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勃列日涅夫让苏联达到顶峰 却埋下覆亡隐患(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17 国际在线

  俄罗斯人心态复杂看勃氏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逝世,终年76岁。在勃列日涅夫的时代,苏联的国势达到了顶峰,但由于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社会积累的无数尖锐矛盾缺乏认识,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使这些矛盾越积越深,社会动乱的能量越积越大,最终随着勃列日涅夫的逝去,一个曾经令人仰视的强国也随之坠入深渊。

  然而在勃氏去世20多年后,俄罗斯人却开始怀念这位“忠厚长者”。俄各界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呈现出肯定多于否定的总体态势,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与现在相比具有“公正”的优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统计数据表明,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的1965年,苏联人的平均工资只有96.5卢布,到了其执政晚期就上涨到170卢布。很多苏联人在这段时间内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购买了像样的家具、服装甚至汽车。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分化为界限分明的贫富两大社会集团。对于大多数俄罗斯民众,勃列日涅夫时代是“不公正、不平等”的俄罗斯的对立面。根据列瓦达中心的材料,2005年1月,48%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俄罗斯所有的一切都保留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的状况会比较好。二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处于发展的巅峰期,国际格局一度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俄罗斯的大国主义传统和实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苏联解体后,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和社会资本主义化之后,俄罗斯始终没有能够找回曾经的大国荣光。而大国意识和强国意识恰恰在俄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俄舆情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俄民众将跻身为世界强国甚至是回归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列为俄在21世纪的战略目标。在此情况下,俄罗斯人怀念勃列日涅夫及其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俄罗斯人现在也在反省勃列日涅夫时代。因为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开始停滞不前,这段时间内,苏联GDP增速从1966年至1970年的年均21%降低到后期的9%。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只有1966年和1973年两年能够保障面包的供应,其余年份竟然需要大量从国外用硬通货进口粮食。苏联经济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严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从而为苏联的覆亡埋下了隐患。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历史要求俄罗斯人民进行深入思考,维护稳定的代价是什么?稳定又是怎样转化成为停滞的泥淖?俄罗斯今后要实现重新崛起就不得不汲取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惨痛教训,而不能仅仅沉湎于这个时代表面的显赫背后。(来源:环球时报 张伟 常哲)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