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标识少事故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5:07 深圳特区报

  欧洲中小城市交管新理念:取消交通标志、实现人车混行

  标识少事故降

  数十年来,“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一直履行着保障行车与行人安全的职责。“红灯停,绿灯行”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接受的基本交通安全法则。然而,不知你有
没有想过,取消所有交通标志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呢?栏杆、白线、斑马线、红绿灯统统消失,交通会陷入一片混乱吗?交通事故会因此而迅速增加吗?欧洲一些国家的实验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传统交通安全法则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当然,这些实验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城市。

  标志越多司机判断力越弱

  一般认为,将车辆与行人分开是避免交通悲剧的最佳办法。“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工具。在过去50年里,西方交通安全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E”,即工程(engineering)、执法(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强调通过运用限速装置、摄像头、斑马线、红绿灯等工具以及相应的执法机制约束司机的行为,通过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促使人们遵守交通法规。

  然而,现在这一观点受到“取消交通标志,实现人车混行”新理念的挑战。在欧洲,许多道路设计专家开始接受这一新理念,交通标志存在的必要性在一些地方越来越受到质疑。

  这一新理念的倡导者英国城市道路设计专家本·汉密尔顿-贝利认为,标志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其实很小,我们从环境中接受信号再转变为行为的过程很复杂。司机有可能忽视限速20英里的标志牌,但如果路面出现变化,他可能很快就能感觉到。比如,如果一个司机驾车驶进野营地或进入停车场,他很快就会将车速减下来,并注意不要撞到行人。传统交通工程学强调的是使混乱趋于理性,但是今天我们对事实有了更好的理解,即混乱也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

  本·汉密尔顿·贝利认为,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物越多,司机进行判断的能力越弱。既提高交通安全又提高车流量的关键,是移除交通指示灯及其它限制性标志,只有这样,司机才会被迫减速到安全范围,用眼睛仔细观察路上步行者、骑车人及其他司机,并且自己决定何时前进才是安全的。

  假如在道路中间种一棵树

  信奉同一理念的道路工程师汉斯·蒙德曼认为,设立交通标志就是变相承认道路设计者在某些地方没有做到位。道路工程师们常常通过增加些交通标志来掩盖道路本身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移除交通标志。例如,没有红灯的环岛型十字路口就比布满红灯的交叉型十字路口更安全。

  澳大利亚道路设计专家戴维·英格维奇也表示,想要控制一个司机加速的天生倾向是徒劳的,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使司机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多变因素的道路环境中,例如在路中间种一棵树,而不是树立一个停车标志。交通标志的使用应该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因为它们产生了更多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新旧交通管理理念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理念强调通过政府管制及立法约束实现交通安全,而新的理念则主张通过人们自觉意识、通过互相关心的良好修养使交通更加顺畅,通过车辆和行人之间的良好互动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手势和眼神比红绿灯管用

  在一些欧洲道路设计者眼中,理想的道路是一条不受任何规则限制,没有任何交通标志约束的干净而自由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行人与司机通过自由而人性的方式进行互动,禁令、限制及各种警示牌等交通标志统统消失,而代之以友好的手势、微笑的点头或者会意的眼神,一切都那么和谐而默契。

  目前,欧盟正进行一个实验性项目,分别在包括丹麦的艾及拜、英国的伊波斯威治以及比利时的奥斯腾德在内的7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人车混行”试点。

  在荷兰,多个城镇开始接受“人车混行”理念。在麦金加,斑马线、各车道界限全部被取消,人们可以自由停泊车辆而不必担心警察前来抄表;在德拉赫滕,人们把18个十字交通路口中的16个路口的交通指示灯撤走,把其余的两个十字交叉路口改造成环岛型交通路口。无论是司机、骑车人或者步行的人都会慢下来,评估其他路上行人的意图,相互之间通过手势和眼神进行交流。

  令人惊讶的是,改造后的路口交通出奇地顺畅,没有了紧急刹车、疯狂鸣笛和大呼小叫,开车的人会小心不要撞到骑车的人,骑车的人会小心不要碰到步行的人,每个人都在留意他人的安全。有专家对此表示,“你不要期待交通标志会促使这种行为的产生,但你可以把它融入道路设计之中。解决方案不是增加规则,而是尽量减少规则,唯一的规则是要关心他人的安全”。在这些试点城市,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明显下降、恶性事故减少,交通比未作试点前更加通畅。人们对交通管理产生了新的认识,开始把“人车混行”的街道作为人们见面与交流的地方。

  “不安全”反而会更安全

  欧洲专家对司机的心理研究结果显示,满世界的交通标志以及纷繁复杂的交通规定会使司机产生一种被包围、被束缚的感觉,并且使他们本能地采取对其有利的方式摆脱这种束缚。而这种本能有时也会引发交通事故。约有七成的交通标志会被司机有意无意地忽略,而且这种无处不在的提醒和禁令,让人们觉得自己像个傻子,而且不被信任,由此会心生怨恨。他们认为,是过多的控制,才使得人们和交通失控。

  欧洲研究者通过对一个荷兰小城的某个繁忙十字路口的对比研究发现,在试点前,每年有发生两至三起死亡交通事故,而在取消所有道路分界线及限速牌等所有交通标志后,却从未发生死亡交通事故。此外,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司机行驶在秩序井然的道路上,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加速行驶,而当前方路况充满不确定因素时,司机反而会被迫谨慎行车,小心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取消交通标志缓解拥堵

  取消交通标志实验在荷兰部分城镇取得成功后,丹麦等北欧国家率先效仿,在当地一些路段取消了交通标志。在英国首都伦敦,“取消交通标志,实现人车混行”成为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之一。

  展览路是伦敦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汇集着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帝国理工学院、皇家音乐学院等著名建筑及旅游景点,平时游人如织,机动车和行人们全靠交通灯的指挥。从去年开始,伦敦市交通管理部门展览路辟出一个“人车共享”的路段,在该路段内取消所有交通信号灯、斑马线、护栏、人行道等设施。

  道路安全专家们都知道的一条法则是,只有当车速低于每小时20英里时,行人最有可能避免受到严重伤害。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当一名司机以超过每小时20英里的车速前进时,他对路上其他行人及车辆的进行互动并且加以关注的能力会迅速降低。欧盟许多国家和城市采取了将最高车速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大约合18.5英里)的道路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较慢的车速反而会提高交通流量并且减少拥堵现象。

  “人车混行”更适合中小城市

  英国专家本·汉密尔顿-贝利认为,提高道路通车能力,解决交通拥堵现象的关键在于十字路口等道路交叉点的表现,而不是车辆在两个路口间的行驶速度。而道路交叉点在车速较低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相比较高的行车速度而言,较低的车速可使车辆间的距离更近,同时司机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间的眼神接触作出决定,也就可以提高道路通车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车混行”交通设计新理念的运用有其地域性和局限性,欧盟相关试点选择的是一些中小城市,居民素质比较高,并且居民人数多在数千至数万人之间。而在伦敦等大城市,只是在一些繁华街道的部分路段进行试验,并且取得成功。而在美国,多数道路设计专家对这一新理念持否定态度,并没有将这一新理念运用在公共道路设计上。

  “取消交通标志、实现人车混行”理念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证实。

  红绿

  灯的来历

  红绿灯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当时,在英国的约克城,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当时,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受红绿装启发,英国机械师德·哈特于1868年设计了红、绿两色的煤气交通信号灯,由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通过牵动皮带来转换灯的颜色。不幸的是,一天“红绿灯”突然爆炸,殃及值勤警察,从此被迫取缔。

  直到1914年,美国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这种红绿灯由红绿黄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而“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则是在美国深造的中国人胡汝鼎。一次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突然擦身而过,他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近百年来,红绿灯已从最早的手牵皮带、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发展到目前现代化的电子定时监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刘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