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6俄罗斯经济素描:推行加速经济发展的方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0:59 世界知识

  陆南泉

  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基本政策,一方面延续了前几年的态势;另一方面针对俄罗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推行的某些经济政策提出了较为明确与具体的实施措施。

  宏观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在2000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长6.8%的基础上,2006年1~9月俄罗斯GDP增长6.6%。根据2006年10月普京的估计,全年将增长6.6%。

  截至2006年10月1日,俄罗斯黄金外汇储备已达2660亿美元。1~9月,黄金外汇储备增加了839.57亿美元。相当于“储蓄银行”的稳定基金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10月1日已达700多亿美元,预计到年底该项基金总额将占GDP的8%,到2007年提高到12%。

  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2006年1~9月,俄外贸总额为33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外贸顺差为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9月中俄贸易额为2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全年两国贸易额有可能达到350亿~360亿美元。

  政府外债大量减少。在2005年偿还了巴黎俱乐部150亿美元之后,2006年8月俄又提前还清了巴黎俱乐部237.37亿美元债务。这样,俄罗斯政府外债总额就从1999年的154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4%)降至2006年10月1日的501亿美元,到2007年将降至467亿美元。

  通胀率有所下降。2006年1~10月通胀率为7.5%,预计全年通胀率为9%,这将低于2005年的10.9%。

  另外,由于俄罗斯投资环境的改善,2006年头9个月吸引外资达270亿美元,而2005年全年吸引外资只有261亿美元,2004年为125亿美元。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排名,2006年俄位于全球第15位。

  全力推行

  加速经济发展的方针

  普京执政以来,一直把俄罗斯内外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发展经济上,强调俄罗斯的最主要危险依然是经济方面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经济增长。2006年5月普京发表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必须争取高速发展经济,并把这作为绝对优先目标。”普京之所以坚持要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有四:首先,在普京看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是俄罗斯对所遇到的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威胁的惟一回答。其次,普京竞选总统时提出了富民强国纲领,如果增长速度上不去,那就无法实现这个纲领。第三,如果低速增长,就意味着俄罗斯21世纪初在经济上难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使俄罗斯难以成为强国,而这恰恰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理想。第四,在经济力量已成为国际斗争中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力量的当今世界,经济上不去,俄罗斯就很难与它作为多极世界中一级的地位相称。

  采取具体措施

  改变经济结构

  调整俄罗斯经济结构,改变以燃料、原材料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是多年来俄罗斯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但收效甚微,经济原材料化并没有改变,轻纺工业产品大量靠进口的局面也未改变,制造业产品出口不断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普京在2006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要采取具体措施来改变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要让经济具备崭新的素质。2006年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思路与主要政策措施有:

  1.国家要增加用于改变经济结构的投资,并正确选择国家投资的项目,即重点用于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有重要作用的项目上。

  2.加快制造业的发展,并提高其质量与竞争能力。

  3.制订《2006~2008年轻工业发展措施计划草案》。目前俄罗斯轻工业品市场总价值为1.25万亿卢布,但俄国内生产的比重仅占17.7%。

  4、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根据2005年的计算结果,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大约比菲律宾少67%,比泰国少78%、比墨西哥少90%、比马来西亚和中国少92%、比韩国少94%。由于俄罗斯机电产品缺乏竞争能力,近几年来俄向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不断下降,在2001~2004年,俄对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在双边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分别为24.9%、19.9%、15.9%和11.9%,到2005年已降到2.2%。

  进一步加强对具有

  战略意义部门的控制

  在坚持经济市场化与自由化转轨方向的前提下,俄罗斯进一步对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与领域加强调控。普京执政以来,在政治方面强化国家权威和中央集权,主要目的是保障政局稳定,整治腐败,使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得以顺利执行;而经济转轨方面,一直坚持自由化与市场化的方向,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出现了“新国有化”(也有人称为“去私有化”)趋势。这主要是针对叶利钦时期由于过度、过急的私有化政策导致国家对重要领域失去主导作用而采取的纠偏政策。从这几年“新国有化”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油气、军工、飞机制造、重型机械、汽车、核能、矿产开采、海洋运输、民用机场、银行、造船等领域。

  俄罗斯“新国有化”的主要目的是:

  第一,增强国家对经济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影响国家重要经济战略利益的领域加强调控力度。例如,2004年12月,国家全资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以93.5亿美元收购了尤科斯石油公司最大的子公司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79%的股票。2005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131亿美元收购了全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2.66%的股份。这样,使国家对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率达到1/3。

  第二,进一步打击与削弱寡头势力,防止国家政权寡头化,剥离寡头与政治的关系,不允许寡头参政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指手画脚。

  第三,在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培植一些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目的是保障国家重要的产业政策得以实现。俄在“新国有化”时,并不要求100%的股份,而是保持51%的股权。

  不过,在论及这几年俄罗斯出现的“新国有化”现象时,必须指出以下两点:一是,原规定的进一步私有化的进程不会中断,按规定,2008年以前,俄要将国家不需要的国有资产全部售完;二是,“新国有化”并不是要搞一个大规模的运动,而只是在某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领域的某些企业中进行,采取“个案”处理的办法。

  油气国际合作上

  矛盾与争斗日趋增多

  2006年俄罗斯的油气国际合作,一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另一方面摩擦、矛盾乃至争斗也日益增多与激化。这是俄罗斯大打油气牌、把它视为重要的外交资本、尽可能展示其油气大国地位等战略思维的反映。

  油气合作一直是俄欧间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目前,俄罗斯石油占欧洲市场的18%~20%,天然气占25%~28%。2006年俄欧在这个领域的合作继续发展。俄与德国管道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已签订了修建俄德管道的原则协议,管道长1200公里,设计运力为550亿立方米,预计投资105亿美元。2006年俄与意大利、美国、法国、挪威、瑞典、丹麦等很多欧洲国家在油气合作方面均有新的进展。特别要指出的是,2006年7月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突出了能源问题,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俄罗斯是油气超级大国。

  俄在油气领域加强国际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先后与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白俄罗斯等国发生冲突,从经济角度看,核心问题是价格,即俄要大幅度提价。自然,价格背后的政治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对欧盟国家的油气合作,普京一直拒绝签署一份对欧盟能源稳定供应与更加开放能源市场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看来,俄罗斯把能源上的国际合作视为重要的外交资本,日益政治化并充分利用它获取最大利益的政策不会改变。

  2005年,俄罗斯通过了《2006~2008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期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由普京提出的四大“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即卫生、教育、住房和农业。对2006~2008年三年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提出了三种方案。这三种方案主要是根据对石油价格的不同判断而分别测算的。

  《纲要》还提出了三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继续实行现行的、走资源型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推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即走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俄罗斯要加速从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发展型模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创新、人力资本、高科技与自由经营的基础上。

  按《纲要》预测,通过实施积极创新型的发展战略,俄罗斯GDP在2005~2008年将增长26%,到2008年GDP将达到29.3万亿卢布,约合1.1万亿美元,按国际标准,俄罗斯届时就可成为经济大国。到2015年人均GDP可超过l万美元,俄罗斯就可成为经济强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