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踏访尼泊尔游击队营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1:02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11月30日,在尼泊尔政府与游击队就武器控制和武装部队监控协议签署两天后,记者费尽周折,探访了位于尼泊尔南部的一个游击队营地。这个即将淡出历史舞台的武装部队营地,建在一座山顶上的密林深处。记者走进了游击队战士的茅草帐篷,目睹了他们近乎原始的艰苦生活,也隐约感受到了这些即将沐浴到和平曙光的人们心中的喜悦。

   藏在丛林深处

  出尼泊尔南部重镇奇特旺,往东南大约20公里,汽车驶离主路,沿一条坑坑洼洼、曲曲折折的土路,向大山深处驶去。汽车在一个叫“碧普落卜”的小村庄停了下来。尼泊尔司机说,我们已经进入游击队辖区,前面没路了。

  这是个普通的小村庄,也是游击队的物资中转站。我们看到,一辆拖拉机正在卸货。一些穿着迷彩服的游击队战士将一袋袋土豆、大蒜、洋葱、玉米、大豆等搬运下车,集中到简易仓库中。从这里开始,一切物资都需要靠人背肩扛送进山里。一个游击队员告诉记者,在和平协议签署后,政府已开始向游击队提供少量物资和军饷。

  原以为向导可以将我们带入营地,不料却被告知,我们不能随便进山。一位负责新闻联络的游击队员告诉我们,因为有关武器管制的协议还在执行当中,游击队营地现仍属于“军事禁区”,严禁外国记者探访。

   随女兵入营地

  失望中,突然看见几个身穿迷彩军服的小女兵外出执行任务归来,正往山里走。灵机一动,我们悄悄跟了上去。紧随其后,走了约一公里,跨过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干涸小河,便来到山脚下。通往山顶的唯一的羊肠小道垂直陡峭,只能手脚并用,艰难攀登。接近顶峰时,我脚下一滑,出现险情。突然,一只手伸到我面前,走在前面的小女兵一把将我拉上山顶。

  这小女兵一脸稚气,看上去柔弱而文静,还戴一副小眼镜。她告诉我,她叫西玛,22岁,上山3年了。当兵前,她上过12年学,在游击队里,像西玛这样的人并不多,算是小知识分子了。

  登临山顶,隐在丛林深处中的一顶顶绿色帐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小道,这样的丛林,遇到围剿,肯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政府军与游击队打了那么多年仗,大小战役数千起,却始终剿灭不掉它。

  记者走进的这个兵营,不在根据协议被实施武装管制的28个兵营之内,属于比较小的一个营地,据介绍大约有2000人。

  生活清苦快乐

   营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尽管已进入冬季,但山顶上暖暖的阳光撒遍每一个角落。一些游击队员正在建造新帐篷,还有的在忙着挖排水沟。一座座绿色的帐篷完全是天然材质建造。游击队员正把一捆捆散发着清香的茅草扎在屋顶的木梁上,然后盖上防雨塑料布。在这里,也只有这塑料布算是工业制品了。这就是游击队员常年生活的“居室”。

  帐篷很低,进去后,高个子只能弯着腰。帐篷里有的只挂一个灯泡,多数干脆没通电,即使白天,也黑漆漆的,只有小窗子透出一线亮光。没有家具摆设,游击队员全睡在茅草铺就的地铺上,很潮湿。好在尼泊尔气候很好,没有酷暑严寒,一年四季气候都比较温和。

  一个没有四壁围墙的棚子,是游击队员的“食堂”。黄土地上挖的一个大坑,从里面冒出炊烟,这就是炉灶。几个妇女在择菜,好像是山里的一种野菜。山林里的游击队员常年就是靠野菜、土豆和玉米充饥。

  但看上去,他们都很快乐。一个约十五六岁的小游击队员跑到我们跟前,好像从来没见过外国记者,笑嘻嘻地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回答:“是你们的邻居。”

  据说,尼游击队现有约10万人,在尼东部、中部、西部和远西部等地至少有4个师。士兵大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除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外,条件比较好的游击区,游击队员还每月发500尼泊尔卢比(合人民币近60元)作为“工资”。士兵们的军服由自己的工厂缝制,一日三餐自行解决。

  由于经常需要转移阵地,甚至与政府军交火,游击队居无定所,经常以小股形式借宿于民宅,在山林里露宿的时候也很多。由于生活艰苦,营养不良,加上没有卫生设施,风餐露宿,很多游击队员都患上了慢性病,女兵们尤其如此。

   曾为国中之国

  1996年,因为主张废除君主制,现年54岁的游击队领导人普拉昌达怀着满腔愤怒,号召百十来号人———主要是贫苦农民,带着两条枪,走进茫茫大山、密密丛林,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武装斗争。

  普拉昌达多年前曾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主要的资源,是渴望获得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的所有人民的支持。再就是那些作出牺牲、贡献食物和衣被支持游击队的人民所怀有的崇高理想。”

  普拉昌达还说:“迄今,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政党提供的训练和武器。我们的原则是依靠人民,立足自力更生。”由此可见,尽管游击队声称自己是“毛派分子”,宣称“人民战争”为其指导思想,但与中国无关,与中国革命也丝毫没有“沾亲带故”。

  由于游击队的一些主张,符合贫苦百姓的要求,所以在许多地方有不少支持者。经过11年的斗争,游击队已经控制或影响了尼泊尔60%到70%的领土,而政府只能控制加德满都、博克拉这样的大城市和各县首府。在控制区,游击队成立了县、村两级“人民政府”,任命官员,征收税赋,修建道路,设立医疗机构和金融机构。

  在尼泊尔南部、西部和东部等地区,有至少5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解放区”。在外界通往“解放区”的主要路口,游击队设立岗哨,没有其发放的“通行证”,政府官员和政党成员一律不得入内。游击队宣称,尼泊尔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在内战中,尼政府对游击队控制区实施严格的封锁政策,因此大部分游击队士兵生活十分艰难。除了在控制区征收赋税,以及自行从事生产活动外,游击队有时通过抢劫银行以及向富人“募捐”等方式获得经费。在“解放区”,富豪和地主的财产早已被瓜分完毕,有钱人也早就逃往国外或外地。

  盼望走出山林

  尼泊尔游击队在11年内战之后,已经获得全国大部分领土控制权的情况下,最终同意将所有武器封存,武装人员进驻临时营地,并在新政府中将不占据首相和主要大臣席位,体现了其维护尼泊尔和平、回归主流政治的决心。

  在营地,多数游击队员都向我们表示,他们并不愿意打仗。这个国家已经因战乱死亡1.3万人,他们盼望着停止内战,走出山林,去过平常百姓的生活。好多小战士都表示希望,有机会再去读书。大多数游击队员贫苦出身,几乎都是文盲。

  我们的向导曾经是当地记者,现在他的身份是游击队员。我们问他:“今后你们的出路是什么?”他平静地回答:“如果真正实现了和平,游击队员将解除武装,大部分人将解甲归田,重新成为这个国家的普通建设者。”临别时,记者将一枚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小饰品送给他,他很高兴,表示有机会一定去北京看看奥运会。

  一位尼泊尔政党领导人告诉记者,根据有关协议,3.5万游击队员将集结在全国7个主营地和21个附属营地,而尼泊尔军队等量兵力也将被限制在兵营内。此后,双方不得再采取任何形式的武装暴力行动。然后,按照年龄和文化水平标准,对3.5万游击队员进行筛选,其中一部分将被整编进入尼泊尔政府军,其他人将解甲归田。

  背景链接

  尼泊尔结束十年内战

  2006年11月21日晚,尼泊尔政府和反政府武装签署一项和平协议,正式结束持续10年的内战。

  尼泊尔反政府武装与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实施“人枪分离”、“枪械入库”,把武装人员限制在28个有监控设备的军营内,并在联合国监督下对武器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按照和平协议,反政府武装分子若再随意使用武器将受到惩罚。不过,在联合国正式开始对这些武器进行监管之前,尼泊尔政府、反政府武装和联合国还需签署一份三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驻尼泊尔特别代表伊恩-马丁希望协议能够尽快签署完毕。

  按照21日签署的和平协议,目前的尼泊尔议会将解散,随后成立一个有反政府武装加入的临时议会。临时政府预计在12月初成立,反政府武装也将加入政府。

  尼泊尔这场持续10年的内战始于1996年2月。多年来,超过1.3万人在战乱中丧生,尼泊尔的国民经济也因为这场战争而濒临崩溃边缘。 (新华社驻加德满都记者陈乔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