕突。再联系到美国在阿富汗 遭遇塔利班卷土重来、对朝鲜与伊朗开发核武器无可奈何、对查韦斯的公开叫板苦无良策,足以看到美国的全球控制能力下降 ,惟一超级大国的弱点与局限性暴露无遗。

  以美国之强大,何以摆不平小小的伊拉克?其表层原因是美国对伊决策失误,深层原因则在于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 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美国未能认识并适应这种变化,依然用

帝国时代的思维制订21世纪的全球战略。

  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新特点是参与全球化的国家都必须以相互依存为出发点制订其对外战略,美国也不例外。经济 数据表明,美国对世界的依存度并不比世界对美国的依存度低,比如,美国的国债有一半源于外资。受相互依存制约,美国在 国际上不可以为所欲为、不可以搞单边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恰恰违背了此一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也有一个悖论 ,那些拒绝参与全球体系的国家或势力,其独立生存能力增强了,比如塔利班政权、伊拉克抵抗力量等,都是如此。这可以解 释为什么美国力量更强大了,其全球控制力却在下降。美国在对外行使武力时,所受的掣肘明显增多,对战争伤亡的承受力较 之越战时期尤其大幅下降。越战高潮时期的1969年,美军月均阵亡千人,而伊战美军月均阵亡百人却是国内政治承受力的 最后底线,“黑十月”美军阵亡数已经探底,因而成为共和党中期选举溃败的主要原因。

  鉴史知今。朝鲜战争时期,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美军溃败而遭“革职”;越战时期,约翰逊总统因美军在“新 春战役”中受创而黯然下台;现在,拉姆斯菲尔德因伊战的“黑十月”也灰溜溜离去。他们都是美国对外好战的替罪羊。然而 ,找到替罪羊并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重要的是认清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变化,在处理国际危机时尽可能采用和平手段,通 过外交谈判解决矛盾,避免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共和党如此,民主党如果当政亦应如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