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核管家”访东亚为核危机灭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6:07 光明网

  

国际“核管家”访东亚为核危机灭火

  5日上午,巴拉迪在清华大学做演讲,当天,他被授予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本报记者杨杰摄

  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博士开始了对日本、
中国、越南和印尼四国的访问,希望推动各国对核能源的和平利用。同时希望国际社会对朝鲜和伊朗给予更多的激励措施。

  敏感时期体现IAEA影响力

  在他飞抵日本的前一天,中、朝、美、韩和日本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在北京会晤,商议重启六方会谈的具体事宜。分析人士认为,选择在朝核问题出现转机的时刻前来亚洲,巴拉迪不仅旨在为东亚再打上一支“镇静剂”,也为了在东北亚这一“核热点区域”出现重大局势变动的时刻进一步体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地位和影响力。

  5日上午,正在中国访问的巴拉迪来到清华大学演讲,朝核及伊核问题自然成为了中心话题。在题为“核能———展望未来”的演讲中,巴拉迪高度评价了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过程中发挥的角色,认为“中国为推动六方会谈起到了领导的作用”。

  巴拉迪表示,IAEA已经准备好与朝鲜以及相关各方一道为解决朝核问题发挥作用,确保朝鲜核项目用于和平目的。此前在东京,巴拉迪也呼吁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同时使用大棒和胡萝卜,仅靠制裁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他主张各方应为朝鲜提供一揽子激励措施,促使其重返谈判桌前。

  解决核问题也要顾及朝鲜

  巴拉迪指出:“朝鲜核问题说明,在应对此类危机时,国际社会相关各方应该及时展开可持续的对话,以应对可能引发的危机……在解决核问题同时也要顾及朝鲜和各方的安全和经济问题。”

  对于伊朗核问题,巴拉迪也主张相应的激励措施,他说,IAEA支持在俄境内建造俄伊联合铀浓缩企业,这项计划可以鼓励伊朗暂时冻结铀浓缩计划,允许IAEA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核查。

  除了在朝核问题上发出IAEA的声音,该机构官员也表示,巴拉迪此次亚洲之行另一主题是核能源和核不扩散。

  而其选择访问的日本、中国、越南和印尼四国,都是在国际核能领域有着重要地位或者正计划大规模发展核能的国家。

  日本应该有“道德责任感”

  日本拥有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大的核电产业。在访问日本期间,巴拉迪特别“敲打”

  了此前日本高官有关“核武装”的论调。巴拉迪在京都大学一个研讨会上说:“我认为日本或任何国家跨入核武门槛都将是重大的错误,这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日本要发展核武器,那韩国以及这个区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最终都可能拥有核武器。”

  他强调说,日本作为世界上惟一遭受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应当具有“道德责任感”。

  对于即将访问的越南和印尼,分析人士认为,巴拉迪注重的是两国正在酝酿的核能开发计划以及将来同IAEA的合作问题。越南核能院的负责人今年6月表示,核电站的建设最迟应在2017年前动工。今年5月,印尼也宣布,预计在2015年前建成首座大规模核电站。

  巴拉迪说:“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和安全,它们之间能互相影响和关联。而能源也能对这两大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核能的作用虽不是万能的,但它能在未来的能源多元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支持中国扩大核能源项目对于IAEA同中国的合作,巴拉迪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和IAEA保持着紧密地合作关系。IAEA支持中国扩大核能源项目。

  ■特写

  “对伊战,我有宽慰,但更多是痛心”

  “担任IAEA总干事期间,您是如何承受来自大国压力的?”这是一位清华大学学生的问题。

  对此巴拉迪坦言,他总能听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评。

  但他会听取所有成员国的意见和分歧,而最后则将依据IAEA的原则做出独立决定。

  巴拉迪微笑说:“我担任这个职位是为了实现我的信念,即全球无核化努力,并非为了金钱。如果为钱,我在私人公司的收入会是现在的十倍。”

  1997年12月至今,巴拉迪一直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这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核危机的严峻考验。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试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其发动军事打击。但巴拉迪在此前曾明确表示,并未看到伊拉克有任何发展核武的动向。如今再次谈到伊拉克问题时,他说:“现在终于证明我们是正确的了。但是,我在感到些许宽慰的同时,更多的是痛心,因为战争仍然爆发了。”

  2005年,巴拉迪和IAEA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于此次得奖巴拉迪表示非常欣慰,他说:“这是来自沉默社会的认可……而IAEA的成功则在于听取来自世界民众的声音。”

  本版采写 谢来 实习生 刘赟

  本报记者 郭少峰 对本文亦有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