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别了,拉姆斯菲尔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3:07 今晚报

  74岁的拉姆斯菲尔德,美国目前唯一两次出任国防部长的铁腕人物,本周将告别五角大楼。

  12月9日,他闪电访问伊拉克,面对数千将士,拉氏风格依然:“敌人必须被打败。”此前一天,他在五角大楼发表最后演说,坦言“最糟的日子”——得知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的那天;期待“最好的日子”——12月17日,他将正式把防长大印交给中情局前局长
罗伯特·盖茨。

  挥手之间,这位“鹰派”人物在华盛顿政治圈留下太多话题:31年前,他是美国最年轻的国防部长;退出江湖23年后,凭借对国家安全事务的深入把握,被小布什招于麾下,积极推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和“先发制人”军事理念,赢得总统青睐;“9·11”事件后,借助新保守主义思潮上升时机,指挥阿富汗战争取得胜利,影响力一时无两;又辅佐布什擘画了“反恐事业”的“巅峰之作”——伊拉克战争。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打不完的战争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

  十几万美军深陷战争泥潭,纳税人创造的国家财富日益消耗,决策层束手无策……直接导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铩羽而归,布什只得挥泪斩马谡。

  马谡一去,不同寻常:这是布什政府调整对伊政策的开始,更标志着新保守主义的衰落。

  提到保守主义,人们会联想起守旧、安于现状等字眼,而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保守主义则大异其趣:认定对和平的最大威胁来自反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民主国家应挺身反对暴政;认为美国及其价值观至高无上,应担负起“世界使命”。

  新保守主义在里根任内初露锋芒,信奉者掌控决策层。克林顿入主白宫后趋于式微,到九十年代中期几乎奄奄一息,但“9·11”挽救了它。

  在美国政府内部,“鹰派铁三角”——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现为世界银行行长),举着新保守主义的大旗,把美国带到右的边缘。

  用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白宫智囊比尔·克里斯托的话说,新保守主义就是“一种特别的鹰派”,主张“把(美国的)力量与其文明使命联系起来”。另一代表人物乔舒亚·默拉齐克说得更明白:“我们喜欢有强大军队,我们的利益是跟在世界上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交织在一起的。”

  拉姆斯菲尔德笃行之。为建立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事部门,他做了很多工作,但赢得阿富汗战争后,因为在军事上过度自信,五角大楼和白宫弥漫着一种近乎傲慢的乐观情绪,倒萨的成功使这种自负达到顶点,为拉姆斯菲尔德提前离任,敲响丧钟。

  确切地说,2004年虐囚丑闻曝光后,美国在伊问题上的频频失分,他就成了舆论抨击的靶子,军队内部“倒拉”呼声也日益高涨,这既因为“伊拉克黑锅”越背越沉,也应归结为拉氏过分强硬的行事风格。

  所以,他的离去也反映出美政府对赢家通吃、武力至上思维的反思,单边主义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看着拉姆斯菲尔德的背影,人们也许会记起被改编成讽刺歌曲的诸多“拉氏名言”;也许还会想起另一个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被“鹰派”挤走的“鸽派”,和他的主张:面对不同文明,美国必须学会有限、谨慎地使用武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