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大国崛起德国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8:16 青年参考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探究和解读了15世纪 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及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起社会上的热议。我们从据纪录片内容先期出版 的《大国崛起·日本》和《大国崛起·德国》的书中,节选了部分精彩章节,相信你读后会有所启迪。  ——编者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

  站起来的是德意志民族

  对德意志来说,过去的500年是荣耀与屈辱、富强与衰落并存的500年,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使它迅速进 入现代化。然而第二帝国的现代化却是背负着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现代化,纳粹则是极端暴力的现代化,他们把德国推向了 征服与扩张的道路,给世界和德国带来了两次浩劫。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名列第一,胜过了马克 思和俾斯麦。

  早在纳粹执政时期,阿登纳就因3次拒绝与希特勒合作而两次被捕。出狱后,生活失去保障的他在家里养玫瑰花。阿 登纳是个好园丁,人们用他的名字给一种新型玫瑰命名。而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培育了一个崭新的德国,培育了欧洲的新秩序 。

  1949年,阿登纳当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认为德意志不能再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主义和专制政权 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行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实现欧洲联合,彻底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使前几代人 蒙受灾难的纷争不再发生。

  要实现欧洲联合,先要实现法德和解,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到一个世纪,法德之间就发生了3次血腥残 杀。彼此间的仇恨和不信任已太深了。可阿登纳却对戴高乐说:“以我之见,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它的人民保证,仅仅依 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为他们赢得一个安全可靠的未来。”他的睿智和顽强打动了戴高乐、尼克松等一批领导人。

  尼克松说:“这两位战后的巨人彼此尊重、共同合作,从而消除了法国和德国之间几个世纪的宿怨。他们中任何一个 人都不能单独做到这一点。”

  阿登纳抛弃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称自己“不仅是德国人,而且是欧洲人”。他带着比别人矮了不止一头的国家, 小心翼翼地与法国共同实施舒曼计划(因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而得名)和欧洲煤钢联营,加入欧 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阿登纳还设想通过以德法为“欧洲合众国”核心的一体化进程,来实现德国 的重新统一。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欧洲一体化进程至今坚定地推进着。1992年,欧洲大市场成立。1999年,欧元启动。在 这些成果后面,依然能看到阿登纳坚毅的眼神。他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把“一个为众人憎恨的德国大兵和纳粹 国家,引回到国际间受人尊敬的地位”。

  经济地位的恢复为德国政治外交创造了空间,但它还需要世界,特别是

二战受害国的认可。

  1968年11月,一位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重重地在西德前总理库尔特·乔治·基辛格脸上打了一记耳光。她说是 以年轻一代的名义打这个耳光的。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不过20余年,一位原纳粹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简直是德国 的耻辱。几个月后,当时的西德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也因为曾在一家设计过集中营的建筑公司工作过,而被迫辞职。

  此后,德国对战争的责任日益澄清,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责任不是某个人的,而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德国教育部门多 次修订历史教科书,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大家都不会忘记,在1970年的那个萧瑟冬日,在波兰一个古老的城区,在那个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反纳粹的斗 士、时任联邦德国总理、66岁的勃兰特凝重地跪下了。这个举动感动了波兰,也感动了世界。

  一位记者深情地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下跪的人跪下了。”他的举动使德国以悔过自新的 形象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跪下去的是勃兰特 ,站起来的是德意志民族。

  德国战后的历史与此前的历史截然不同。正如德国前经济部长艾哈德所说:德国要成为世界大国,最好的办法是发展 经济,而不是采取军事手段。联邦德国的发展历程是和平与民主的现代化。这次崛起也不同于俾斯麦、威廉二世、希特勒等人 信奉的地缘政治,而代之以“经济政治”。

  (节选自《大国崛起·德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定价:39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