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布什拒言从伊拉克撤军 拒绝伊朗参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3:03 新京报

  

布什拒言从伊拉克撤军拒绝伊朗参与(图)

  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11月30日在安曼举行会晤。布什承诺美国将尽速移交治安权,但拒言从伊撤军。

  综合新华社电美国总统布什和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11月30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晤。
布什在会后说,双方一致认为应当加速向伊拉克军队移交安全事务管理权,但只要伊拉克政府需要,美军会继续留在伊拉克。

  考虑调整政策

  布什当天在安曼表示,美国政府将调整对伊拉克政策和战略,并听取各方建议,以尽快扭转伊拉克的安全局势。他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对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任职后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并强调美国政府将支持伊政府的政治进程。他说,加强对伊现政府的支持将是美国重新考虑在伊战略所采取的措施。

  布什说,他同马利基讨论了加快向伊拉克移交安全权力,双方就“加速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的重要性”取得共识。布什说,美国根据伊拉克政府要求继续在伊驻军。布什称,他希望驻伊美军“尽早开始撤离伊拉克”,但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了解伊拉克面临的艰难局面”。

  拒绝伊朗参与

  在寻求伊拉克周边国家帮助实现伊境内稳定问题上,布什仍然拒绝伊朗参与。

  而马利基表示愿向伊朗和叙利亚等国敞开大门,使其发挥作用。

  “我们愿意同任何人,尤其同我们的邻国合作,只要对方认为需要同(伊拉克)民族团结政府合作。”马利基说,“伊拉克属于伊拉克人,其边界将会实现稳定。”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所著的一份备忘录日前发表,备忘录对马利基控制局势的能力提出质疑。

  布什和马利基原定11月29日举行初步会见,但后来会见突然取消,美国官员否认此事与备忘录有关。

  ■周边外交

  塔拉巴尼称与伊朗达成安全协议

  据新华社电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11月29日在访问德黑兰时说,伊拉克同伊朗就安全问题达成了协议,他这次访问百分之百成功。

  塔拉巴尼当天同伊朗总统内贾德举行了会晤,他在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谈论了安全、经济、石油和工业领域的合作。

  我们达成了协议,这次访问百分之百成功。访问成果将很快显现。“内贾德呼吁美国从伊拉克撤军,还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对伊拉克非法武装人员的支持。他说:”支持恐怖主义分子是他们能做的最丑陋行为。“但他没有说明,”他们“指的是哪些国家。

  内贾德还说:“伊拉克政府中的极端主义分子应被解职,不管他们属于哪个团体、哪个教派。这是挽救局势的惟一方法。”媒体报道说,塔拉巴尼访问伊朗的首要目的是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寻求伊朗帮助。但是,两伊在安全问题上合作是否能让美国高兴尚不得而知。

  ■政局突变

  抗议马利基前往约旦与布什会谈

  萨德尔派六部长辞职

  综合新华社电效忠于反美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的伊拉克议员和内阁部长11月29日宣布暂停履行职务,以抗议总理马利基前往约旦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

  效忠于萨德尔的30名议员和6名内阁部长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马利基和布什的会谈将是“对伊拉克人民感情和宪法权威的一种挑衅”。

  萨德尔与马利基反目的导火索就是萨德尔城连环爆炸案。上月23日发生在萨德尔城的袭击造成450多人伤亡,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教派仇杀,但萨德尔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驻伊美军。他谴责美军未能履行安全职责,要为爆炸承担主要责任。

  由于国内安全局势动荡不安,由三方组成的伊拉克现政府内部也已是矛盾重重,此刻萨德尔又运用手中的政治资本将了马利基总理一军,使伊拉克政府雪上加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1,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伊拉克 撤军”的相关新闻
美国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建议布什明年撤军 (2006-12-01)
波兰将于近期决定波从伊拉克撤军事宜 (2006-12-01)
视频:布什重申目前不会考虑从伊拉克撤军 (2006-11-29)
布什重申不达目标不会从伊拉克撤军 (2006-11-29)
英国防大臣称英明年将从伊拉克大幅撤军 (2006-11-28)
叙利亚称制定美撤军时间表利于减少伊拉克暴力 (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