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41 中国日报网站

  

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

  在勃列日涅夫任内,苏联的实力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

  勃列日涅夫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2月19日是苏联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在苏联历届领袖中,勃列日涅夫至少有两点令其他人望尘莫及:关于他的笑话最多,他的声誉最好。关于后一点,最近几天在俄罗斯体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与此相比,对斯大林有同感的大约占36%,戈尔巴乔夫则有20%;对勃氏感到愤恨的只有12%,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两位前领导人则高达38%和43%。

  全俄舆情研究中心的调查则表明,勃氏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是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一半的人认为勃氏在俄发展史上扮演了正面角色。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长达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那么,历史上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因为平庸躲过无数政治斗争,因为无能成为最高领袖

  在勃列日涅夫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压根没有人会把这位性格温和、“身材魁梧的美男子”(斯大林语)同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联系起来。出生于1906年的勃列日涅夫,在青年时代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之处,但其升迁之路却异常顺利。1939年,年仅33岁的勃氏就担任了州党委书记,并在卫国战争中先后担任了第18集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勃列日涅夫并未真正上过前线。

  战争结束后,勃氏连升三级,从1952年起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并深得斯大林赏识。在当时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勃列日涅夫是被公认为能力较弱的人,对谁都构不成威胁。他本人也曾多次“谦虚”地表示过:自己没有领袖的才能,更没有那样的野心。因此,在险象环生的权力场中,勃氏反倒躲过了无数灾祸。

  1964年10月,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负责人谢列平密谋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当时,有人要勃氏给正在度假的赫鲁晓夫打电话,他竟“害怕得差一点昏厥过去,后来被别人强拉硬扯到电话机前”。当听说赫鲁晓夫知道了政变的消息时,勃氏一下子扑到朋友的怀里,惊恐不安地说:“全完了,赫鲁晓夫会把我们统统枪毙的。”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只好推举勃氏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这不是因为勃氏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因为他平庸、性格温和、没有野心……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物”。当时,在许多人眼中,勃氏不过是个过渡性人物。每当政治局开会讨论重大问题时,勃氏的许多提议经常被否决,本人也多次受到其他成员的批评。

  为了自己的“威信”,勃列日涅夫甚至不惜向同僚们乞求说:“领导人需要威信,你们帮帮忙吧!”他还曾要求同事:当自己在群众大会上讲话讲到某一处时,请带头站起来鼓掌,以带动群众喝彩。然而就是这个看似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在几年内不动声色地剪除了谢列平等人的党羽,牢牢坐稳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大位。

  一个好猎手、一个飞车族、一个电影迷

  勃列日涅夫结束了赫鲁晓夫时代各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时代是苏联充满动荡的历史上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没有发生过任何值得一提的社会动乱。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荣的时代,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

  勃列日涅夫选拔官员的标准很简单,只要是曾在他的母校读过书,或来自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都有可能获得提拔。在给大量亲信委以重任的同时,勃列日涅夫也在逐渐排挤他不信任的人。以至于苏联著名外交家葛罗米柯曾发过这样的感慨:“我们的政治局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有的人突然从这里出现,有的人突然在这里消失。”勃列日涅夫还有强烈的“舐犊之情”,对自己的子女异常“宽厚”,竟用公款为子女营造豪华别墅。他的女婿丘尔巴诺夫也青云直上,在短短十年内,由一名低级军官晋升为上将。

  而勃氏本人的个人生活也颇受非议,据他的翻译苏霍德列夫回忆,勃氏有两件事干得极好:打猎和开车。他曾亲眼看见勃氏在打猎时一枪命中野猪心脏。1973年,勃氏访问美国时,尼克松送了一辆“林肯”牌轿车给他。勃列日涅夫马上拉着尼克松坐到车上,在狭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吓得尼克松和坐在后座上的翻译出了一身冷汗。而在勃氏执政后期,他则总泡在家里看电视、看电影,然后再招来他喜欢的演员,给他们颁发各种各样的奖章和勋章。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却开始深入苏联普通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社会治安状况大大恶化。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大约形成了2400个黑手党组织,并且这些黑手党大都有官僚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莫斯科已和纽约一样,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大力推行军备竞赛,发动侵阿战争耗尽国力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间,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同样巨大的重工业投资,使得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逐步改变了苏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上世纪60年代,苏联处于美国军事力量的压制之下,而到70年代时,苏联的军力已能与美国平起平坐,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美国。

  此时,美国在国外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在国内则面临着高涨的反战运动和“水门事件”的政治危机;中国则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所以,勃列日涅夫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整个国际形势发展对苏联有利,频频向美国发起挑战。就在这一时期,苏联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被苏联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无一不是亲苏派。这时的苏联自己也承认,其对外政策“在当前条件下具有全球进攻性”。

  尽管勃列日涅夫后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等缓和军备竞赛的协议。然而两国关系却没有就此走上缓和轨道,反而由于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悍然发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而陷入了全面对抗。而正是勃氏发动的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最终耗尽了苏联的发展动力。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