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学习长处 顺应潮流(外国提高公民科技素质系列谈(1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2: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一个时期,本报刊发了一组系列报道,介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科普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的情况,包括成功的举措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今世界科普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与时俱进,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长处及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雷绮虹。

  雷绮虹首先谈了中国的科普工作现状。她指出,中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科普
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包括了对科普规划的具体内容。在此之前的2002年6月29日,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科普制定的法律,它的颁布在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中国的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中国的科普工作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各国的科普工作各有特色和长处。英国科普工作开展最早,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首先提出“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与社会”的概念,并通过“疯牛病事件”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科普经验,特别提倡科学家与公众的平等交流。美国的科普更重视学校教育的科学课程和方法的改革,以及各类科学博物馆的发展。法国则根据科学文化非本土草根文化的特点,大力开展其传播活动,努力将科学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德国坚持多年开展“科学与社会对话”系列活动,同时还十分重视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与公众就业密切相关的信息等技术的普及。澳大利亚则注意将科普与国家创新的需要相结合,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的青年利用科技成果开拓市场,发展新产业。日本的一些企业将科普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并已形成特色,企业通过面向公众的科普,提升美誉度,促进企业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十分重视科普。印度注重运用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科技传播,等等。上述经验都值得借鉴。

  谈到当今世界科普发展的趋势,雷绮虹指出, 过去科普被认为只是科技界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将科普工作纳入政府职责范围,在经费和政策方面加大了对科普的支持,政府从宏观方面参与科普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许多发达国家都注重科学界与传媒界在公众科技传播中的密切合作。科技团体策划活动主题并组织科技、教育界的专家参加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到企业争取资助,并纷纷创办科普网站;媒体提供科技传播平台,和科学家共同策划与公众交流的表达方式和科学问题的表现形式;科普理论工作者则大量培训科技记者和科学家,指导双方掌握交流的技巧。科技团体、科研机构和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共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与文学、艺术、哲学的融合更加密切,具有科技内容和内涵的文化产品增多,涌现出一些观众喜爱的科幻大片、科普畅销书、科普期刊、有科技内容的电子游戏、智力玩具等,科普的文化功能更加显现,成为文化产业中新的增长点。

  事实表明,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创新则是科普的不竭源泉。加强科普是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群体间的“知识鸿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

  “如何发挥各类科技博物馆在科普中的作用?”雷绮虹认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公众科普中的作用,特别是新兴的互动式科技馆或科学中心的作用。互动式科技馆通过创造一种公众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接触科技、参与科技活动的条件,引起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展览的兴趣。

  此外,重视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如英国国家科技馆每年都制订对学校科技教师培训的课程,将计划发给各中小学校,教师可选择时间和内容参加。教师则将学校科技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放在科技馆来进行,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并进行辅导。形成了学校科技教育与校外科技馆教育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而中国目前仍存在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

  雷绮虹说,外国十分重视对展品的投入和更新。如新加坡政府教育部对国家科技馆展品的规定是,每年对展品的更换率达到20%,每五年展品需整体重新设计更换一次,这些经费主要由新加坡政府有计划地提供给科技馆。英国科技馆的展品和项目,可以获得政府经费的支持。英国政府还将彩票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公众科技传播活动。而我们中国一些地方,科技馆的展品少,更新速度很慢,各馆展品雷同的多,结果观众逐年减少,科技馆的利用率较低。我们希望并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本系列报道到此结束)

本报记者 吴迎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