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独联体改革裹足不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5:52 浙江日报

  

独联体改革裹足不前
经历了15年风雨的独联体,走到了“变”与“不变”的叉路口。11月28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的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并没有提出独联体改革的具体方案,只是委托外长理事会制定改革构想并提交下届峰会讨论。改革裹足不前,一方面表明各成员国对独联体的期待不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

  随着地区局势的演变,独联体在某种程度上已分化为“亲俄”和“亲美”两个阵营
。成员国在独联体内的利益契合点相对减少,一些国家对独联体的倚重下降,甚至发出了独联体是否有必要存在下去的疑问。在此背景下,要维持独联体这一“庞大机器”的运转,更需要完善其组织制度并提高办事效率。

  除了维持运转的压力外,各成员国对独联体改革也确有现实需求。多数独联体国家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体”内年贸易额约为1400亿美元。这些国家尚处在经济转型期,原有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贸易环境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贸易环境,对各成员国保持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势头至关重要。

  改革久议不决,是由于各成员国缺少共识。从成立之初直至今日,凝聚力不足一直是阻碍独联体发展的症结。俄罗斯希望借重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这两个轮子来推进独联体建设,并试图通过打造俄、白、哈、乌统一经济空间,构筑起引领独联体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然而,这些次区域组织并未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政治倾向相反的民主选择共同体和古阿姆力量也尚待壮大,一时似乎还难以扮演独联体掘墓人的角色。

  独联体是苏联解体的产物。它不仅是各成员国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也是俄罗斯维护在前苏联地区战略利益的依托。因此,独联体的走向又不可避免地触动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敏感神经。从这个意义上讲,独联体改革进程的起落也是观察大国关系走向、地区影响力消长的一个重要窗口。孙力

  (《人民日报》供本报专稿)

  国际观察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