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CCTV-4《今日关注》专题 > 正文

今日关注:美国鹰派再“折翅”布什痛失博尔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2:30 央视《今日关注》

  《今日关注》2006年12月5日播出节目《美国鹰派再“折翅”布什痛失博尔顿》,以下节目内容。

  布什又黯然送走一位鹰派爱将,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递上辞呈。是性格使然自毁前程?是不小心成为民主党中期选举获胜后的又一份战利品?还是被布什不情愿地当做明哲保身的棋子?博尔顿究竟被谁赶走了?《今日关注》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 鲁健: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国际频道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最近由于关注美国的中期选举,所以我们的节目陆续聚焦了美国政坛的一些明星人物,比如已经辞职的前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还有在中期选举当中涌现出来的女议长佩洛西等等。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为什么我们要谈他呢?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

  (播放短片)

  字幕显示:

  2005年8月1日,博尔顿踏入联合国总部,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一年零四个月之后……2006年12月4日,博尔顿提出辞呈,黯然离去;

  美国总统 布什:

  我收到了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的辞职信,我不得不接受,这让我很不开心。我想他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因为我知道他为我们的国家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我们会想念你的。

  主持人:

  我们刚才看到了,博尔顿是担任了一年零四个月的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然后辞职了,布什也同意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博尔顿。

  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外交学院国家关系研究所的所长王帆先生,您好。

  王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您好。

  主持人:

  还有一位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副教授余万里,欢迎两位。

  首先刚才通过这个短片也看到了,博尔顿是自己提出辞职的,其实有的媒体说,一年零四个月前任命他的时候就是一个错误,因为他是一个藐视联合国的人,而且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这样的人反而到了联合国去当大使,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为什么布什当年还是执意让博尔顿去联合国当大使?

  余万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应该这么说,博尔顿是最不适合当联合国大使的人物,因为他有那句名言“联合国大楼38层,我看炸了10层也没什么了不起。”

  主持人:

  对,“炸了10层也没什么关系”。

  余万里:

  他的任命主要还是反应以布什为首,切尼、拉姆斯菲尔德这一批保守主义的阵营,他们这种团队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关系。

  主持人:

  跟当时美国的政治情况其实是有直接关联的。

  王帆:

  对,另外他性格上也和小布什有相似的地方。

  主持人:

  和切尼这些。

  王帆:

  对,和切尼这些人有相似的地方,有西部牛仔那种性格,小布什选择他这样性格的人,觉得比较相投,志同道合这样的人会信任。

  余万里:

  另外,他是在第二任期被任命成联合国大使的,实际上也有点被逼无奈。

  主持人:

  对。

  余万里:

  因为他原来是国务院负责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当时赖斯当国务卿了,然后他就想升个官,当个国务副国务卿,国务院二把手,结果赖斯就不想要他。

  主持人:

  赖斯看不上他。

  余万里:

  对。

  主持人:

  想当副总统也没戏,就是没有地方合适他了,想去国防部也去不了。

  余万里:

  所以赖斯就笑咪咪地把他推到了联合国大使的位置上。

  主持人:

  只能到那儿了。

  余万里:

  这个位置是很显赫的位置,但是它进不了角色圈之内。

  主持人:

  当时是2005年,伊拉克的局势已经开始恶化了,而且有的人说,可能当时布什让他去联合国,主要想修复因为伊拉克战争恶化的美国和联合国的关系。那经过这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以后,两位觉得博尔顿的工作做到了吗?达到他的目的了吗?

  余万里:

  总体上应该说中规中矩,没有像原来事先所想象的,或者说他言词里来表达的那个破坏性,没有在联合国表现出来。另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第二任期以后,美国的外交不得不转向一个现实的、务实的路线去了,

  主持人:

  就是他真的进了联合国当了这个大使以后,好像一反常态。

  王帆:

  还表示说跟联合国合作,他在这次朝鲜核制裁问题上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其它一些问题上没有什么进展,但是他也捍卫了美国的利益,当然在联合国改革这个问题上他没有发挥积极的影响,实际上他当时上任的时候正好是联合国改革呼声比较高的时候,但他上任以后实际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

  我们之所以说他这一年零四个月是一反常态,确实是因为以前对他的印象太深刻的都是因为他强硬的言词。

  王帆:

  2005年他刚上任的时候,说他扔向是联合国的手榴弹。

  主持人:

  而且他自己的办公室里还经常摆一个手榴弹的造型,就是展示自己的强硬作风。

  王帆:

  对。

  主持人: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回顾一下博尔顿以前说过哪些强硬的言词。

  (播放短片)

  解说:

  一撮浓密雪白的小胡子、一双略显阴冷的眼睛、一副难得一笑的面孔。《华尔街日报》称他为“美国国务院中最危险的人物”,他却将这篇报道的复印件放在办公室中的显眼位置;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一枚仿真手榴弹,旁边还标注着:给一个最伟大的里根主义者,他就是布什政府最强硬的“鹰派”代表人物——博尔顿。

  博尔顿现年57岁,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内担任美国负责军控和国际事务的副国务卿。由于不满顶头上司鲍威尔的鸽派作风,博尔顿加入了鹰派阵营,并成为了鹰派的代表人物。在担任保守的美国企业研究所任副所长期间,他曾声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不合时宜;在2003年访韩期间,由于抨击朝鲜领导人是“独裁的暴君”,他被朝鲜媒体怒斥为“人渣和吸血鬼”;在美国国内,博尔顿被民主党人和一些共和党人指责有举止傲慢、胁迫和报复下属等不良品行;他对联合国也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因此在布什提出任命博尔顿为美驻联合国大使时曾引起了很多争议,但布什还是在2005年8月,利用美国参议院休会期间动用总统权,直接任命博尔顿为美驻联合国大使。然而,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一直没有通过关于博尔顿的提名案。

  2005年12月,刚刚上台不久的博尔顿就声称要延后批准联合国未来两年的预算,以“推动”联合国改革。美国此举使联合国立即面临预算危机;在处理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博尔顿的强硬手腕引发许多批评。如今,美国中期选举结束,由于掌握国会多数的是反对博尔顿担任联合国大使的民主党人,再次担任的提名案恐怕无法通过,博尔顿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去。

  主持人:

  所以博尔顿是一个典型的好斗的鹰派人物,他曾经说过了很多非常激烈的言论。比如说他说到,“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和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还有“只有符合美国政策的国际条约才会成为法律。”另外他还针对联合国说了很多,比如“根本不存在联合国这种东西,(联合国)秘书处在纽约的大楼有38层,即使炸掉10层,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就是那句名言。另外他还说:“如果让我来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我会只设一个常任理事国,那就是美国,因为这才是当今世界力量分配的真实反映。”

  王帆:

  实际他真正当了这个大使以后还是有所改变。

  主持人:

  还有,比如说伊朗问题,他说“我不会给伊朗胡萝卜,伊朗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等等。包括刚才短片里我们也看到,他也是抨击过朝鲜,说朝鲜人民生活地狱般的梦呓当中,结果被朝鲜强烈的反击,说他是个“人渣和吸血鬼”,互相地对骂。所以从博尔顿的言论就能够看得出来,是不是和他一贯强硬的言论和作风有关,所以使得大家都不能够接受他。

  王帆:

  首先,实际上他当大使之后态度还是有所收敛的,而且在一些场合也开始讲美国还是需要跟联合国合作的,但是这个人实际上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那种单边主义色彩很浓的一个人,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很多美国官员有根深蒂固的霸权思想,这个在一些国际组织中也有很鲜明的体现。

  主持人:

  其实当时布什任命博尔顿的时候是没有得到参议院的同意,是趁参议院休会期间,然后运用总统的权利直接任命的。当时为什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呢?

  余万里:

  还得从博尔顿说起。这个人物的形象两方面,一方面是他自己的个性,这个人的个性极其好动,口无遮拦,跟同事的关系都处不好,这是一个。

  主持人:

  充满争议的人物。

  余万里:

  另外一个,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新保守主义或者说保守派,鹰派色彩的一个人物,所以他的存在是一个符号,符合那派人的整套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看法,是这么一种人。所以不仅民主党人不喜欢他,共和党的温和派也不喜欢他,这届国会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也就是说通过他任命的这些委员里面是10个共和党人,8个民主党人,理论上10比8应该能通过,但是这个委员会主席是一个温和的共和党人,他就不愿意让他过。

  主持人:

  就是在共和党内部对他的争议也是比较多的。

  余万里:

  对。

  主持人:

  根据规定,如果要是不能够得到参议院的认可,到这一届国会任期结束的时候,他的任期也就到了。

  余万里:

  对,他必须在参议院进行一个停顿。

  主持人:

  现在是不是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也结束了。

  余万里:

  差不多,因为民主党国会上任后的新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已经把这话说出来了,说博尔顿哪也去不了了。也就是说1月3号,103届国会下来,那么民主党为主的外交关系委员会是绝对不可能通过他的任命,所以他现在要通过任命,唯一的机会就是在1月3号之前,就这一届共和党为多数的国会,还有希望,但是这里面温和的共和党人也不喜欢他,民主党人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王帆:

  中期选举之前就没有获得通过,现在更不可能了。

  主持人: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布什11月份还是再次提名博尔顿担任联合国的大使。

  余万里:

  这是布什用人的一个特点,他用人首先的标准是忠诚,这个人是我的哥们或者是我团队里面的,博尔顿确实是他的哥们。布什2000年大选的时候是有争议的,最后打官司,博尔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当时是替布什打官司的律师团队的骨干。

  主持人:

  而且布什对博尔顿的评价和联合国其他一些人士对他的评价好像是截然相反。我看到布什对他曾经说过,“他一直是人权和人类尊严的强烈捍卫者。”还有具体的,比如“在联合国改革,安理会有关朝鲜核和伊朗核项目决议案项目的通过,还有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部署强有力的维和部队,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等等,都是溢美之词。但是联合国内部,比如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马西加说,博尔顿经常在同事之间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而且是经常讨论的过程当中喧宾夺主,就是一个会议完了,他可能抢先出去,先对媒体发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好像对他评价其实是很不一致的。

  王帆:

  他的行事风格还是招来很大的争议,他一贯如此的行事风格。但是布什从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很好地执行了布什的政策,捍卫了美国的立场。

  余万里:

  博尔顿实际上是鲜明地代表新保守派这批人的风格,他认为美国是世界真正的好的代表,我们是善的代表,所以我们做的一切事情,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是为大家好的,所以他就会在外交方面,就是国际舞台上咄咄逼人,他要展示美国人,甚至是上帝指明是这种意思。

  主持人:

  所以这次布什可能也实在是难保他了。

  张帆:

  无奈吧。

  主持人:

  虽然11月份再次提名他,但是现在博尔顿好像也很知趣,提出了辞职。

  余万里:

  因为民主党要是实在没办法,比如说这届国会里面,剩下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民主党会动用一招无限制演讲。

  主持人:

  什么叫无限制演讲?

  余万里:

  就是一个议员上来拖时间,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议员上来他为了阻止一个议案的通过,他会拿一本华盛顿地区的电话本挨个念,按照程序你不能打断他。

  主持人:

  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余万里:

  法律赋于的权利,实在没办法,民主党可能把这招都用上,我反正把这短时间拖过去了,完了。

  主持人:

  其实在参议院里阻止一个议案可能比通过一个议案要更容易,是吧?

  余万里:

  对。

  主持人:

  只要是无限期地拖就可以了。

  余万里:

  对

  王帆:

  另外,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物,虽然也不是像拉姆斯菲尔德那样有政治分量的人物,但是他也是共和党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所以民主党现在控制了参众两院,是不会放过他的。

  主持人:

  所以我们刚才说博尔顿之所以提出辞职,然后被同意,其实也是一种被免职了。那么第一个原因可能跟他平时一贯的处事作风,强硬作风不太招人喜欢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可能跟民主党中期选举取得胜利有很大关系。

  余万里:

  美国的政治生态变了。

  主持人:

  有人说博尔顿可以说是美国的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以后的又一个战利品,可以这么说吗?

  余万里:

  可以这么说。第一个拉姆斯菲尔德是主动辞职,实际上也是被迫的,因为民主党已经在选举前放出话来了,像拉姆斯菲尔德、博尔顿这种贴着标准鹰派标签的人早晚都要被国会敲打。

  主持人:

  这一次博尔顿提出辞职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在,是吗?

  王帆:

  对,现在美国小布什政府面临着一种走马换将这样一种无奈的境地,即使不是主动的,被动的他也没办法,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余万里:

  其实也是一种自知之明之举。

  主持人:

  那小布什还能不能够像上次一样,跳过参议院,利用参议院休会的时间,然后动用权利再次任命博尔顿?

  余万里:

  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民主党必定会做出……

  主持人:

  因为他已经接受他的辞呈了,不可能了,但是从法律规定上他可以这样吗?

  余万里:

  理论上他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样做代价会很大。

  王帆:

  我想小布什也不会这么做,他不会希望这么做的。

  主持人:

  而且,目前的形势下,也不可能再次明目张胆地和参议院……

  余万里:

  对博尔顿本人来说,他这么做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他会很难受。

  主持人:

  对,其实就是说从小布什和博尔顿都很知趣。当时布什提名博尔顿的时候是知难而上,明知道压力很大,但还是提名博尔顿,可能是有他一定的内部考虑,因为从博尔顿本人来说,还他一个坚定的拥护者,平时跟布什的私人关系怎么样?

  余万里:

  这两个人的私人关系谈不上很密切,但是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另外有一层关系是他们都是耶鲁大学的,是校友。

  万帆:

  而且博尔顿可以叫他大叔,57岁,他实际是美国政坛元老级的人物,在里根、老布什时期……

  主持人:

  跟沃尔福威茨应该都是属于元老级的人物。

  王帆:

  对,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而且在小布什选举的时候也做过一定的贡献。

  余万里:

  也是小布什叔叔辈的一个领导人物。

  主持人:

  他跟切尼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更贴切一点。

  余万里:

  对,他们是长时间一起共过事的。

  主持人:

  应该说他去联合国担任大使,切题在背后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余万里:

  对,主要是切尼。

  主持人:

  另外,我们刚才说到博尔顿是布什政府内部鹰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所以他的离开自然会让大家联想到布什政府内部其他一些鹰派人物的命运,我们也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倒萨设计师”——沃尔福威茨,2005年6月改行。“9.11”事件发生后,他立即主张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总统布什也曾公开承认,他的学说对美国官方对外政策有很大影响。2005年6月1日,在民调基础不甚乐观的形势下,这位超级鹰派人物卸下国防部副部长重任,换了世界银行行长的头衔。

  “伊战设计师”——拉姆斯菲尔德,2006年11月下岗。他是一位亲历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最年长的国防部长。随着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以及虐囚丑闻越抹越黑,美国民众对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日渐感到不满,让他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虽然布什曾多次表示支持他,但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的失利,使得这位“战斗不息摔跤手”最终下岗了。

  “最有才能的外交官”——博尔顿,2006年12月辞职。布什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他是美国“最有才能、最成功”的外交官之一,他也曾表示将不遗余力地在联合国提倡美国的价值观和服务美国的利益。但他的强硬手腕和单边主义作风,引发了国际社会乃至美国国内的许多批评。在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一年零四个月后,他最终黯然离去。

  “布什的军师”——切尼,下一个离去的会是他吗?

  他在伊拉克问题上不断重复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一个动议美国入侵伊拉克。他被看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灵魂人物和华府保守势力的掌舵人。但“特工门”和“走火门”事件,让他在美国国内备受争议,而中期选举中他的低调表现也不禁让人们怀疑他是否在被边缘化。

  主持人:

  看几个鹰派的代表任务,先是沃尔福威茨离开国防部去担任世界银行行长,然后拉姆斯菲尔德辞职,现在博尔顿也提出辞职,下一个会是切尼吗?

  张帆:

  他辞不辞职实际上意义都不是太大,因为他现在在角色圈的影响力在下降。

  主持人:

  但是切尼呢,切尼会离开吗?

  余万里:

  我觉得会比较难,因为他毕竟是副总统,他要动的话动静会比较大,但是他现在实际已经被边缘化了。大家注意到,中期选举之后,佩洛西到白宫跟布什,切尼当时也在场,应该是四个人在场,结果布什就拉着佩洛西的脖子说,以后我们三个人要好好合作,就把切尼撂一边了,好像这个人不存在了。

  主持人:

  但是这些鹰派的人物都纷纷地离开政坛,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这些鹰派人物力量的削弱。

  余万里:

  应该说这是一拨革命到了高潮,然后因为伊拉克战争这个泥潭,这场革命已经开始终结了,有很多种说法,叫“布什革命的终结”,或者是“新保守主义的终结”。

  王帆:

  美国现在这么频繁地走马换将,政坛地震这些东西,实际上有一些很深沉的东西在里头。现在很多人都承认美国陷入了自越战以来最大的困境,这个困境是战略性的困境,他现在必须要做出调整,要实行战略收缩,他是不有一个新保守主义出来,这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大国,还面临着自我设置的一些困境,比如现在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在丧失对美国的信任,丧失了什么信任?就是说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行为能力,美国总在讲大国应该负责任,应该做负责任的大国,那么他自己应该如何对伊拉克问题、如何对中东形势负责,这是他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他现在既无法撤军,又要体面地调整政策,但实际上调整又非常难,怎么办,换人,先换人。

  主持人:

  换人其实就是一种策略的转变。

  王帆:

  对。

  余万里:

  而且他换的这个团队从一开始就是色彩极其鲜明,另外他们之间相互关系是很密切的一拨人,所以这拨人要走就一整拨都走。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是相互关系很密切的一拨人,今天余教授就给我们带来了他从美国买的一幅扑克,这个扑克全是共和党的人物,其中的核心人物大家可以看看大屏幕。黑套A是小布什总统,大小王都是布什的漫画,接下来我们就看,红桃A是拉姆斯菲尔德,已经辞职了,这是切尼,是草花A,方片A是卡尔·罗夫,这是布什一个重要的智囊人物,红桃K,沃尔福威茨,已经到世界银行当行长了,然后红桃圈是赖斯,我们看看今天的话题主人公博尔顿只排到了一个方块4。这个扑克的排序不知道是为什么,博尔顿应该也是一个核心人物了,为什么只排到方块4?

  余万里:

  这个排列是对美国华盛顿内部权利有观察的人才能这样排,是根据距离权利中心的程度来排的,博尔顿虽然是很显赫,但是他在这个角色圈之外,尤是在联合国大使这个位置,所以他更多是表现为一个打手、干将,冲锋陷阵,或者是很鹰犬的角色,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主要角色。

  主持人:

  所以他今天的离去好像更加引证了这个排序的合理性,放到了方块4的位置。当然也有一些媒体有一些说法,像沃尔福威茨、拉姆斯菲尔德,包括博尔顿这些鹰派代表人物的纷纷离去,其实他们都是布什的替罪羊,可以这么说吗?

  余万里:

  应该可以这么说。确实,布什是一个不懂外交的人,所以他上来以后,“9·11”以后整个外交政策实际上是被这一拨所把持的,他们在“9·11”之后,利用“9·11”的国内形势,把美国带到了阿富汗,带进了伊拉克,陷进了这个泥潭,所以他为了把这个残局收拾出来,只能弃用这批人,另外再走一条路线。

  王帆:

  实际上从根本上说,他们也不一定是小布什的替罪羊,而是共和党强硬政策的替罪羊。现在换人是没有办法,是唯一的选择。实际上他想改变政策,首先换人,这样将来政策改变起来可能也更彻底点,更好一些,是这样的。

  主持人:

  但是,现在有人说最该走的是切尼,因为当时打伊拉克战争就是他在背后怂恿,而且说伊拉克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而且在过程当中,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也一直说要找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应该说他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所以最该走的应该是他。

  余万里:

  有个说法,布什第一任外交政策,除了对华政策之外,其他都在切尼手上,唯独对华政策是掌握在布什和爸爸手上。

  主持人:

  但是有的人说,布什让沃尔福威茨走、让拉姆斯菲尔德走,让博尔顿走,都有点明哲保身,或者说舍卒保帅这样的意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布什的本意,是不是也希望把切尼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赶紧甩开。

  王帆:

  这实际上都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了,现在还有两年的任期,包括小布什在两年后自然也要下台了,他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够让共和党这个职称地位得以保留。

  主持人:

  所以切尼现在已经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王帆:

  下或不下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主持人:

  但是有一个可能他得考虑,就是谁来接替博尔顿这样一个位置。因为《纽约时报》有一个报道,包括很多美国的媒体今天用的标题就是《布什很不高兴》对于博尔顿的辞职,现在有几个人物,比如说驻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还有美国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前大使理查德·威廉森,还有在中期选举连任选举当中败北的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德怀恩,另外就是副国务卿伯恩斯,这几个人物,人们觉得谁最有可能接替博尔顿?

  余万里:

  很难说,但是主要是看民主党能接受的程度,因为这个任命很显然要到明年民主党国会,所以更适合的是任命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派的温和人物。

  王帆:

  可以肯定的是,显然不会像博尔顿这样一个棱角这么分明的人了。

  主持人:

  这几个人都看起来没有这样的情形。

  王帆:

  对。

  主持人:

  不管接任者是谁,是不是从这个也能够看得出来,他要选一些务实的人物来接替这些鹰派的人物,这可能也是他们以后要探索的一个策略转变方向了。

  余万里: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两个角度他都不得不这么做。客观上,因为有民主党在国会的制衡,主观上为了收拾伊拉克的残局,他需要凝聚更大的国内的政治之士,所以他都需要一个温和的人物,能够使两方弥合到一块,这样最好。

  主持人:

  这可能以后会是布什探索的一条路。

  王帆:

  这也是一种体面地改变政策的一种方式,就是换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人。

  主持人:

  包括人士上的调整和变化。

  王帆:

  作为执政的这一方,你突然做出很大的调整,自己要承担风险,所以通过这样一种温和换人的方式。

  主持人:

  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实他这种换人并意味着政策的转变,比如从新任的国防部长盖茨最近的一些言论来看,好像并不意味着马上进行这种转向。当然这个话题我们在以后的节目当中还会继续关注。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能够到演播室和我们一起来关注博尔顿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本期的《今日关注》,明天再见。

  制片人 陶跃庆

  策 划 张舒扬

  编 辑 张梦溪 李萍

  主持人 鲁健

  监 制 范 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