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间谍游走在幻想和现实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0:52 外滩画报
间谍游走在幻想和现实之间

俄前特工

  原载《泰晤士报》,作者Ben Macintyre

  在冷战的永久封冻层深处,保存着原苏联间谍头子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Pavel Sudoplatov) 对一个特工新手的告诫。苏多普拉托夫当了30 多年特务,经历了整

  个斯大林统治时期,很少人对残酷而复杂的间谍心理学的了解能像他这样透彻。

  间谍的共同之处

  苏多普拉托夫对手下的忠告是: 你在招募新间谍时,应当“搜寻那些受到命运或大自然伤害的人——那些相貌丑陋者,以及渴望获得权力或影响力,却被不利的环境因素打败的人。在与我们合作时,这种人可以得到一种独特的回报: 对一个影响力和权力很大的机构的归属感。这会给予他们一种比周围那些长相漂亮、命运顺遂者高出一筹的优越感”。这是对间谍心理近乎完美的定义。正是这种心理使一些大相径庭的角色走到了一起:既有像金·菲尔比这样跻身上流社会的叛国者,也有80 多岁才自曝身份的克格勃鼹鼠梅莉塔·诺伍德,还有刚刚因钋-210 中毒而丧生的原克格勃官员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间谍“下海”的动机有很多: 意识形态、贪欲、性、复仇、荣誉、害怕被勒索等等。这一行吸引到的受伤害者、孤独者和怪人比其他行业都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对秘密影响力的渴求,也就是苏氏所说的秘密回报。他们走上间谍道路可能受爱国主义或叛国想法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它主要是一种受想象力驱使的行为。利特维年科的临终遗言表明,尽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依然拥有精神上的优越感:“我躺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死亡天使的扑翼声⋯⋯愿上帝原谅你( 指普京) 犯下的行径——不仅仅是对我一个,也是对可爱的俄罗斯和它的人民。”

  玩的就是心跳

  牛津大学学者约翰·马斯特曼

二战期间曾在军情五处负责双重间谍的操控。他对自己经手的间谍作过一番细致研究,结论是:“某些人天生就有一种在间谍和欺骗的神秘世界中生活的癖好,并使自己同时依附于对立双方的同类机构,只要他们对一种恐怖冒险的渴望能得到满足。”即便到了弥留之际,利特维年科也表现出一种对“舍身成仁”的兴奋心情。除了黑手党外,大概没有别的职业会使人对自己行业的
神话
看得如此清晰,却又如此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这就像生活在一部间谍小说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场博弈。”警察出身的克格勃间谍约翰·塞蒙兹指出。数十年来,克格勃间谍网络的营运原则一直可以用“MICE”( 老鼠) 一词来概括,即金钱(money)、意识形态(ideology)、胁迫(compromise,例如用勒索方式) 和自尊(ego); 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自尊。铁幕两边的间谍头子用来奖赏手下间谍的代号越奇特,他们的自尊心理就越能得到满足。意识形态上的信念对一个间谍来说固然是很有用的品性,但让他觉得自己的作用很重要却是最根本的。

  幻想和伪装的世界

  除了自负心理之外,间谍还有一大显著品性是善于自欺。间谍世界总是能够吸引到很多游移于现实和幻想或伪装之间的人——梦想者、偏执狂、阴谋理论家、冒名顶替者和制假者。在英国秘密情报机关中,这类人占的比例似乎高得出奇。他们往最好处说是生性离奇古怪,往最坏处说则堪称完全疯掉了。不过,想象力过度活跃并不是英国间谍所独有的特点。苏多普拉托夫本人就喜欢漫无边际的夸大其辞,1994 年他出的回忆录至少有部分内容属于虚构。前情报官员、记者马尔科姆·马格瑞吉认为:“根据我的经验,情报特工是比记者更大的说谎者。”一人兼具多重身份的安东尼·布兰特就生活在一个骗局重重的特权世界中: 一方面是王室的藏画鉴定师、英国体制内的栋梁、在高档会所如鱼得水的人,一方面又是克格勃间谍、地下

同性恋者和深藏不露的叛国者。他将自己的矛盾生活分别锁在一个个暗室中,其伪装行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直到最后他都始终保持冷静淡泊,私自独处时却在尽情享受他那秘不示人的“独特回报”。

  “笑话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奶奶间谍梅莉塔·诺伍德代号叫“Hola”,人称“来自消费合作社的间谍”;她被归为另一种类型的特务。40 年来她的生活似乎平淡无奇: 自己腌制果酱,在一家有色金属研究协会上班。然而早在苏联研制第一枚原子弹的时期,她就开始向莫斯科源源传送秘密情报。诺伍德称自己当间谍纯粹是出于意识形态理由,但她实际上也想通过这样做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在临终前不久,这位老祖母兼苏联“红旗勋章”的秘密获得者说了一句最能揭示其内心的话:“我认为,我已经不受惩罚地

  做成了这件事。”在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中,这位地位低微的秘书、很不起眼的老太太把身边那些英俊美丽、成功发达的人士都耍弄了一辈子,这就是她得到的最大回报。作家威廉·博伊德在小说新作《不得安宁》(Restless) 中精确描述了间谍的一个共性: 心智上的优越感。和布兰特一样,书中的叛国者也深藏体制内部,对自己用叛国换来的秘密权力洋洋自得:“他内心一直在大笑; 每时每刻,笑话身边的每一个人。”利特维年科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或许也带有这种满足感。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当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政治和道德已不再重要,更要紧的是扔下一句结论式的告别语。他在病榻上为那个被他视作下毒者的人留下了一条口讯:“你或许可以成功地让一个人消声,但在你的余生中,全世界的抗议吼声将会在你耳边不断回响,普京先生。”(俄政府和普京已公开否认与此事有关。—编注)与所有的间谍一样,利特维年科早已拿定了主意: 我要笑到最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