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失去尊严比死亡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5:48 东方早报

  在利益至上的华尔街,慈善活动通常只是银行家们的“业余爱好”。然而对于曾经的华尔街“新贵”、生于香港的哈佛硕士杜聪来说,救助艾滋病孤儿却是值得他放弃一切职场“功名”的毕生事业。

  5年前,时任法国某银行副总裁的杜聪在一次偶然的出差途中,目睹了中国河南一个村庄许多艾滋病患者的惨状。从此,他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金融事业,和几个朋友一起操
办起救助中国艾滋病孤儿的慈善组织。

  如今,杜聪担任总干事的“智行基金会”已经救助了近4000名中国艾滋遗孤,成为中国民间抗艾救助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杜聪的身影并没有因为远离华尔街而黯淡,相反,他被人们视为抗艾英雄,在数千名艾滋病遗孤心中点亮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

  “走上这条路,我不曾想过回头,”杜聪日前在上海接受专访时坦言。他不厌其烦地向记者讲述那则著名的“海星故事”———海滩边,一位老伯俯身拾起一颗颗垂死的海星,将它们掷回海里。虽然海滩上布满无数海星,但老伯始终没有放弃努力。

  在杜聪看来,救助艾滋病孤儿就和拾海星一样,艰难但有意义。

  “对我们来说,这只是数千颗海星其中之一;但对这颗海星来说,就是它的一切。”

  让孩子像普通人一样上学

  记者:您31岁就当上华尔街的跨国银行副总裁。是什么令你放弃华尔街的事业和前途,到中国农村救助艾滋病孤儿?

  杜聪:2001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走访了中国一些地方,看到许多人正经受艾滋病的痛苦折磨。我这才开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当时,有很多夫妻因为上世纪90年代卖血而感染上艾滋病,去世后留下许多孤苦无依的孩子。一些村庄有高达40%的成年人受到艾滋病毒感染,这意味着近一半成年村民死亡或者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从没见过在如此小范围内出现那么高的死亡率,这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让我痛心疾首的是,一个家庭三代人都同时承受你可以想象到的最痛苦的事。白发老人要送走黑发人,青壮年接连死去,孩子变成孤儿,缺乏亲人的关爱,被迫辍学,还会受到邻里的排斥,性格非常脆弱。帮助他们是当务之急的事。于是我决定必须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

  记者:令您最受触动的是什么?

  杜聪:最惨的状况莫过于村里的青壮年一代几乎完全绝迹。一个祖母要拉扯五六个外孙,因为他们的父母都过世了。最近5年来,我亲眼看着自己认识的中年人接连去世,这真是太可怕了。虽然我们组织里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但我知道有不少HIV呈阳性的孩子缺乏起码的医疗看护,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死亡。死亡不是最可怕的事,但如果生命在毫无尊严中走向终结,才是人间最可怕、最悲惨的事。

  记者:您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这些艾滋孤儿?

  杜聪:我们不想建造什么孤儿院,或者“艾滋孤儿学校”,因为我们不希望这些孩子与世隔绝。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援助当地社区,向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资源,让孩子在正常的社会里茁壮成长。他们要和普通人一起上学、生活。这是治疗创伤的最好方法。

  把自己比作消防员

  记者:在援助过程中,您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和阻碍?

  杜聪:我们尽量用柔性手段来帮助人们。我们会告诉他们,我们不是警察,而是来向政府和民众提供帮助的人。我们会把自己比作消防员,艾滋病就像一场火势蔓延很快的火灾,救人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有些人能理解,但也有人觉得这会让他们丢脸,失去工作。我们有时会被赶出门,或者被人跟踪。不过这大都发生在“非典”前,那时中国的艾滋病患还处在阴影中。“非典”过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

  另外,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慈善组织,钱不够多,资源有限,我总是要在资源分配上做出痛苦抉择。人人都需要帮助,不断有艾滋病毒携带儿童死亡,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病患的需求。

  记者:在你们的努力下,现在的情况和5年前相比有没有好转?

  杜聪:我们工作的效果还不错。特别在年轻一代,我确实看到很大希望。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我们持欢迎态度,他们遇到问题也会来找我们合作。当然,艾滋病患在社会中仍然被打上烙印,仍然被歧视,人们通常会将艾滋病和卖淫、嫖娼、

同性恋、吸毒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村里也还是有很多迷信和误解,认为艾滋病患受到诅咒,命不好。许多艾滋孤儿备受歧视孤立,甚至被赶出校园。要消除这些问题,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记者:您对自己所做的努力评价如何?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杜聪:我从没后悔过。看着孩子们的生活好转,我感到很骄傲。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和这些孩子成了真正的朋友。

  当然,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总是会懊恼地说,如果能让某个影星说几句打气的话,或者让展览馆组织一些展览活动该多好。但我们必须对未来有信心,不能轻言放弃。

  受助儿童“接棒”

  记者:今年艾滋病日的口号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能否谈谈您的承诺?

  杜聪:过去5年里,我曾守在很多艾滋病患的病榻前,眼睁睁看着他们过世。在他们弥留之际,我答应过会好好照顾他们的孩子。这就是我的承诺,我会履行这些诺言。

  记者:你们资助的孩子有些已经上了大学,现在情况如何?他们将来还会回故乡工作吗?

  杜聪:我们现在资助的孩子里有100多名大学生。事实上,今年夏天就有16个人和我们一起并肩工作。他们在暑假回到故乡,拜访那些艾滋遗孤的家庭,和比他们小的艾滋孤儿谈心。他们可以说:“看,我曾经和你们有一样处境,我父母也死于艾滋病,但我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别放弃,生活会好起来的,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榜样效应比任何鼓励都管用。

  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慈善项目最终会交回到这些孩子手里,让经历并战胜痛苦的人“接棒”,这可以增强社区自我救助的能力。过去孩子们都太小,今年我的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以后我还打算雇佣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融入这个体系,根据他们的想法来调整未来的发展策略。

  记者: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杜聪:对于慈善机构而言,确保援助资金的可持续性很重要。随着我们的组织发展壮大,令我们捉襟见肘的情况会更容易发生。根据新华社报道,目前中国有7.6万名艾滋病儿童,到2010年将会增加到26万人。我们现在帮助了4000人,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儿童需要我们帮助。如果我们做得太快太急,就会有资源缺乏的危险。我们既要继续援助这4000个孩子,还要扩大援助范围,但必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相关链接

  中国HIV数字

  183733例:截至今年10月31日,中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

  28757人:中国累计治疗艾滋病患者28757人,预计到年底将达到3万人

  871089人:累计检测871089人,发现阳性9567人

  12464例:累计死亡12464例

早报记者 俞懿晗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