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黄包车兴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3:13 杭州日报

  

中国黄包车兴衰记
正在等待生意的旧中国人力车夫老舍曾在《骆驼祥子》里描述过老北京黄包车夫的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中产阶级出行的首选就是黄包车。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源于日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传入我国,所以也叫东洋车、洋车。 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而在1879年,清政府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同时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

  黄包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较低,与当时的轿子和马车相比较,具有轻便、迅速、价廉等特点,投入营运后,深受商旅和居民欢迎,“雇乘者日众”。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1931年的《申报》有一个统计,上海有黄包车24300辆。到抗战前,上海的黄包车夫发展到8万人,而全国的“骆驼祥子”估计在100万人以上。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些青年人曾号召不坐人力车,作为他们所提倡的“新生活”的内容之一,其中有人曾“在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发誓不坐黄包车,代以步行”。

  1945年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指示交通部拟具废除人力车规划,1946年1月训令全国禁用人力车,限三年完成。此令在上海准备实施时,引起市民和人力车工人的强烈反对。车商公会组成请愿团赴南京,呼吁政府收回成命。1946年10月,国民党当局被迫变通,允许人力车改装成单人后座三轮车继续营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轮车的兴起,人力车逐渐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后一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

  近年来,作为一种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新型黄包车又小批量地出现在国内一些城市的景点内。

  (综合新华社、信息时报消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