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赵宝煦:崇尚和平是我传统 崛起非权宜之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17:23 中国日报网站

  环球在线消息:东亚合作论坛11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开幕,来自中日韩三国的70余位专家济济一堂,针对东亚地区局势和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主持人黄大慧:下面进行议程的第二项主题演讲。主题演讲有六位学者,下面请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顾问赵宝煦先生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崇尚和平——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赵先生是我们今天会议的最年长者,他昨天刚刚庆祝了他84岁的生日,在此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赵宝煦:诸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会议的组织者给我发了邀请,使我有机会能到这边来参加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中日韩三国的会议。为什么非常有意义呢?前面几位演讲的先生都讲得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个和谐东亚的建成不只符合东亚人民的最大利益,而且也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最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有一系列外事活动、国事活动,例如出席APEC的会议,以及访问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等亚洲一系列大小的国家。他都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和平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他说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除了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许多实际行动都是为这一个目的而服务的。但是这不是一个权宜之策,而是作为一个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作为中国的一个理想、一个历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积极的努力和奋斗。

  中国在这几年对外交往方面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归到为了实现构建和谐世界这个目标而做的种种努力。在东亚方面,中国跟韩国已经建立了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中国与朝鲜更是多年的友好兄弟国家,中国跟日本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双方友好往来,2000年来从未间断。今年夏天日本首相访问了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又在越南河内会见了日本首相,而且在双方加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员往来、促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达成了非常广泛的共识。

  讲到中国谋求和平有人用“崛起”这个词,但是是一个和平的崛起,这个不是一时权宜之策,而有其长远的历史背景。这个国策体现在于中国五千年不间断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所以我的题目是崇尚和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特征。

  中国是亚洲的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今天当我们翻开这部完整的中国史就不难发现中国历史是一部悠久的和平发展史,是一部既要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又不向外侵略扩张的历史。文明世界的万里长城就是一个最好的历史见证,中国人通过世世代代的艰苦劳动来完成这一件举世无比的浩大工程,目的显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和平生活,而不是为了向外侵略扩张。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到中国讲学的时候将曾经说过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不像西方人那样好勇斗狠。关于这个问题陈独秀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说“哪个朝代要是穷兵黩武,有识之士都认为是绝对不应该这样做的”。不同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培育出不同性格的民族和人民,下面从一些显著的特征来说明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和精神。

  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偏激、主张中庸之道。中国全部思想传统的和谐,中庸、中道之说由来以久,并不是从孔子才开始的。据说帝尧禅位于舜的时候,最主要的话就是说让舜掌握这个权力,要允执其中。舜在位的时候就按照尧的教训允执不偏离,后来受到孔子的称赞,大家在《中庸》里都读到了。当舜传位给大禹的时候,又用这句话教育大禹,最后是一代代传下去,都以允执其中为执政的准则,同时也是道德的规范。

  孔子承上启下推崇中庸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他认为中庸之道可以把各种道德品格的优越性充分凸显出来,可以避免各自的偏颇之处。到战国的时候孔门弟子又把孔子特别推崇的中庸之道加以整理发挥编纂为《中庸》这本书,就是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儒家的中庸之道反对过分、反对偏离、反对走极端,认为过犹不及,强调和谐、适度,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个思想不止儒家,老庄也是这样。老庄强调中道思想,强调不争之德,强调柔弱之道,认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要求不为天下先。

  中道思想世代相传,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思想自然也有其一定的消极作用,但他们不同于西方的好勇斗狠。根据儒家学说统治者要施仁政、德政,以德感化,反对杀戮,避免战争。

  我还可以举出另外的例子,大家知道有一部书是《孙子兵法》,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讲用兵、讲战争的书,一般传说是春秋末的军事家孙武所著,但是战国的时候也有一个军事家孙膑也著有《孙子兵法》,现在大家读的书一般不是认为完全是由孙武作的或者孙膑作的,我们说是两部汇集一起的。当时认为动武是达到国家目的的手段,但是认为如果用政治或者外交的手段达到国家的目的就不应该进行战争,应该谈判解决问题。

  大家知道著名的反对攻战的墨子就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是仁之家若其家,谁乱,若使天下皆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国与家不相乱……”墨子主张兼爱而反对攻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命题,就是“非攻”。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的大同世界思想,形成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向往的未来社会的最高境界。所谓大同世界就是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暴力和战争,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互助互爱、和睦相处、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大同思想最早见于《礼记》。

  另外,从孔子的大同思想,到老子追求无差别、无是否、无世界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一直到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可以说是崇尚和平思想的一个延续。现在世界和平仍然是当前世界两大主题之一,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最后我强调一点,上面说当今世界和平仍是以民族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和平,各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例如历史上遗留下的领土主权之争,利益有矛盾,就有冲突,怎么样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呢?虽说可以留待后人去解决,但不管何时要解决矛盾就要彼此妥协、互相包容,国际上两个阵营时期采取的策略就是零和游戏,要么全赢,要么全输。但是今天提倡的共赢、全赢、双赢,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战略高度、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双方关系的发展。就要求妥协,要求互相包容,要求忍耐,因为如果各方面都没有妥协、没有互相包容,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谢谢大家!

  (作者:成长 编辑:王建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