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法国专家:“在中国,科学是最好的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3:50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让-吕克·多梅纳克日前在接受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采访时说:"在中国,科学是最好的投资" 。采访要点如下。

  《科学与未来》记者贝尔纳黛特·阿诺问:你自1974年以来经常访问中国,而且是享誉国际的中国问

  题专家之一,中国是把科学当成真正的发展力了吗?

  让-吕克·多梅纳克答:这个国家酷爱学问和科学知识。这是人民和政府达成共识的方面之一。政府明白,科学是经济增长的力量之一。国家为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家长们准备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问题在于,尽管近几十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遭遇到很多限制。如中国人看重有利可图的革新,注重发展甚于革新;而且他们深受资本主义大都市的诱惑:拔尖的青年优秀学者纷纷前往美国。

  问:不管怎样,你是否感受到前去外国求学的人和依然留在中国的人之间的融合了呢?

  答:要知道,大多数越过太平洋求学的大学生并没有回国。与人们所说的情况相反,中国的科研和大学教育市场还不具备竞争性。它始终无法提供和西方水平相当的工资待遇。结果是,美国1/4高难度学科的博士学位被中国籍的学生获取。我认为,中国在两个方面对美国进行投资,这是其中之一。中国正参与对美国研究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所有的中国大学,包括那些最好的大学完全明白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就好像参与一项投资战略。

  问:中国人如今都对哪些科学领域投资呢?

  答:我可能会提到基因学和开发一切围绕替代能源的领域。一些研究其中显然是存在经济利益的。此外,对一些最抽象领域的关注依然相对减弱,但数学除外。

  问:征服太空呢?你已看到中国人所具有的进步了吗?

  答:在航天和核能领域,中国以与苏联差不多的方式取得了进步。它在这些领域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参与制造中国原子弹的学者如钱学森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重要的是在这两个方面,人们期待着国家心满意。这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落后30年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中国人上天了。我们处在一种与国家虚荣有关的军事科学竞争中。

  问: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具有悠久的获取知识的传统。然而,有人认为,西方强迫订立的条约阻碍了中国"真正科学"的兴起。你是怎么看的呢?

  答:这是一个困扰了我多年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曾经有许多发明。但堪称是以增量的方式额外发明的。与此同时,这并没有阻碍中国在过去曾是一个科学大国,即使不比西方高出,也堪与其整体相比。

  问:20世纪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答: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历史十分悠久的知识传统被打破了。特别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这造成中国科学力量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大大削弱。

  问:今天怎样了呢?

  答:处在一种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境况。中国既不遭人蔑视,也不受人欣赏。人们在各个地方看到的有关一个科学大国的种种讲话在我看来是过分的渲染。当有人说,中国现在因公布的文章数量而在世界排名第4或第5时,我认为这些数字好像被过高估计了。然而,只要社会和政治气氛持续轻松,这种对科学的关注无疑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问:2002年,你在北京清华大学创建了中法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你从这一尝试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答:需要提请人们注意的是,这个任务曾被一些外国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们成功地在中国教育机构的最高端创建了一所学院。它处在名牌大学中,可以接待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一些研究人员能够不受束缚地发表意见。这很令人感动。这一举措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当今的讨论来重新制定教育计划。这样的计划不那么容易执行,但其结果一定是积极的。

  问:大学生们前来研究什么呢?

  答:从科学和文化水平方面来看,法国在中国眼里完全是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完全被美国所缠绕,而且在更低程度上被日本缠绕。我们只剩下品质和创新的名声。

  吸引中国大学生的是我们集中一切围绕国际社会问题;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问题;追忆过去及其作用;社会和平等久远的问题。法国一些知名历史学家甚至前来讲述西方民主的根源。

  问:人们虽然很了解某个西方专家的思想,但却不知道在中国科学的思想是否特别重要。在你看来,人们会在中国遇到围绕科学的"革新"思考模式吗?

  答:这确实很难说。仅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试图将中国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思想归结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模式在我看来有些大胆。在中国,对知识分子个人成功的欣赏不像在西方那么根深蒂固。而古代中国的知识空间确实是变化多样的。儒教和道教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你有一些想法拒绝抽象,还有另外一些想法只是抽象的。至于当代,我是很有把握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