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外俄罗斯族人为何不愿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0:02 环球时报

  有人建议征税,有人建议移民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12月7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将俄罗斯“育儿补助金”由700卢布提高到1500卢布。据悉,2007年至2010年间,俄联邦政府将从国家预算中为名为“俄罗斯儿童”的联邦专项计划拨款133亿卢布,而俄地方上则要为这个计划拨款360多亿卢布。该计划分为“健康的一代”、“有才能的儿童们”、“儿童和家庭”。其中,“健
康的一代”计划将集中力量保障妇女分娩安全和生育健康婴儿。“有才能的儿童们”的基本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支持有才能儿童的统一国家体系,将成立这些儿童的数据信息库。“儿童和家庭”计划将努力防止出现孤儿和流浪儿。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有人甚至提议对无子女公民恢复征税。1941年,斯大林为改善国内人口形势而签署命令,苏联政府开始对单身、无子女或少子女的公民征税。但普京今年10月在“现场直播”节目回答俄罗斯国民提问时坦言,“国家不可能通过这种法律,这种法律是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莫斯科市第一副市长柳德米拉·什韦佐娃不久前透露,莫斯科市政府不排除向员工没有孩子的企业收缴罚款的可能。而俄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根据俄“国外同胞五年移民计划”,俄罗斯于2007年计划迁入5万人,2008年迁入10万人,2009年迁入15万人。罗莫达诺夫斯基说:“2007年,俄中央政府将在12个区开始试点该计划,每一年所需要的资金就达40亿至50亿卢布。”

  海外俄罗斯族人为何不愿回归

  说到移民,俄罗斯其实是继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二大移民国家。苏联解体后共有1500万人移民俄罗斯。俄罗斯历史上曾出现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苏联刚解体时,大批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俄族人为躲避战乱或不堪忍受歧视回到俄罗斯。他们被称为“政治移民”或“被迫移民”,年龄在35岁左右,多来自大城市,受教育程度高,具有专业技能。然而,今年12月15日的《新闻时报》援引俄罗斯同胞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米杰米多夫的话说,非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在俄罗斯境内居住着1000万在第一次回归浪潮时返回俄罗斯的移民,但其中约500万人至今尚未取得俄罗斯国籍。俄罗斯人的第二次回归始于本世纪初,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独联体许多落后地区的公民纷纷到俄罗斯淘金。这批移民被叫做“经济移民”或“主动移民”,他们主要来自小城市和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为非俄罗斯族,其中15%的人不会俄语,难以融入俄罗斯主流社会。

  目前,海外的很多俄罗斯族人不愿返回俄罗斯。俄罗斯族的妮娜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国立语言大学的宿舍管理员。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苏联解体前,她随丈夫从俄远东地区来基辅工作。“我可不想卖掉基辅的房子到俄罗斯的小城市生活,”妮娜告诉记者,虽然她对现在的生活还不太满意,但她舍不得放弃已有的住房和工作。另外,她的岁数大了,如果移民到俄罗斯,即将到手的退休金也将泡汤。在妮娜看来,移民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年轻人或许可以试一试。

  尽管俄政府一直鼓励增加移民,但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各种政策落实起来有些困难。例如俄罗斯的一座城市有8万居民,1.2万人是1991年乘火车从战乱的塔吉克斯坦迁移过来的俄族人。在当地一个废弃的军用靶场上,移民们兴建了自己的小区,开办了26家企业和两家诊所。巴拉绍夫是该市一家移民企业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10多年来移民们一直生活在封闭的社区里,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尽量不去抢当地人的饭碗。但当地人始终没有把他们视为重返祖国的俄族人,而是当作来与他们竞争的塔吉克人。3年前,该市市长下令,向移民征收比正常标准高出33倍的土地税。在移民们的抗争下,市政府败诉了,但移民企业的银行账户却被冻结,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欧洲也盯着俄罗斯人口

  俄罗斯的人口危机也受到欧洲国家广泛关注。德国《世界报》的文章称,俄罗斯的出生率低于欧洲平均水平,与德国、希腊、

意大利等国相差无几。然而死亡率却能与非洲相比。按欧盟的统计,目前有18个欧洲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但除俄罗斯外都能保持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平衡。很多欧洲学者和政治家认为,倘若人口危机不加以遏制,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将再次掀起民族主义浪潮,整个俄罗斯将衰落下去。他们也担忧俄罗斯政局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欧洲的稳定及反恐行动。到那时,欧洲会出现更多的恐怖活动,会影响欧洲的长远发展。▲

本报驻俄罗斯、德国特约记者 关清元 青木 本报驻乌克兰特派记者 谭武军 本报特约记者 韩庵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4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