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她的爱在美国她的根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6:00 深圳特区报

  39岁与美国参议员麦康诺结婚;念念不忘父辈的故土在中国江南

  她的爱在美国她的根在中国

  赵小兰说,她的成功“得益于两个伟大的文化”,一个是美国文化,一个是中国文化。赵小兰的婚姻也是中西文化的合璧。赵小兰同她的丈夫麦康诺从相识到成婚,走过7年的
路程。你也许更不相信,她和他,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慢慢地把心靠拢”

  初次见面也有小布什在场

  她和他的第一次相见,是在富有的阿拉伯王子在纽约长岛私人别墅举行的一次宴会上,那是1987年。一位有心和热情的大姐特意介绍这两位单身男女相互认识。一方是小姑独处的华裔女郎,正活跃在华盛顿的政坛;另一方是国会的参议员,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对婚姻持悲观态度的男士。那次宴会,小布什也出席了。中外的算命先生都不可能预测到,14年之后,赴宴的这两位男士和这一位女士,竟结合成为美国政坛的三位领军人物:美国总统,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美国劳工部长。相信风水的话,这真是百年不遇的缘分。

  赵小兰和麦康诺的相见,没有马上燃起熊熊烈火。她和他,一位33岁,另一位45岁,已非青春少年;她当时担任运输部海运署副署长,他是美国参议员,都是公众注目的人物。她和他,各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不会一见面就互诉衷情,更不会立即订下终身。何况赵小兰是出生在中国的新移民,不是白色人种,异族通婚,需要多一番前思后量。

  她和他,从此相识了。相识了就是朋友,但不是时下意义的男女朋友。这一男一女,各自忙得不可开交,见面不易。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风俗,也许帮了一点忙。不成文的一种西方社交礼仪,有身份的女士出席晚宴,不论婚否,必须有男士陪伴。华盛顿的社交应酬多,有的时候,赵小兰盛装出席,挽着麦康诺的手臂。挽手臂,如同男士吻女士的脸颊,是西方礼仪中一种尊重的表现,并没有男女爱恋的含义。但这多少给了她和他多一些接触、交谈和思考的空间。

  赵小兰当时说过一句话:“我是个个性独立的人,由于事业忙,没有想过结婚的事。”这一表白,未必完全真实。哪个女子不考虑自己的归宿呢,除非立志独身。

  39岁意识到生活中的空白

  赵小兰是中国人,生长在一个中国式的家庭,她也曾想过,物色一位中国男士,看来没有遇见合适人选。赵小兰曾以幽默的口吻谈起这一点,先说她的身材高挑,选择男同胞的圈子大大缩小,又说来到美国后不大用中文,要学好中文才能应付。她妈妈被人问起,回答是:“做父母的当然希望在华人的圈子里为女儿寻得好归宿。不过,做母亲也很能够了解,这不是对在美国生长的下一代所能强求的。一切全靠缘分。”

  年过三十,遇到亲友聚会,特别是中国人碰在一起,都会问起她的终身大事。赵小兰的例行回答方式,莞尔一笑,搪塞说:“没有人要我呀!”

  中国父母不插手干预,反倒是一位赵小兰的前任上司兼好友杜尔夫人,却替这位潜力无限的下属操心起来。杜尔夫人是地道的美国女士,在政坛上也是位风云人物,这一次的动作倒有点像中国式的大姐。她认真地说:“伊琳(赵小兰的英文名),我是39岁结婚,你最好向我看齐,这是建议,也是命令。”

  赵小兰对记者回溯往事说:“39岁那年,事业顺利,我终于认识到我生活中的一个空白。我开始拿出时间,认真考虑我的私人生活。”

  选择一个穷参议员作伴侣

  那个时候,与赵小兰有交往、约会的男士有三位。一位是大企业家,据说每个星期驾驶私人飞机来华盛顿探望赵小兰。第二位是华盛顿政治圈中一位要人。第三位就是麦康诺参议员,她现在的丈夫。

  麦康诺,何许人也?这位参议员是华盛顿和共和党内一位有地位的男士,生于1942年,毕业于肯塔基大学法律系。他的第一次婚姻失败了,留下三个女儿,痛定思痛,决心不再踏上红地毯,而享受自己单身贵族的生活,优哉游哉,独来独往,已经25年。看来,单身独处,也自有其引人的一面。

  谈婚论嫁的坦途终于展现。赵小兰终于对自己的私人大事设计了跑道,看来看去,麦康诺最顺眼,“三个追求者中,我选择了最穷的参议员。和他在一起,我感到巨大的快乐和满足,而且有安全感。”

  赵小兰偶尔曾透露一点内心的秘密,“麦康诺有点像中国人,当然不是外表。”这大概是指麦康诺的深沉踏实,含蓄内向,不轻许诺。爱情的爆发力终于冲垮了麦康诺的“单身贵族”的防线。他终于明白宣示:“她的谈吐仪表气质,以及精明能干,吸引了我。我们的观念与看法很接近。我决定除去25年的单身贵族头衔,钟情于这位秀外慧中的东方女子。”

  1993年2月6日,赵小兰和麦康诺这对中西合璧的佳偶在华盛顿国会山庄的一个小教堂举行了有牧师祝福的婚礼。没有如云的宾客,只有双方家人在场。这一迟来的婚姻,是在赵小兰39岁,40岁即将到来的门槛上。

  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里

  从单身女郎的跑道转换成两人婚姻的幽径,赵小兰这一人生的体会,有什么可以与人分享的呢?

  她的第一反应是:“不要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里。”这是不是职业夫妻保持家庭生活的长青和有吸引力的秘诀呢?她的丈夫麦康诺的说法是:“我们很少谈政治谈工作,我们要谈的是家中琐事。”

  这也许是这一对政坛高层夫妻的默契和高明之处。

  这也许更因为,两人都忙碌于政务公务,如果夫妻私生活的难得闲暇时光,仍然充塞烦人的公事,能够松弛绷紧了五个工作日的神经吗?赵小兰对记者说:“回到家,我们和大多数夫妻一样,谈论到哪家餐厅共进晚餐,周末如何消遣,别忘了把垃圾袋放到户外。”

  在首都华盛顿,两个各唱各的调,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到周末,他们飞回以烤鸡和绿草闻名的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这个小镇的纽堡路旁,有麦康诺早就拥有的一所房屋。赵小兰十分喜欢小镇的朴实与平静,恰似麦康诺的性格。

  开门七件事,中外家庭都回避不了。赵小兰对记者介绍家务事的一番话,使人有点惊奇。她说:“麦康诺负责80%的家中杂务,包括水管维修,倒垃圾也在其中。”至于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做饭,赵小兰坦陈没有学到母亲的手艺,这可能是长期单身女的生活造成的,那时“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挨饿”,她常常买熟食,熏三文鱼,薄脆饼之类,回来吃,如今全由丈夫操办,还俏皮地加一句:“这也是我选择他的条件之一嘛!”

  有什么遗憾?有的,那就是婚后多年没有孩子。谁也不能责怪,用美国人的说法,这是上帝的安排。再美满的生活,总会有缺失。

  美国梦中国情赵小兰

  近一个世纪前,在杜德(SonoraDodd)夫人的倡导下,华盛顿州举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父亲节,那是伟大的父亲们的节日。这天,父亲们将得到热爱他们的子女们的感激和祝福,为他们的奉献,为他们的无私,为他们的坚强,为他们的爱心,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

  梦开始的地方

  2005年5月14日晚,美丽的艾利斯岛见证了一个历史的时刻,那是父亲和我共同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艾利斯岛移民荣誉奖”。我紧靠在父亲身边,感到无比荣幸的同时,更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看着他那欣慰的笑容,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的敬意。是他,在44年前,带领我们全家踏上了这块能够创造神奇的土地。这里虽处处充满挑战与艰辛,但我们跟随着父亲,勇敢地开始寻找我们的“美国梦”。

  1961年7月,妈妈独自带着八岁的我、五岁的大妹和牙牙学语的二妹,乘夜车去台湾高雄,再搭乘招商局的货轮,穿越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与大海星辰为伴,在海上整整漂泊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美国的东大门艾利斯岛。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母女四人来说,其中的艰难自不言而喻,但与父亲团聚的喜悦把一切苦涩都代替了。我们高兴地围绕在父亲身边,欢呼雀跃着,一家人从此再也不分离。

  那时,我凝望着屹立在眼前的自由女神像,心中充满惊喜与好奇。这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开始我们住在纽约市皇后区一室一厅的公寓里。父亲白天身兼两份工作,工作之余,在晚上攻读学位,周末还需做些零工以补贴家用,当时近三分之一的收入要交房租。母亲虽是大家闺秀,但能屈能伸,相夫教子,刻苦耐劳,勤俭持家。

  第一代移民奋斗的道路是艰难崎岖的,生存的压力、语言的障碍、文化的惊讶、精神的孤独,一切从零开始。当时生活尽管艰辛,但我们每天能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导,感受他的关怀,家里充满温馨与希望。……

  父亲的故土

  父亲常常讲述过去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祖先、文化和历史,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热爱中国的种子,并以身为华裔而自豪。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美满的小康之家,是家中独子。祖父赵以仁先生是当地的小学校长,毕生从事农村教育,正直豪爽,育人救国,深受当地民众的敬爱。祖母许月琴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是中国传统式的贤妻良母。在日本入侵和内战之前,那里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一片江南好风光。抗战初期,政府采取焦土政策,赵家地处战区,首当其冲,房屋全毁,生活十分艰难,但祖父仍时常请生活更艰难者来家里吃饭,哪知祖母难为无米之炊,四处借米来支撑祖父的慷慨之举……

  父亲天生好奇心极强,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与憧憬。他勤奋好学,各门功课优秀,但却不是个“书呆子”。中学时,他曾和同学先后组织了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使健康运动之风遍及校园。校际篮球比赛中他曾获得“最佳投球手”的荣称。他也喜欢乒乓球,每征必胜。当时祖父逢赛必到,加油助威,给他莫大的精神支持。他东征西伐,战绩显赫,备受赞赏,且深深领会到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也藉此奠定了凡事皆需追求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人共处务须和谐的信念。为奖励父亲在多项领域里拔得头筹,他的叔叔赵以忠先生送给他一架旧照相机和一只三脚架,父亲如获至宝,不久便成为家庭的专业摄影师。他常把家人召集在一起,架好三脚架,相机设置在自拍定时器上,指挥大家站好位置,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然后飞跑到给自己预留的空位上,满足地看着镜头咧嘴笑着,一张全家福就这样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父亲虽历经沧桑,多次辗转流离,但这些发黄的老照片都伴随着他,似父母一直与爱子同在,依旧精心呵护着他,欣慰地见证着父亲的奋斗与成功,这是祖父母留给父亲的最珍贵的纪念品。父亲经常给我们看这些宝贝照片,我们看到祖父高大魁梧,身高竟有1.83米,祖母修长高挑,也足有1.65米。我们还看到江南老家的城镇、小河、村庄,那里是父亲的故土,是我们的根。

  (2006年6月赵小兰为父亲节所作,原载美国《世界周刊》,标题为本报编者所加)

  “哈佛训练了我的口才”

  赵小兰是从小学三年级起,接受美国教育的熏陶,后来在选择公职的各种挑战中,也无不需要口才的运用。赵小兰回顾她在哈佛的收获,其中之一就是“训练了我的口才,以及接受批评,针对批评提出问题的敏锐”。

  2001年3月6日,布什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为赵小兰就任劳工部长举行宣誓仪式。按惯例,赵小兰的左手放在一本由她母亲朱木兰手持的圣经上,一字一句地跟着女大法官欧康诺朗读誓词,保证忠于美国宪法。典礼完毕,赵小兰拿着这本圣经请总统在扉页上签字留念。这才发现,这是一本由她母亲带来的中文圣经。赵小兰眼睛一转,即兴地问布什:“总统先生你懂中文吗?”总统看着他不懂的方块字,迅速地反应说:“我的中文很好。”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一严肃的场合增添了几分活跃的色彩。

  2002年11月22日,赵小兰回到她就读高中时的母校纽约长岛塞亚瑟高中接受杰出荣誉校友奖。各族裔高中生期待着他们心中的偶像的到来。赵小兰面对近千名高中生,首先展示一下她不寻常的记忆力,“点名”回忆教过她的老师姓名,英文老师、速记课老师的姓名都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来,老师心灵感动,学生们报以热烈掌声。赵小兰对年轻人说:同学们中间有“高中时代,许多帅哥美女,但我不是其中之一。我有点害羞,我的长相和服装,都让我担心,但我不需要担心约会,因为我的父母不允许。我也没有参加毕业舞会,没有人邀请我。”说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热情地大声喊:“不,你很美丽!”

  赵小兰语录

  “当我面临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们来自伟大的历史,伟大的民族。”

  “生活是一次伟大的冒险。”

  “我们必须抱着希望和积极的态度处事。我希望我的当选,对其他的中国人是一种鼓励。”

  “我们都会遇到挫折,都会遇到麻烦,这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很大一部分我们可以控制,是我们如何面对挑战,怎样克服它们。”

  《赵小兰政坛传奇》深圳出版

  百幅照片多为首次曝光

  作为布什政府的内阁部长,赵小兰被人们视为“美国华裔参政的最高典范”,然而,她的人生之路和从政之路、她的家庭和婚姻,以及她与布什家族的交情等等,这一切并不为公众所尽知。旅美作家、资深记者胡思升通过近两年的深入采访成书《赵小兰政坛传奇》,新近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并在全球发行。

  在赵小兰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历程中,她时时体现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打败我们”的精神,也念念不忘“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的认知。

  该书穿插的一百多幅照片大多也是第一次曝光,其中多位美国总统和赵小兰及其父母在白宫的合影尤为珍贵。

  本报今日A12版、A13版特选发该书的部分图文,以飨读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