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密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7:07 环球人物 | |||||||||
本刊记者 黄培昭 发自开罗 本刊特约撰稿 陈小茹 萨达姆被判处绞刑,再一次刺激了世界紧张的神经。
在台上,萨达姆搅得中东和西方心神不宁;下台后,他仍是暴力和血腥的召唤者。他就像一道魔咒,缠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现在与未来,缠着美国总统布什以及追随他出征的盟国。而要破解这道魔咒,关键在于还原萨达姆的本色。 阴谋 萨达姆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为达到目的,他处心积虑,不择手段。 1979年7月,42岁的萨达姆登上总统宝座,集最高军事统帅、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及社会复兴党党魁于一身。而实际上,早在1968年,萨达姆就已经是伊拉克真正的领袖。但他一直甘居第二,有功上交,有错自揽,丝毫不敢张扬,直到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主动称病辞职,让出第一把交椅。 上任头一天,萨达姆便露出了本性。他以“开会”为名,召集了数百名伊政府官员。会上,萨达姆以“叛国罪”处死60名异己。遵照他的旨意,被处死的“叛徒”死前都经受了酷刑折磨。此后,这场清洗运动的录像带在全国热卖。从那时起,伊政界无人胆敢挑战萨达姆的权威。 萨达姆甚至将阴谋和权术,用在了两位女婿身上。其妻妹伊勒哈姆·塔尔法哈向西方记者讲述了她所知道的内幕。 萨达姆的大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在担任萨达姆卫队少尉军官时,曾不顾生命危险,掩护萨达姆躲避伊朗飞机的轰炸。因为“护驾有功”,侯赛因得到总统的赏识,后来成为“大公主”拉黛的丈夫。此后,侯赛因平步青云,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先后担任军工部长、国防部长和工业部长等要职,并直接参与领导伊拉克的一系列武器研发计划。侯赛因把自己的胞弟萨达姆·卡迈勒提拔到身边,担任特种部队司令,负责萨达姆的安全。后来,萨达姆·卡迈勒也成了萨达姆的女婿,娶“二公主”拉娜为妻。卡迈勒兄弟一举成为伊拉克的显赫人物。 但没过多久,卡迈勒兄弟与萨达姆的大儿子乌代产生了政见分歧和权力之争。双方曾因是否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合作而激烈争吵。萨达姆随即着手干预。 卡迈勒兄弟深知岳父的谋略与手腕,也了解乌代的为人。乌代性情暴躁,飞扬跋扈,素有“小暴君”之称。他经常与人争吵,一旦恼怒便会开枪打人。为免遭厄运,卡迈勒兄弟于1995年携妻逃至约旦。在记者招待会上,两兄弟表示:谋求与伊拉克反对派联合行动,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让萨达姆极为恼怒。1995年8月9日,萨达姆宣布,罢免侯赛因·卡迈勒军工部长一职。与此同时,他派乌代出使约旦,试图说服约旦国王遣返卡迈勒兄弟,无果。萨达姆又派出妻子,企图以母女之情感化女儿,说服她们回国,但依然没有成功。大为光火的萨达姆,随即发表一份“告人民书”,宣布卡迈勒“背叛祖国”,并指控他们“盗窃伊拉克人民数百万财产”。 几个月后,当两个女婿回心转意时,萨达姆非常“大度”地表示:“只要他们回国,将既往不咎。”但等卡迈勒回到巴格达后,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阴谋——被乱枪射杀。 暴虐 没有人否认萨达姆的严酷,把他送上绞刑架的“杜贾尔村案”,便是其残酷无情的铁证。 1982年7月8日,萨达姆乘坐装甲越野车来到巴格达以北的杜贾尔村,拜会当地的部族长老。那里是什叶派达瓦党的大本营,他们已经做好了行刺萨达姆的准备。 当天,只有少数村民前来迎接总统。45岁的萨达姆身穿军装,步履轻松,态度随和。他意气风发地站在一座房屋上发表讲话,接着走进一户人家。主人热情地为他端来一杯水,但萨达姆谢绝了。很显然,他担心水里有毒。 当萨达姆的车队向村子的另一处进发时,埋伏的达瓦党枪手向车队猛烈开火。萨达姆的保镖立即还击。激烈的枪战持续了数小时。死里逃生的萨达姆表现得异常平静,他向村民表示:“‘那几枪’阻碍不了我,我不会对这次暗杀行动进行报复。” 但就在萨达姆离开村子几小时后,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武装直升机便开始对村民进行扫射,军队进驻杜贾尔村,往农田和果林上撒盐,使土地再也不能耕种。直到现在,暗杀地点附近仍是不毛之地。紧接着,大批伊拉克秘密警察包围了村庄,将所有房屋夷为平地。现任杜贾尔村村长穆罕默德·马吉德介绍说,共有225名村民遭处决,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3岁,另有约1500名妇孺老弱被投进监狱⋯⋯ 对于萨达姆的残暴,国际政治分析家认为,这与他的政治经历有关。特别是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植入萨达姆脑子的是:你死我活! “英雄” 萨达姆曾竭力效仿伊拉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他统治伊拉克时,曾有一位外国记者问他,是否梦想成为像古代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和英雄萨拉丁那样的人,他直言不讳:“真主作证,我确实梦想并希望如此。” 中东一些媒体认为,萨达姆有过成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萨达姆当上伊拉克总统后,其声望、威望和政绩都达到了巅峰。当时,他如果对邻国友好,并使伊拉克更加繁荣,便有可能成为萨拉丁式的英雄人物。然而,萨达姆错误地理解了萨拉丁(萨拉丁不仅敢于在必要时采取军事手段实现目标,而且十分注重通过外交手腕解决问题),又可惜,他对萨拉丁的精神遗产未能全面继承。愈受窘,愈不甘。太想出人头地的萨达姆把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入穷兵黩武之中,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给伊拉克每个家庭都留下了难以医治的创伤。据联合国统计,2003年初的伊拉克,约有49%的家庭极度贫困,47%的人没有正式工作。 在美英进攻巴格达之时,萨达姆的嘴很“硬”,甚至说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话。如果那时的萨达姆能身先士卒,最后战死沙场,倒也能博得一些同情。然而,他临阵脱逃,东躲西藏,最后被美国大兵从地洞中活捉。世人闻其言,察其行,观其败,叹其悲。萨达姆被美军抓获的一刹那,没有一枪崩了自己,反而像懦夫一样让美国士兵和军医随意摆弄,哪里还有半点“英雄气概”!这表明,萨达姆或许有当“英雄”的心,却绝没有当“英雄”的胆。 11月5日,在听到死刑判决后,萨达姆浑身颤抖着高呼:“这个伟大的国家万岁,让她的敌人去死吧!”但是,已经晚了,即便他喊出如此“轰轰烈烈”的话,也不会有人将他视为英雄。 多疑 萨达姆到底多疑到什么程度?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的一篇报道称:“在萨达姆的地宫里,先进的通信系统基本是摆设,为了防止被窃听,他大多靠口头传话或捎信发布命令⋯⋯谈话过程中,一名军官始终站在他一旁,手握一把左轮手枪⋯⋯传言说,萨达姆经常在40多个秘密地点轮流居住,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住在哪里⋯⋯”一个多疑的萨达姆跃然纸上。 据称,萨达姆偏执且敏感,想获取他的信任极其困难。他喜欢注视别人的眼睛,因为他相信,眼睛会透露人内心的秘密。他就以这种方式,判断一个人会成为他的敌人还是挚友。据萨达姆的一位顾问称,如果他第一眼见你,就觉得你是叛徒,那你一定在劫难逃。 萨达姆的多疑确实“无可争议”。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防部长在一次离奇的直升机坠毁事件中身亡。外界多认为这是萨达姆所为,因为他担心此人声誉过高,有朝一日会取代自己。2002年8月,萨达姆宣布再任职总统7年。此前有关他要让二儿子库赛接班的猜测不攻自破。外界将此解读为:萨达姆之所以继续掌权,是因为他信不过自己的儿子。 萨达姆的这一性格,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他出生于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成长于伊拉克阴谋、政变迭出的动荡时代,曾两次被捕入狱、一次被判死刑、一次流亡;在成为伊拉克总统前,他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死于非命;当上总统后,他屡遭“生死劫”⋯⋯ 复杂的成长经历,加上屡次经历的暗杀威胁,成就了萨达姆多疑的性格。可悲的是,他的这一性格,给伊拉克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怪癖 在生活中,萨达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伊拉克战争前,法国电视记者索莱尔拍摄了一部有关萨达姆私生活和兴趣爱好的纪录片——《萨达姆大叔》,人们或许能从中了解他性情的点点滴滴。 萨达姆特别注重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与客人第一次见面时,他总是温文尔雅,像个绅士。他与人握手时很“温柔”,谈话时总喜欢看着地面,似乎很害羞。 同传统的伊拉克人一样,萨达姆喜欢吃鱼,尤其喜欢吃他亲手钓的鱼。他的“钓鱼”秘诀很简单:把一颗手榴弹扔到水里,等硝烟过后再让卫兵到河水中抓鱼。 过生日对萨达姆来说是一件大事。他说,从40岁生日开始,他就不再计算自己的年龄了。此外,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他都要干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大事”,如61岁生日的时候,他下令修建了一个人工湖。 “炸弹” 许多分析认为,长期处于动荡的政治氛围中,使萨达姆逐渐形成了残忍、先发制人的行事风格。威胁生命安全的关押、流放、暗杀及政变等,在不断增强他生存本领的同时,也使他更加残暴。 当萨达姆还在娘胎里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就意外去世。他的母亲因此深受打击,寻死觅活,甚至想堕胎。“侥幸”来到人世间的萨达姆,在叔父的拉扯下才长大成人。萨达姆3岁那年,他的母亲改嫁。由于不堪忍受继父的虐待,他8岁时偷偷跑回叔父家中,并在叔父的资助下接受了教育。那段经历,使萨达姆形成了一个习惯:从不向强权屈服。他的这一性格,对后来的伊拉克人来说无异于“炸弹”。 即便是一个被判处绞刑的萨达姆,仍然是一枚威力不小的“炸弹”。伊拉克什叶派在街头欢庆“大魔头”萨达姆将被正法的同时,逊尼派武装却誓言要发动“末日袭击”。美国总统布什说:“对萨达姆的死刑判决,是伊拉克民主的重要里程碑。”可是,依照伊拉克人民两极化的反应,我们很难判断:萨达姆的死,对伊拉克人来说,是幸事还是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